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点:微群文字课堂
分享人:河南润润妈
整理人:沈静
时 间:2019-1-31
大家好!
我们继续学习道德经,
今天是第六十一章。
原文: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牝常以静胜牡。以其静,故宜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
处在天下雌柔的位置。
雌柔常以安静守定而胜过雄强,
这是因为它居于柔下的缘故。
所以,大国对小国谦下忍让,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信任和依赖;
小国对大国谦下忍让,
就可以见容于大国。所以,或者大国对小国谦让而取得大国的信任,
或者小国对大国谦让而见容于大国。
大国与小国不过是“取”和“取于”的关系。大国不过想接纳吸收别国加入自己的联盟;
小国则不过是想加入别国的同盟。两方面各得所欲求的,大国特别应该谦下忍让。
我们知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因此,“大”就是要善于处于“下”位。
“牝”就是雌性。
雌性总是最容易吸引众多的雄性的追逐的,追逐的目的在于交配,在于生命的延续。
“大国”就是这样的地方:是天下人前往的目的地,是众人归附、聚集的地方,是充满吸引力和蕴藏无限生机的地方。
就象现在的沿海开发城市,北上广等地一样,因为充满生机,机会多,才会让人才驻足。
有许多名言哲语说明了谦下的好处:泰戈尔说“当我们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接近于伟大的时候”。
《易经。谦卦》的彖辞中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后人把《周易》的这一思想总结为“一谦而四益”(《汉书·艺文志》),意思是,一个人一旦做到谦虚,天、地、鬼神、人都会赐福于他。
分享一个故事。清朝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
两家比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没想到,这位宰相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
“千里捎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老夫人见书明理,立即主动把墙往后退了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
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这个故事说明,邻里之间相互谦让、相互谅解,就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
大国和小国之间相处之道是这样的,大国应该象江海一样,表现的象天下雌性动物那样柔弱。成为天下人归结之年。
要知道雌性动物常常因为安静而胜过雄性动物,
因为它安静。
所以应该表现出卑下。所以大国能对小国谦下,就能取得小国的依附,
小国能对大国谦下,就可以取得大国的包容。一个是用谦下取得他国的依附,一个是用谦下取得他国的包容,
而大国不过是想要包容小国,小国也不过是想要依附于大国。两者要各得其所欲,
都应该谦下才行,
不过大国更应该谦下一点而已。因为小国谦下,
不过能保全自身,
大国谦下,则能令天下人归往啊。
这一章在说明大国和小国相处之道,都要谦下,柔弱。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