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推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
党的生活网(徐克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郑州的新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举措,也是古城郑州焕发新风采、迈向新征程的全新起点。其中,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条件之一,通常被视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命脉,是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命脉和根源。当前,郑州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对照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高质量的要求,仍然是制约郑州发展的短板所在。
河南省政协委员郑高飞
一、深刻认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河南调研指示精神的题中之意。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调研时指出,希望河南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基础能力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四张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打好“四张牌”要求中的重要一项,必须坚定不移的落实好、贯彻好、执行好。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依然是2019年重要的任务。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投资依然是2019年的重要命题,首当其冲就是要补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短板。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让中原更出彩的现实需要。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建设管理的重中之重,事关一个城市的正常运行和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确保城市基础设施正常运行事关民生福祉,必须加强管理、不断优化。中原更出彩,城市要出彩,城市要出彩,基数设施建设要先行。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国家需要更多中心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门户和平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已成为实现“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推动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国家中心城市必须要具备综合服务、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开放高地和人文凝聚等功能,这其中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基本要求和实现这些功能的基础。
二、郑州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所在
(一)市政设施建设存在隐患。2016年8月1日,郑州中原路出现大面积塌陷,一名行人不幸坠落塌坑,负面影响波及全国。据河南商报报道,2018年6月3日至6日,郑州四天四处路面接连塌陷。2018年7月31日,黄河路文化路口郑州地铁五号线在建工地发生塌方事故。从2016年到2018年,郑州路面塌陷事故并没有消失,并且多与污水管道破裂有关,看似偶然,其实也有一定的必然性,设备服役年龄长,施工操作不精细都是重要原因。
(二)交通“肠梗阻”问题长期存在。通过河南交通广播电台的交通播报可以发现,郑州有几处交通拥堵现象长期存在。比如北三环彩虹桥,早高峰、晚高峰雷打不动必然拥堵,比如中州大道陇海路段,车流量密集,红色路段屡见不鲜。随着郑州市各种工程施工,“肠梗阻”现象不减反增。交通设施建设滞后,交通规划前瞻性不够都是“肠梗阻”病因所在。
(三)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中国联通将在北京、天津、青岛、杭州、南京、武汉、贵阳、成都、深圳、福州、郑州、沈阳等16个城市开展5G试点。作为首批试点城市,当前5G网络建设实施的速度还不够快,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大,此外,郑州的人工智能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一线城市,与其他一线城市相比,郑州人工智能企业少、规模小、影响力薄弱。面对未来的竞争和挑战,郑州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缓慢。
三、加强郑州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一)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各项重点工作融合推进。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要立足区位交通,大力发展物流产业,要发挥后发优势,大力发展高端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要依托自创区和自贸区,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步伐,要高水平发展居民服务产业等。这就要求提高城市管网、排水防涝、消防、交通、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运营标准和管理水平,在保障政府投入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二)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培育同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综合效益好。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就是要通过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结合,在建设过程中,全面落实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等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水平、智能化水平,优化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发展环境,建立相关标准体系和规范,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产生重大引领带动作用,
(三)与增强人民幸福感的目标有机结合。城市建设要地上和地下建设相结合,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不能只搞地面建设,只搞形象工程,必须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居民和企业为城市交税,城市就应提供必需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因此,要优先加强与民生关系密切相关的供水、供气、供热、电力、通信、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老旧基础设施特别是地下管网改造。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提高设施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九三界别 九三学社郑州市委 郑高飞 )
编 辑:陈亚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