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道文化的实践与运用
1、求同存异
2、中成极反
3、协调配合
4、包容
我们通过中道文化的学习,提升了我们的眼界,拓展了我们的胸怀,万物都是阴阳交合而成,交合之中,决定了万物共有的特性。中就是和,所以我们生起了万物平等,万物一齐的慈悲;产生了处理问题要考虑对立面的整体观,也就是有了和谐的统一观。中就是三,三生万物,中也制衡万物。所以我们又找到了和谐万物的方法,求中,找统一点。
道德品质
就是合于道的品质;修道本质上就是道德品质的不断积累;能使道德品质积累的过程才能算有功德。所以修道、行道其实就是仿道而已,仿道的前提就是认识道,就要学道、悟道。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的本体是一,道的变化是二。二则是以三的形式生成万物,制约万物。所以万物虽繁,如恒河之沙,实则为三,三实则为二,二实则为一。故修道者,抱一守中而已,举一则要返三。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守中则能贯一,一而贯之方为道要。
所以,现实中我们要学会取中,不偏激,不极端;还要学会包容,承认对立面,理解对立面,给对立面留有余地和空间。处理问题要找统一点,求同而存异,和谐发展。
1、求同存异
求同要存异,求同是和谐的结果,存异是和谐的手段。
任何事物皆三,即阴、阳、中,三部分组成。家庭也有三,不能都是中。除了中以外必然还要有阴阳各自的特性。所以阴阳有别,夫妇有别才是正常的,夫妻之间各自有各自的空间,保持各自的神秘,才能有爱情的长青。求同必须存异。
所以古人讲,“夫妇有别,相敬如宾”。
就是要保持夫妇之间的距离,让家庭维持在一个稳定的三态。
由于人性的自私,情感的依赖性,婚姻中的男女很容易被感情冲昏了头脑,不但互相限制,暗地里还互相监视,生怕对方感情出轨。
互相占有,互相依赖。两个人之间的隐私,相互都心照不宣,暴露无遗。
但是时间长了,就失去了新鲜感,失去了神秘感。相互之间就失去了尊重,矛盾也就随之产生,积累多了,不和谐的问题就出来了。
这是因为人的私欲、占有欲,把对方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处理感情问题,执着一端,偏激自我,认为对方只有顺从自己才是爱,才是家庭和谐。各自执着于自己的偏面,忽略甚至不承认对立面的存在,家庭怎么能和谐,怎么能持续发展呢?
所以,存异就是包容,就是承认对立面,承认差异。给对立面空间。阴阳互根,对立面好,你才好。你好他(她)才好。
阴阳有别
保持阴阳的独立性,平等性,也就是维持了事物的完整性,恢复了事物的生命属性。比如从一棵植物的生长来看,白天,通过太阳光的照射,在叶子上产生光合作用,同时养分从根系吸收上来,分散在植物各部分。
因此白天为阳,为天,天为乾,主动。晚上,吸收上来的养分,冷凝在各个部分,按照各自的细胞结构孕育成长。因此晚上为阴,为地,地主坤,主静。一动一静。一生一成,阴阳共同完成植物的生长。
阴阳各自独立,分工协作。谁也不主宰谁,谁也不控制谁。相互之间不占有,不依赖,各自发挥各自的作用,各有各的生存空间,这叫阴阳有别。
各得其所,男女有别
一个家庭要想正常的运转,既需要男人的体力 ,男人的刚阳和果敢;同时还需要女人的细心,女人的韧性和情感。这叫各得其所,男女有别。
对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不存在谁养活谁,谁干的多谁干的少,也不存在谁的工作更重要,是平等的,各自独立的。
男人不能因为自己有体力,能够在外挣钱,就认为自己是老大,女人是自己养活的,女人就应该无条件服从我。
女人也不要认为家里的事,里里外外都是我打理,做饭洗衣服看孩子,总是操不完的心,就是因为男人回家没有帮忙做家务,就横挑鼻子竖挑眼。
只有先有了各自的职责,才能有互帮互敬互爱。
所以,毛泽东主席就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不是能顶,就是半边天。但是剩下的另一半呢?谁顶?男人顶!这就是有别。
所以说夫妻之间如果遵守夫妇有别的原则,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给对方留有独立的空间,不占有,不依赖,共同维护家庭,这个家还有什么不和谐呢?
当然,现代社会男女都主外,都上班。夫妇之别要体现在家务上,做饭、洗衣服、搞卫生、看孩子,要重新分工,不能一个人干。
和谐才是宇宙生存发展的自然状态
中国文化有卦象之说,叫八卦。八卦,实际上是两卦,“乾卦”与“坤卦”。以“乾”为主体的带了他的几个子女,组成一家;以“坤”为主体的带了她的几个子女也组成一家。一家人之间是团结,不是和谐。只有这两家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来描述事物的时候,这才是和谐。所以说,和谐,才是宇宙生存发展的自然状态。
明白这个规律以后,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就不应该执着于我执我见,和对立面较劲。经商、找工作以及其他各行各业,总会出现一些反对的声音,而我们总想把这些反对的声音打死,心里才舒服。实际上你打死了他,还会出现另一个反对的。否则这个事情就不存在了,总会有一个对立面。
所以,不要耗费精力去和你的对立面争斗,要学会控制,学会包容。我们整天讲认识规律、尊重规律,和谐就是规律,和谐就是道。你学会包容了,与对立面和谐了,你就合于规律,合于道了。
所以,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不搞一刀切,不搞霸权主义。正是因为有差异,才有和谐的可能,异是和的根源。也在阴阳互根的规律中。
世界为什么有战争?人和人为什么要打架?原本就是不懂这个规律,以我为核心,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逆我的都是敌人,都是应该消灭的!
“阴阳的统一”是世间万物基本的属性
阴阳的统一”是世间万物基本的属性,你看男人是不是要团结起来把女人消灭掉?左手是不是要被右手取代了?白天是不是要取代黑夜?不会。相反,它们的自然属性是配合、协调。这就是和谐。
和谐本来就是自然的、固有的,世界原本就是和谐的,是我们的无知、自私、执着忽略了它的存在,甚至不愿意看到他的存在。
圆满和谐是最终目标
真正践行中道文化,就要首先破除我执!
习惯在整体上看问题。要习惯于承认对手,承认未知,承认无形。
处理事物要善于看到另一面的存在和作用,处理家庭要善于重视看不见的祖宗的存在和作用,处理社会问题要善于看到信仰的存在和作用,处理天下万事万物要善于看到无形规律,无形生命的存在和作用。
这样,我们不但会得到认识上的升华,整个人类的文明也会更加进步,从而达到最终的圆满和谐,这才是中道文化的最终目标,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最终目标。
2、中成极反
阴阳相合是万事万物存在的基础,故为中成。
中成作为一个标准制约着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一切的发展都是为了趋于中,一切的变化都是因为偏离了中而受制于中。
如果偏执于一端,事物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这叫极反。
事物最初的状态,阴阳并不是均衡的。正因为它的不均衡,阴阳才会出现若反的运行轨迹。
整体上是若反,而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把阴阳运行的整个轨迹,用六十四个卦象来描述。
在每个卦象中阴占多少,阳占多少,发展的方向由谁决定,是阳决定呢还是阴决定,都很明确、很具体,很形象。
说明事物都是分层次发展的。同样是白天,清晨和傍晚就不一样,尽管阴阳的分布差不多,但他们的属性不一样,发展方向不一样。
所以,事无常态,运动是绝对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所以我们不但不能有定式,还有明白无常为常,世间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得理需饶人,居安则思危,气盛不凌人。
中午阳气盛,但阴气却在孕育中,到了下午阳气就开始退了,然后到了傍晚的时候阴气就强大起来了。
明白这个规律,我们就应该为从前的无知而内疚。
和谐的观点看问题,就要知道物极必反、中成有度。
做任何事都要留有余地,满招损,谦受益。什么事不可说得过绝、做得过绝。这就是我们老祖宗教我们的中庸之道。我们看问题要有整体的、全面的观点,承认对立面,认识对立面,研究对立面,知白守黒;处理问题的时候要以中为度,既不能偏我,也不能偏他,掌握两者的平衡。这样就不会因为双方的交替运动而顾此失彼了。这叫守中,就是找统一点。
守中,就是守一。学习中道文化我们知道:万物存一则生,失一则亡,向一则吉,背一则凶。人能知一万事毕矣。
人生是漫长的,有黑夜,有光明,当我读懂这一个个跳动的文字时,刹那间烟消云散,一缕阳光照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找到两元的统一点。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找到两元的统一点。
婆媳矛盾
婆媳矛盾是现代社会非常棘手的问题。其实婆媳矛盾从古至今都是很难解决的问题。由于婆媳之间性格脾气的差异,年龄以及行为习惯的差异,突然把她们聚在一起共同生活。由于缺乏母女之间的磨合和默契,出现矛盾是很正常的。
古代,受长幼有序的影响,做媳妇难,做小媳妇更难。所以有“媳妇熬成婆”的说法。现如今,正好相反,轮序颠倒,婆婆难,老婆婆更难。
处理婆媳之间的关系,我们还是提倡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尊老爱幼,孝为先。从孝道文化来看,婆婆无论其自身人格修养如何,但她的位置是长辈之位,老决定小,这是规律。所以作为晚辈的媳妇,为了家庭和谐美满,必须首先保证长辈的心志舒畅,创造机会学习圣贤文化,一起明理,共同觉悟,根源解决了,家庭和谐美满就有了保证。
尽管如此,矛盾和摩擦也是在所难免的。处理婆媳之间的矛盾,要学会找统一点。它们的统一点在哪呢?
她们统一在一个人身上,那就是婆婆的儿子、媳妇的丈夫。这是婆媳之间共同的利益。对于婆婆来讲儿子是我生我养的,对媳妇来讲是她的丈夫,得统一到这个统一体上来,婆媳之间才有和谐的余地。
夫妻间产生矛盾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种智慧。
夫妻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是孩子,是家。
可以在孩子身上做文章。
夫妻之间的注意力就会凝聚在孩子身上,
个体就会被这个公有的东西所代替,从而统一起来。
三到五天以后,你就是再大的生气也不生气了。
为什么?
花不可能常开,正午太阳不可能长晒,
人生气也不可能长生气。往往就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发出这个气。
其实,只要你把注意力移开,时间会慢慢淡化掉,自然由旺到衰直到消亡。
所以,在气最旺的几天里,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不去管它,转移注意力,找东西代替,过几天气就消了,再过几天就觉得生气也没意思了。
同样道理,婆媳之间当矛盾确实不能处理的时候,一般是媳妇在丈夫身上打主意。把能量耗散到丈夫那边去。
比方说,这几天发现他得了一个很重要的病,是不是一种恶性病啊,需要到医院检查一下啊。
好,这样即使婆婆再有气,知道儿子生病了她也就不生气了,她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她儿子身上了。这样几天下去以后,就自然的过去了,不气了。
这个时候就可以找机会把事情说开。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当这个过程处于强大的时候,我们要想法避开它,或者等这个时空点过去后,任何强大的东西自己就会慢慢地走向弱势,这是极反规律。
任何事情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当这个过程处于强大的时候,我们要想法避开它,或者等这个时空点过去后,任何强大的东西自己就会慢慢地走向弱势,这是规律。
中成极反的中成,就是找统一点,在统一点上做文章,把偏激的能量耗散掉。一个好的领导者,一个好的管理者,遇到棘手的问题,遇到难以调和的矛盾,往往会制造一个双方都关心的事件,来化解能量。
在过去,每当社会矛盾激化的时候,统治者往往会发动战争,开展大型活动,转移大众的注意力,借以耗散能量。
3、协调配合
承认阴阳,承认对立面,还要学会处理阴阳之间的关系。
阴阳之间的关系是配合,虽然各自的位置和层面不同,采取的方法和形式也不相同,但做事的目标是相同的。
右手在向前伸出用力,左手却做着相反的动作,向后伸出,但正是这个相反的动作,却配合了右手的用力。乍看上去相反、相对,但从整体上来看呢,他们是在做同一件事出现的不同反应。
所以,不要习惯于盯着异己不放,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双方都能各尽其责,各自完成各自的职责,事物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不要把能量耗散在内部,落实中道文化,就要学会配合,学会协调,不要窝里斗。
果我们的心胸由家里扩大到乡里,由乡里扩大到邦里,由邦里扩大到天下,如果我们都用中道文化的思想去处理问题,那我们还有敌人吗?世界大同不就真的实现了吗?共产主义理想还虚无缥缈吗?
很多人修忍辱智慧,但忍字头上一把刀,到了忍无可忍之时,刀就出来了,还会受到伤害。其实用中道文化来看问题,一个包容就完事了。
“包容”内涵
你们看,世界上所有的文化在我们中国都有。耶稣、伊斯兰、基督、穆斯林中国有没有?有。打架不打架?不打架。为什么在中国不打架?因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道。母亲,包容孩子,不会因为孩子有毛病,就把他拒之门外的!这就是我们中国中道文化的“包容”内涵。
和谐的精神实质是包容
和谐的精神实质是包容。你看弥勒佛:大肚子,能容万物。好的、坏的、香的、臭的、酸甜苦辣咸,统统往里装,只要装进来,大家都平等了,没有分别了,都和谐了。弥勒是中国中道文化的象征,说明我们中华民族具有宽阔的胸怀,等待万有的回归。
比方说源于西方文化的基督教,它明显与“龙文化”对立,把蛇叫做撒旦,把龙看成邪恶。把中国的“孝道文化”,把祭祖敬天等传统礼仪看成外道。尽管如此,我们中国也没有把它拒之门外,还给它空间发展。这就是和谐,这就是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的胸怀。
包容也就是存异
包容也就是存异。包容就是承认对立面,尊重对立面,善于听进反对的声音,善于接受反对的意见,中国有句话:忠言逆耳利于行。
反对你,也不一定就是你错了,赞美你,也不一定代表你对了,这些声音只是提醒你,有没有符合对方的利益。和谐包容是让你正视这些存在,不要为赞美而沾沾自喜,为攻击而闷闷不乐。不要消耗能量在内部。集中精力把该做的做好,抱一守中,方是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