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你致敬一一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文学视角创作者陈映真
文/都市头条编委会主任:尹玉峰
陈映真去找张贤亮交流探讨,可是张贤亮说:哎呀,两个男人到一起不谈女人,谈什么国家命运民族前途,多晦气啊!
这是一种怎样的错位呢?陈映真与张贤亮,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刹那间,在台湾与大陆之间发生了斗转星移的变化。

一个孤独的马克思主义文学视角创作者:陈映真,原名陈永善,生于1937年台湾新竹,祖籍福建省安溪县,是台湾著名的文学作家。正所谓“文学来源于社会,反映社会”,同时也高于社会,陈映真的文学作品不仅在文坛上占据很重要的一席之位,更重要的是其文学之外的社会价值。

陈映真用他的人生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台湾悲歌”,用他敏锐的视角和洞察力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脱离中国大陆、在美日霸权主义文化交替渗透下,无法独立自主的“提线木偶”的台湾形象,并以其独特的马克思主义视角试图为台湾探寻解放之路。

1968年,他因为翻译《共产党宣言》等原因,国民党以“组织聚读马列共党主义、鲁迅等左翼书册及为共产党宣传等罪名”,逮捕包括陈映真、李作成、吴耀忠、丘延亮、陈述礼等“民主台湾联盟”成员共36人,陈映真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关押在绿岛监狱。

1975年,陈映真因蒋介石去世特赦出狱,他在台湾乡土文学论战中发表《建立民族文学的风格》、《文学来自社会反映社会》、《乡土文学的盲点》,他的论战对象就是后来在大陆因《乡愁》而名声显赫的诗人余光中,反对把乡土文学视为大陆的工农兵文学。

据陈映真后来的回忆——余光中曾将陈映真文章中引述马克思处一一标出,加上批注从香港寄去美国给陈芳明,辗转交给当时国防部总政战部主任王升,告密陈映真是马克思主义者。这在当时戒严的台湾岛是死罪。最后,陈映真在徐复观、胡秋原等人力保之下,侥幸躲过这场灾祸。

80年代以后,陈映真继续参与文学杂志的编辑,在“中国结”与“台湾结”的论战中与本土派交锋。1985年,陈映真创办《人间》杂志,1988年,成立“中国统一联盟”并担任首届主席。1989年7月成立人间出版社。陈映真说过:“我为自己是生于台湾的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90年代以后,陈映真多次访问大陆,作家查建英回忆,她在一次会议上见到陈映真的直接印象——“那都九几年了,他可能真是台湾七十年代构成的一种性格,强烈的社会主义倾向,精英意识、怀旧,特别严肃、认真、纯粹。但是他在上头发言,底下那些大陆人就在那里交换眼光。你想那满场的老运动员啊。陈映真不管,他很忧虑啊,对年轻一代,对时事。

那个会讨论的是环境与文化,然后就上来张贤亮发言,上来就调侃,说,我呼吁全世界的投资商赶快上我们宁夏污染,你们来污染我们才能脱贫哇!后来听说陈映真会下去找张贤亮交流探讨,可是张贤亮说:哎呀,两个男人到一起不谈女人,谈什么国家命运民族前途,多晦气啊!”

这段对话是怎样的错位呢?陈映真与张贤亮,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刹那间,在台湾与大陆之间发生了斗转星移的变化。有人说陈映真是因参与左派读书会被捕入狱之后,不得已必须走向鼓吹社会主义与“中国民族主义”的道路,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应该知道,身为一位社会运动家,陈映真早在遭遇白色恐怖“洗礼”之前就已经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并且积极参与左翼立场的社会运动了。最早可追溯到陈的高中时代,他就开始对台湾社会及政治进行反思,积极投身于反国民党专制,反美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及政治胁迫的斗争中去了。他的政治态度和他身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自觉性是始终如一的,有的只是不断丰富、成熟的思想认识,和更加深刻、具体,切中现实的实践活动。

陈映真早期作品注重挥发个人的感情,读者作为阅读个体的感觉自然强烈。后期的作品则如同一位历经沧桑的中年人,从一个宏观叙事的角度阐述自己眼中的社会,穷尽自己一生的探寻,用马克思主义视角为大家呈现了一个完整的,不仅是个体的、日常社会的,更是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台湾。这些对社会历史的宏观考察和立意,是更加扣人心弦的,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包括了丰富的社会意义,对人的启迪更为深刻。

但这种高于一般人日常生活的宏观立意,并不总是能被同代人接受,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被“黑化”的台湾社会,大家更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些文字,甚至认为包含政治态度的文字是浑浊的、不值一看的。抒情的文字固然令人怜惜,触人心弦;但是有力量的文字,用马克思主义文学视角,对社会现实的剖解,惋惜,倾诉着不能被忽视的愤怒;字字如同冰雹,打在最痛最阴暗的角落;句句如哀鸣,让人们对这些痛、这些累难以释怀。

当下,被淋满鸡汤的读者会说这种文字没有美感,是压抑的,是阴郁的,是负能量。而深刻的人却认为这是脱离了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旨趣的文学,是陈映真和他笔下的主人公深深爱着脚下的土地,爱着勤劳善良的人民,才会有的深沉情怀啊,有着在灰暗的社会环境中持续前进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映真着,薛毅编《陈映真文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12.
2.赵刚,《求索;陈映真的文学之路》,联经评论,201109
3.沈政男. 关怀劳苦大众的人间小说家——陈映真.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2016-11-22 [2016-11-28]
4.当年同受牵连 作家季季感伤回忆陈映真. 中央通讯社. 2016年11月22日 [2017年10月19日].
5.吴念真 - 好久不曾有过这么伤痛且空虚到不知所措的感觉。...- Facebook
6.【新国际】在《人间》与《人间思想》的背后 贺照田 雅虎奇摩新闻(台湾立报)2014-02-21
7.蔡骏:陈映真一一最后一个理想主义者之死 2016-11-25 07:39:43
8.【第140期】请硬朗地战斗去罢:向陈映真致敬 | 两岸犇报. ben.chinatide.net. [2017-01-13]

附:尹玉峰七绝•采蜜——最可恨
那些毒蛇猛兽吸尽了我们的血肉……

七绝 • 采蜜
文/尹玉峰
蜂儿采蜜满蜂房,无奈常遭黑手悬。
频舞帘珠疏影灭,翠烟一望断人肠。

共震 共鸣 共情

1. 蜜蜂是勤劳的,勤劳的蜜蜂为了生活的殷实辛苦采蜜,直至蜂房的蜜采满才能休息。
2. 养蜂人为了利益,一看到蜂蜜刚满就赶忙偷走。
3. 无奈的蜜蜂为了幸福生活,还得把蜂蜜采满。
4.三番五次,一个花季大部分时间,采蜜的蜜蜂活活累死在釆蜜路途上。

结句: “翠烟一望断人肠",曳出带血的怅惘和呐喊。

【作者简介】尹玉峰,沈阳市生人,现居北京。北京开放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广西柳师客座教授、都市头条编辑委员会主任、海外凤凰诗社荣誉顾问。Yufeng Yin, a native of Shenyang, lives in Beijing. Visiting Professor of Beijing Academy of Film and Television Arts, Visiting Professor of Liu Shi, Guangxi, Director of the City Headline Editorial Committee,Honorary Advisor of Overseas Phoenix Poetry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