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就是为了寻找自己
——读著名诗人路军峰诗歌《广陵散》《带电的琴声》《北方的秋》之悟
文/郭晋兵
寻找自己应该是每一位诗者的追索之一,寻找自己永远在路上。
在色彩斑斓充满诱惑的现实世界里,我们很容易迷失自己。
然而,我们很幸运与诗歌结缘,可以有机会与自己在更高的精神层面对话,审视彼此,感悟对方。
我一直认为我们创作诗歌的初衷首先是为了自己,所谓诗以言情、诗以言志便是这样的道理。生活在纷繁的世界里,春花夏雨秋红冬白都能触发诗人敏感的情愫,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杂糅在独具个性风格的诗语系统,让自己的灵魂找到了另一个可以寄放的港湾。天上的一颗星就是诗者的那颗心,天上的一弯新月就是诗者在黑暗中摸索未知世界的眼睛。天边的一片云就是诗者自由遨翔于万里长空的翅膀。风拂过树梢的声音就是诗者深情吟诵的诗篇。诗人贲张的血脉与宇宙洪荒的一切物象紧紧相连,每一次心动都能幻化成自然界那抹生机勃发的青碧,或是多愁善感的枯黄,或是激情喷涌的艳红,在诗歌里无限的时间和空间都成为诗人笔尖的一瞬,诗音在心灵的天空留下或高昂、或低沉、或婉转千回的美妙轨迹。
诗歌只是诗人和万物万象的桥梁,有时我们很难分辨是诗人的情志依附于万物而存在,还是万物万象通过诗歌而显现其生命色彩,而诗人却在这座桥梁上来回穿梭寻觅自己。
“纷披灿烂,戈矛纵横”,那是何等的磅礴壮观的浩然之气,岂是一曲广陵散所能演绎的,应该是诗人大海般心中的澎湃激昂之声。只有对生命的过程有着深刻体验和观察才会有如此强烈的文字呈现,也许我们无法体会诗人的生命奋斗到底经历怎样的波澜,但是能从这么简单的八个字中体会到他的宽广深邃的胸怀。与其说嵇康这位魏晋名士刑场上弹出的人生最后一曲慷慨激昂的《广陵散》,让追求超然世外的人生理想在俗世强权面前显得多么的不堪一击,这是乱世之中的生命必然?还是对现实生活中生命价值的重新审视?抑或是对三千学子跪求免杀欲拜嵇康为师的极大讽刺?诗人在极其复杂的心绪纠结中吟诵“这是真的广陵散吗?”也许在充满欲望和权力的社会现实中,这种声音似乎很是微弱,在许多人看来也是视若无睹听而不闻,但是毕竟诗人还是发出了强烈的声音,因为这是他的声音,广陵散就是他的心曲,只有他才可以与广陵散穿越时空瞬间共鸣。
无论高贵还是贫贱,伟大还是卑微,少年还是长者,红尘还是方外,谁也无法逃避一个现实问题:对梦的执着。每个人的梦不同,追逐梦想的过程就会显得五彩斑斓绚烂多姿,有意或无意的成为一生的执念,能够放弃执念之人,在我的印象中似乎从来就没有过。“一个人在细雨中寻梦”,诗人似乎在故意渲染一种浪漫的情调,让人不禁心生无限遐想。“而屋檐下有琴声漫出”,这美妙的琴声不就是诗人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吗?有人说这是情诗,然而一首好诗的意象一定是丰盈的,绝不应该是肤浅的。“细雨”“寻梦”“长相思”“玫瑰香”给人一种淡雅清丽的画面,极强的带入感让读者进入了如诗如画的雨中寻梦。然而,在我看来,这不是情诗,倒像是在倾述一个人的逐梦心结。诗人以及我们哪一个不是寻梦人?细雨中依然逐梦路上的孤独何尝不是最贴切最动人的写真,那“带电的琴声”在孤独的寻觅中突兀地进入了诗人的耳中,“带电”的战栗直抵心魂深处,这不就是我们日思夜想不顾一切的梦想成真吗?我们离梦居然这么近,心中泛起的波涛在长久的追梦中早已心淡如水,平静得如同飘过的“玫瑰香”,只剩淡然而笑宠辱不惊。至于那梦是什么,就在每一个人的心海深处。
诗人的心理世界是丰富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我们都无法理解。我一直坚信,诗语最能表现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正所谓“一切诗语皆情语”矣。诗歌,其实就是诗人自己。当一首诗歌展现在大家的面前,诗人就好比完全裸露在日光之下,所思所悟皆在每个人的眼睛里发酵。
是谁,忘掉了金色的记忆
储存了一冬的安逸
是谁,携带昨日的时光
在大山的后院
看一滴露珠打坐
看一树古茶变色
写得多好,每一行都诗意满满。一首好诗一定会让人百读不厌,甚至会一字一句的慢慢品啧,在时光悠悠的陪伴中去感受那种给予生命和生活的心灵触动。当经历生活的努力奋斗,一切的过往皆如庭前漫步笑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看一滴露珠打坐”,自然而然滴落心头的那一滴露珠晶莹透亮,物我通彻。与其说露珠打坐,不如说是那一颗剔透冰晶的心在与露珠对话,哪怕是日出前短暂的修行也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诠释,对到处充斥躁动和虚妄的社会现实的自我觉醒。在“安逸”的“大山后院”中与时间厮磨,看“古茶变色”,享受生活给予的温暖和悠闲,这不正是我们每个人逐梦的生活吗?富有诗意的、悠闲的、温暖的生活,应该也是生活的终极目标,生命意义的诗意诠释。
诗人不就是诗歌中的那杯茶,那滴露珠,那个“嵇康”或“寻梦”人吗?其实,诗歌真的就是我们自己,在诗歌中每一位诗人都在试图寻找一个陌生的“孪生”兄弟,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可怜的孤独者,因为孤独所以寻找,因为孤独我们不由自主的用独一无二的诗语呼唤着那个若隐若现的“孪生”兄弟。
每个人从生下来开始,便与自己的“孪生兄弟”分道扬镳,各奔西东,在漫漫人生路上互相寻觅,艰难地跋涉于荒原,吶喊在苍穹。现实的自己和理想的自己,如同肉体和灵魂一般,有时也会灵魂出窍,有时也会魂不附体,有时也会借尸还魂。有人曾说诗人就活在尸体和疯子之间的状态,一点不为过。不癫狂、不沉醉、不痴迷,何以为诗?也许只有在狂、醉、痴的状态中,“孪生兄弟”才会在长久的寻觅中得到一丝心灵感应。诗歌也许就是诗人最佳的选择,自己和另一个自己短暂相逢便倾泻出带有生命温度的诗行。
山巨源的深情,就化作
魏晋风度吧
嵇琴阮萧早随竹林消逝
而七贤却成了活着的尘埃
万里风沙知己尽
谁人真得广陵散
流传干年名满江湖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终于从历史的尘烟中款款走来。山涛量才荐举嵇康为官,嵇康却以直木为轮,曲木为桷,久处未识而绝交。竹林七贤崇尚玄学常聚竹林之下纵酒狂歌不拘礼法,追求清静无为,曾经是天下名士的榜样和一个时代的精神标杆,丰富并影响着唐床以来的文学乃至哲学思想。然而司马强权岂容异类酣睡卧塌之侧,七贤最终或被当权者杀害,或被迫出仕,或甘心投靠司马氏,分崩离析,各奔东西。
历史的故事一遍遍在世间上演,谁又能置身事外,无辜而退呢?七贤的凄美故事也只能化作一段心中的美好向往,一种对人性丑陋的批判和思索。诗人似乎就是那位觉醒者,无奈地看着被世人束之高阁的老庄道学,形如魏晋时期的“尔虞我诈乌烟瘴气的官场仕途,禁锢思想约束行为的封建礼法 ”则大行其道,莫逆、知己披上了光怪陆离的外衣,七贤之名蜕变为现实社会中“活着的尘埃”,无足轻重甚至卑微至极。浸淫于广陵散的反抗和战斗精神以及嵇康临死索琴后的千古一叹“广陵散于今绝矣”,让诗人不禁发出“谁人真得广陵散”的旷古感慨。
刽子手的大刀,可是
洛阳打造
旺盛的炉火,刚劲的锤击
可有老庄的味道
宁愿在洛阳街头的铁匠铺里打铁,每天都在“旺盛的炉火”和“刚劲的锤击”中度过,也不愿意入仕为官。看尽了司马氏统治下的黑暗暴虐荒淫无耻,心中的愤懑和无奈只能倾诉于隐晦的文章,远遁在山林中纵酒狂歌。清静、无为、自然、归隐……一切与俗世相悖的追求和向往都成为嵇康精神世界的全部,然而砍向他的脖颈的大刀却是“洛阳打造”,这是一个多么具有戏剧色彩和讽刺意味的故事。这四行诗句是《广陵散》一诗的点睛之笔,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诗人到底想表达什么?似乎已经不很重要了。每个人在诗句中都能窥见自己的影子,无论是诗人还是读者都沉浸在诗句中,为自己流泪,为自己狂笑,为所有奔跑在“细雨中寻梦”路上的人们而叹息。我们为心中的执念而努力奋斗,到头来却往往为执念所累;我们在诗文中苦苦寻觅另一个自己,偶然的心灵感应除了惊喜,就只有冷眼旁观自我毁灭。
诗人到底在为谁而书?我们到底在为谁而读?有一个声音在天空回响:为自己而书,为自己而读,为天下苍生而叹。
这就是诗人,这就是现实,这就是诗歌。
诗人一边作为觉醒者猛烈抨击社会的堕落,一边作为“寻梦”者执着向前,一边作为“打坐”者禅意人生。诗人何尝不是我们,我们又何尝不是诗人。
无法说清楚又何必说清,我们只需把内心尽可能的接近诗人的精神世界,在极富意象和语言张力的诗句中徜徉。
诗歌就是诗人的心曲,而我们如同诗人一般总是在诗歌中不断地寻找自己。
就此搁笔!
2018年11月26日午夜
郭晋兵草成于驾岭寒舍
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编委会成员名单
佛教总顾问:
行愿尼师:澳洲国家佛教协会会长(祖籍:贵州)
总顾问:
傅天琳女士: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重庆市新诗学会会长
法律顾问:
徐延爽律师(女)
文化顾问:
任立:当代作家诗人《文学高地》主编
大卫:中国诗歌学会会长助理兼副秘书长
刘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人民文艺家》杂志社社长兼总编
张富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家报》社长
李成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宋彩霞女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副主编
昳岚(张华)女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金铃子女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梅依然女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文学院签约作家
路军锋:《天涯诗刊》社长兼总编
白恩杰:山西省文联《九州诗文》编委、《天涯诗刊》主编、《昆仑文学》副主编
文殊: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理事、《作家报》编委。
刘志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长
王平华女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
《时代中国》杂志社社长兼总编
石天先生:国家专利十三格练字发明人、中国书法家协会广西书法考级中心副主任
大枪:国际汉语诗歌协会副秘书长
王永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大家文学网站长总编
名誉总编
子磊:重庆新诗学会副会长
高彩梅女士: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兼编辑部主任。
罗晓红女士:重庆文学院责任编辑
高巧玲女士: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原野: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昆仑文学》主编
总 编:
释圣静
执行总编:
琚 雪: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重庆市新诗学会副秘书长
常务副总编:
郭淑萍:大秦文学院副院长、《大秦文学》副主编
副 总 编:
沙从兵,梁欢
名誉主编:
付海平女士
高秀梅女士
紫箫女士
主 编:
杨琀, 贺秀琴女士
常务副主编:
石头汤女士
副 主 编:
张新锐, 向思治, 李海霞女士
僧侣作家释圣静简介
释圣静:字号月印,俗名叶小兵。1971年生,重庆市长寿区人。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总编。出版诗集《月印无心》《乐道》。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副秘书长。
曾在上照下圆恩师座下修习礼法;曾礼山西省长治市郊区同兴寺住持上觉下空为授业恩师;在山西太原崇善寺住持上法下海恩师座下剃度出家。
《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征稿启事
为了传播佛教文化,为弘法利生建一个形象化,立体化,艺术化的,大家喜闻乐见的道场!现向佛教四众弟子,以及文化艺术界等社会各届,喜欢佛教文化……传播正能量的有识之士征集文学艺术各类稿件,但必须是正面的反映佛教生活的作品,尤其是贴近寺庙生活的有浓郁佛教气息的作品……即日征稿,常年有效!(编辑有改稿权,不愿者请注明) 正面反映佛教的诗歌(包括古诗词)、散文、小说、歌曲、美术等文艺作品,以篇幅短小的为主。
《月印无心》佛教文化网络平台,由月印无心QQ空间、月印无心直播间,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微博,月印无心微信公众号,以及《妙笔生花文化网一一月印无心佛教文化专栏》共同组成。 作为《作家报》《长河诗歌》,《天涯诗刊》的编辑和大家文学网管理员的圣静师父,有向《作家报》《长河诗歌》合同作单位:中国先锋文艺网组稿和初审稿件,以及向《天涯诗刊》,昆仑文学微刊,《作家选刊》等刊物与网选发刊用文学作品的职责和义务!(无稿费,投稿视作同意使用)。
版权声明:本平台的图片和音频,以及视频等,除了注明作者名称的外,其它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作者文责自负,与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无关!
温馨提示:本平台及释圣静所推荐的所有平台,为佛教文化或者文化公益平台。(本平合作单位有:《作家报》《天涯诗刊》杂志社,《长河诗歌》杂志社,昆仑文学微刊《作家选刊》大家文学网,中国先锋文艺网均无稿费!凡投稿者视为同意本规则!
转载请注明来源: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及作者!报刊杂志(选集)等选用,请联系作者和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违反上述声明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总编联系QQ邮箱:2649203026@qq.com
微信号:q18100347582 QQ:2649203026
博客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u/6823737399
中国诗歌网主页地址:http://www.zgshige.com/c/2017-08-07/39816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