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的媚雅与媚俗(3)
作者林贤治
( 节选自《中国新诗五十年》)
3、民间与权力
于坚说惠特曼时,说这位美国诗人是“返回到存在的现场”,“为他置身其中的存在而歌唱”。但是,人类的存在并非纯生物性的存在。惠特曼是平凡的,然
而又是伟大的;既是肉体的,也是灵魂的;既是个体的,又是全体的。如果把渴望爱、渴望自由和平等的精神从惠特曼那里拿掉,
他将立即沦为一个粗鄙的牛仔,流氓无产者,委琐庸碌的小市民。
韩东在批判“知识分子写作”时撰文《论民间》,强调“民间立场”、“民间精
神”。何谓“民间”?文章从“物质形态”和“精神核心”两个方面进行解说。所谓物质形态,是指“体制外”的写作身份和动作方式。问题是,目前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所谓“民间社团”和“地下刊物”,如果
说有,大体上是没有明确的精神指向,没有共同信仰和思想凝聚力的,形同“同学会”一类联谊性质的小群体,刊物内容也必须一样的无关宏旨。突出的如韩东一类个体写作者,尚且奈不住江湖的寂寞,而努力加入作协或受聘于辖下的文学院之类,其他可想而知。至于作品,则必须公开发表,而且要争取获得最高奖项。众所周知,所有这一切,从作协到出版及评奖机构,迄今为止大体都属“体制内”的。
对于坚来说,“民间”的对立物,除了官方,还多出一个西方。从作品的形式外壳看,于坚明显的洋气多于土气,算不得“国风”派;而他本人又乐于与西方诗人或汉学家相处,言语间也多以出入西方的诗歌活动为荣。可见“民间写作”的始作俑者,口作大言却拒绝实行,实际上是二元论者。说到“精神核心”,其独立性是先天欠缺的,要如狮虎一般独来独往,真是谈何容易!
“民间”一词,明显地是相对于“权力”等而言的。既倡言“民间”,又以非政治、反价值、反思考的口号相标榜,这样实际上将自
身意识形态化。
(待续)
图:九寨沟长海红桦 梓君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