马云后半生的目标:赔钱
微悉尼
3小时前
大家好,

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已经过去一周多了,
我本来觉得,
这就是一个正常的颁奖典礼,
没啥好写的。
但是最近我的实习生小蕾,
还在一遍又一遍地看这个颁奖典礼。
她大概看了十几遍,
每看一遍都要哭好多次。
她还央求我说:
你写写吧,
我就是那群孩子中的一个,
你敢想象我现在坐在这里,
帮你一起写文章,
给几百万人看吗?
我是我们村唯一走出来的一个,
如果马老师这件事做成了,
将会比他缔造了100个阿里巴巴,
还要更伟大。
没错,她叫马云马老师,
我心里有点惊诧,
这孩子平日里,
不是说话这么没谱的人啊,
今天咋说胡话呢?
在中国,
你若问马云是谁,
大部分人的回答一定是:
马爸爸嘛。
阿里巴巴帝国的缔造者啊,
在今天的中国,
几乎没有人能离开他生活。
创办阿里20年后,
他还真破天荒的,
做起了这桩赔本的买卖。
扶持中国乡村教育,
而且他的后半生,
估计都要搭在这些“赔本”的慈善上。
很多人都记得他,
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一句话,
“我对钱没有兴趣”,
这成了大家调侃的一个梗。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
这句话其实还有后半句。
而且我去查了查,
结果发现马云自己,
还真的不喜欢别人叫他马总,
更不喜欢别人称他马老板,
在阿里内部,
所有的员工都叫马云马老师。
他还说自己是,
乡村教师代言人。
这不,微博昵称和头像,
全部都改了。
一个2400万粉丝的国民大v,
哦不,他的真实粉丝,
估计至少有好几亿吧。
就是这样一个他,
居然心甘情愿成了一群,
名不见经传的乡村教师的代言人,
说实话我有点看不太懂。
可是当我找来马云的很多演讲看完后,
我瞬间醍醐灌顶,马云是这么说的:
不管中国多强,
就像木桶理论一样,
不管城市发展多好,
北京多好、上海多好,
但是最后国家的先进程度,
是由最薄弱的地方决定的,
农村不好,
中国再好都会被拖垮下去。
我的实习生马老师的铁粉小蕾告诉我说,
马老师和乡村教育结缘,
还要从一次出差说起。
他说:
“很久以前,大概十五六年以前,我在浙江临安,有一天去出差,我早上五点多坐了一个长途车,很黑的天,灯照在前面有一个小女孩,穿着棉衣,手上拎了一个饭盒,去读书,路上走两个小时,天黑就开始走,五点多就开始走了,我想到这个女孩,我们必须要进行改变。”
图片来源于网络:陈国州,经常摸黑上学,梦想是当一名司机,因为上学的路太远了
实习生说:
你知道吗,我的小学,
就是这么过来的,
就是这样我才走出了大山,
才有了今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是就算马老师来做这件事,
就算改变了一个小女孩,
也无法改变,
那么庞大的中国乡村吧。
但是,这事儿之后,
马云以一个超级企业家的战略目光,
仔细研究了中国的教育,
结果他惊人地发现:
中国有9000多万乡村儿童,很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并不在他们的身边,决定这9000万孩子的未来的是300多万乡村教师。
于是,他开始分出精力,
做乡村教育,
甚至还宣布要提早退休,
回去做老师。
去看了这颁奖典礼后我才知道,
这些其貌不扬,
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大海,
第一次见明星的老师们,
居然不仅培养出了本科生,
居然还有研究生、博士,
甚至还有海外留学的。
这些看起来,
普普通通的山村老师们,
说实话还真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我的实习生小蕾把这些好消息告诉了他的那位小学老师,
她本来只是想向他致敬,
没想到这位已经年过花甲的老师,
看完却哭了。
泪水中是满满的辛酸,
他讲了一段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往事,
其实在40年以前,
在整个中国乡村里,
乡村老师是最受尊敬的人。
只有最优秀的学生,
才能当上乡村老师。
那位老师以他们乡状元的成绩,
当上了乡村老师,从他当上老师的那一天,
他们家的生活从此就不同了,
方圆几十里看过去,
他的工资都是农民收入的两三倍。
随着资历越来越长,
学校还帮着给家里盖了新房子,
他还靠工资买了新自行车,
所有的人见了,
都要问候他一句:
张老师好,
还要硬拉着到家里去吃饭,
甚至连他家里的灯泡,
都要比别家的更亮。
那个时候他的人生,用两个字概括就是:
体面。
因为他决定着,
你家孩子是一辈子待在农村,
还是考上中专进入城市去,
然后伺机进入国企,拿上铁饭碗。
可是1979年,
出现了这么一个制度:
国企岗位“接班”制,
连很多中专学校也由这些国企分管,
“黑幕”自然不用说。
这意味着什么呢?
不管乡村教师有多拼命,
孩子们成绩有多好,
都无法考入中专,
被分配到国企。
那乡村老师还有什么用呢?
从那之后,
眼看着物价飞涨,农村生活也越来越好,
他们的工资却再难上涨,不涨就算了,
还常常整年的领不到工资,
就更别提农民的尊重了。
结果就是,
成绩好的学生,
再也不愿意回乡村当老师。
说到这里张老师十分痛心:
当年都是最好的学生,
才有资格当老师,
现在你看看,
只有成绩不那么好的才愿意当。
在这个颁奖晚会上,
有一位老师叫土登降错,他在川滇交界一个,
只有43户人的村子教书,这里是个藏族村,
这村子里的老人们,
没有一个人会说汉语。
假如一直没有人来教他们,这村子里一代又一代的人,
将在偌大的中文世界里,
成为一座无法和外界交流的孤岛。
那他们是怎么走出来的呢?
三代会讲中文的老师,
一代代传下来。
也许他的老师的老师,
也曾深受村里人的尊重,他的老师还是个健全的人,
可是土登降错呢?
因为小时候走山路摔伤了腿,
又因为贫穷耽误了治疗,
最后只能把腿锯掉,
装上了假肢,
干不了体力劳动的他,
也只能教书。
(土登降错出村去三亚参加颁奖晚会)
初中毕业后,
他来到这里,
接过了他当年老师的接力棒,
继续教这些孩子们,
学习拼音、汉字。
走进校园,
这里没有校门,
也没有校牌,
能证明它是个学校的,
就是一个孤零零的篮球架,
还有一张乒乓球桌。
当你走进教室,
可能更会被震惊到,
这里矮矮小小破破烂烂,
而且居然只有4张课桌,
没错,他们一个班,
就只有这么几个学生。
就是在这间教室里,
村里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
在这里学会第一个拼音,。
第一个汉字,
然后走出大山,
到外地去求学。
就是在这间小小的教师里,
这个仅有43户人家的藏寨,
走出了26名大学生!
他们的命运就像我那个实习生一样,
就此被改写。
有的学校就像前面这样,
这些老师们生在村里长在村里,
然后又坚守在村里,
用自己坚实的臂膀,
把一个又一个孩子送出村去。
也有的老师,
本不属于这里,
他们原本只想到这些贫穷的地方,
支教一个学期,
却忍不住心疼这些孩子,
一不小心就呆了十几年,
徐召伟就是其中的一位。
2005年开始,
他来到云南贵州支教。
原本只是一个短期支教,
一个学期就结束,
却在每一次离开时,
在孩子们的不舍中,
又忍不住留下,
在一节他带孩子们,
寻找冬日温暖的课堂上,
有个女孩画了一幅画,
她指着画哽咽着,
她说下面的叶子,
都是她的亲人。
她的爸爸妈妈,
都长年在外打工,
所有的事情她都需要自己做,
而且还要照顾自己的两个弟弟。
看着这些无人陪伴的孩子们,
徐召伟忍不住,
过年也留在这里陪着孩子们,
他实在是不忍心抛下他们,
自己在这里。
从2013年至今,
他只回过一次家,
一方面他脱不开身,
可还有一个更现实的原因是,
他每个月只有500元工资。
当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
大家都惊呆了,
别说是回家了,
在现代社会中,
每个月500元根本就无法生活啊。
徐召伟说:
我不抽烟我也不喝酒,
我平时电话费也就四五十元,
这些钱我全都留着,
如果孩子们有困难,
我就和他们一起吃呀,
或者他们读中学我去看他们用,
他就这样陪着孩子们,
又笑又闹,
他还在学校组建了一支40人的足球队。
那个女孩,
就是他足球队的主力之一,
他的足球队,
年年拿下县足球比赛冠军,
2018年,还有12名队员,
被全县最好的中学优先录取。
在山区支教12年,
他带过的孩子们,
有60个人本科毕业。
他说这么多年,
他最对不起的就是父母,
他没有给过他们一分钱,
也不能时时陪伴在他们身边,
他之所以来领这个奖,
就是希望自己,
能得到父母的认可,
节目组把他多年未见的父母,
秘密接到了他的学校。
4年未见的他们,
彼此都留下了热泪,
当看到孩子们天真的脸庞时,
父母对他多年的不理解,
也终于在那一刻化解。
父母离开时,
徐召伟去送他们,
孩子们都以为徐召伟要离开,
全都哭着追上来,
边哭还边喊着:
徐老师,不要走。
徐召伟也哭着说:
老师不走,
我要看着你们长大。
你知道他们,
坚守的意义有多大吗?
就是因为有他们,
依然坚守在乡村,
中国原本可能大片文盲的孩子们,
才一个个都读了书。
你知道这件事情,
对中国的意义有多大吗?
2001年,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就是凭着这批有素质的工人,
和我们工业体系的支持。
让我们在和亚非拉国家的较量中胜出,
成为了“世界工厂”,
然后完成了产业升级。
看着这个崭新亮丽的国家,
很少有人能看到,
也更加少有媒体报道,
角落里的这批乡村教师,
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
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如今的他们,
再也得不到曾经那样的尊重,
他们中的许多人,
还领着和10年前一样的工资,
身上却肩负着,
比10年前更大的责任——
把9000万农村贫困儿童送出乡村,
还要送他们考上大学。
因为我们的国家,
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早已不同于20年前了,
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中国智造”。
而这件事情,
要靠300多万乡村老师,
像杨昌强夫妇,
像土登降错、像徐召伟,
虽然他们拿着500、1000的工资,
可他们从来都不缺情怀,
也不缺认真的拼劲,
但是他们缺教育方法,
也缺更多的教育资源,
于是马云弄了这个基金会,
他们不随便捐钱,
也不随便盖教学楼,
只是培养人。
他们把乡村老师拉出来学习,
把乡村校长们,
送到美国去游学,
然后再把这一颗颗新的种子,
种到乡村去,
等待他们生根发芽,
然后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去影响一个学校,
影响一个乡村,
甚至影响一个城镇。
有人可能会问,
中国乡村发展得怎么样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
你要理解一个国家,
一定要去这个国家最发达的地方,
即一线城市。
你能知道这个国家,
发展的前沿是怎么样的,
你要理解一个国家,
一定要去这个国家,
最贫穷最落后的地方去,
即乡镇或者说是乡村,
你才能知道这个国家,
究竟在背负着什么样的包袱发展前行。
也正如马云所说的:
不管北京多好、上海多好,
农村不好,
中国再好都会被拖垮下去,
马云还说过,
中国最好的资源,
不是煤炭、矿产、森林,
而是每年数千万新生儿。
而这300多万乡村教师将直接决定着,
这9000万孩子,
将成为没有文化的文盲,
在乡村生老病死,
然后一步步成为国家的负担,
还是靠着文化知识,
走出大山走进城市,
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这不是一个人的事,
也不是一群人的事,
而是一个国家的命运所在,
而这个国家的命运,
决定着你我他的未来。
写在后面:
我的那个实习生,当年上小学的时候,她的年级只有8个人,他们总共6个年级,全都在一个用土和石头砌起来的教室上课,只有一个老师。当老师给一个年级讲课的时候,其他的年级就全部都自习。她的同学们大多初中读完就不读了,然后结婚生子。
她是那个小山村的村小里,第二个考上本科的人。她说读小学时,她最大的梦想是能到县城看看。那时她倾尽所有想象力也不敢想象,如今会坐在北京的办公室,通过这个公众号,和500万人对话。
她说,那里从来都不缺有热情的老师,也不缺像她这样刻苦努力的孩子。她感谢那个又破又小的教室,更会一辈子感谢那位老师。他相信马云的乡村教师、乡村校长和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一定可以改变数千万像他这样孩子的命运,甚至可以补起中国的那块短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