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来村貌新
姚士杰
在西平县城正西九公里处,小洪河南岸有一个村庄――后姚村,整个村庄被苍翠的树木笼罩着,蜿蜒的河堤环绕着,这就是我的家乡所在地。
全村共有四百多户人家,一千三百多口人,皆姓姚,传说村民悉为虞舜的后裔,民风淳朴,勤劳善良,传统上以农耕为主,兼做“窑货”。说起做窑货那可是既脏又累的活儿,整日和泥的水的灰的打交道,再漂亮的小伙子只要一钻进窑里干会儿活,出来时便成了“两鬓苍苍十指黒”的花老包。说起昔日的后姚,那可是远近闻名的穷村子,人多地少,靠做窑货维持生计,走进村子到处都是破盆子滥罐子。每逢下雨天,赤脚出门,稍不留神,脚下一滑便会被碗渣(本村人把破滥掉的盆罐碎片称为碗渣)划破脚板,鲜血直流。当地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能嫁乞讨行,不嫁做盆郎。’
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富民政策像春风一样吹绿了神州大地,也吹绿了整个后姚村。后姚村人,在党的富民政策引领下,发挥虞舜遗传之智慧,各扬其长,勤劳苦干,发奋图强,同心协力,共同致富。农忙稼穑,农闲务工、经商。有的养猪,有的养鸡,有的养鸭,有的养猪,有的编织等等。如今走进后姚村,看不到旧时貌,找不到清闲人。但见鸡场猪场到处有,楼房林立,网线纵横,街道宽阔,轿车穿梭,时而还能看到白发翁妪携着幼童在娱乐场地健身玩耍情景,好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无怪乎村民们编了个这样的顺口溜:
改革开放似春风,
吹得后姚处处绿。
吃不愁来穿不愁,
用水亦有自来流。
住高楼来享高楼,
街道硬化宽又平。
盏盞路灯亮又明,
出入轿车乘自由。
不是城市胜似城,
日子远胜小磨油。
昔日帅哥无人嫁,
今朝靓男争相求。
小康大道阔步走,
明年更上一层楼!
2019 1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