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 花
作者: 吴周洪
我,作为一个大老爷们,原本对花花草草没有太大兴趣。如果没有那段守卫海岛的亲身经历,到现在恐怕也不会识别那些奇花异草,更叫不出它们的名字。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在黄海前哨的一个叫做“前三島”的小岛上当过兵。
常言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经过一茬又一茬军人的绿化,这个远离大陆的小礁岛上的花花草草愈发茂盛起来,渐渐地便成为姹紫嫣红,四季常青的“海上花园”。
但是,在我的心灵深处,我深深喜爱着的,还是那株长在悬崖上的金银花!
虽然,我离开小岛已经三十多年了,那株顽强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金银花,仍然魂牵梦绕在我的脑海,不,应该说,在我的心田,在我的生命里,深深的扎根,永开不败!
记得有一天战士们提议,举办一次评选岛花活动。有的人推举国色天香的牡丹,有人选中花中君子的兰草,也有人说菊花、玫瑰,杜鹃……然而,更多人却选中了悬崖峭壁上的那棵野生金银花。
提起金银花,小岛上的干部战士都能讲这么一个故事: 在建国初期,有一支转战南北,战功赫赫的英雄部队,开进了这个盘古开天还没住过人的小礁岛,开始了守岛建岛的艰巨的新战斗。
因为当时的条件很差,缺医少药,有一位副参谋长的妻子,听说荒岛上夏日炎炎,指战员们常常中暑得病,于是便从老家沂蒙山,千里迢迢捎来一大捆可以御曙抗病清凉解毒的金银花藤,当时还是初春,战士们就把这捆金银花藤晒在营房前的矮墙上,以待炎夏到来时服用。
也许是海风,或许是做窝的海鸟,把一支金银花藤带进了悬崖峭壁的一处石缝里。第二年的春天,战士们发现,有一条带着绿叶的青藤,顺着岩石向上攀登。
时间渐行渐远,10年20年30年地过去,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来到小岛当兵,它植根与岩石之中,粗壮的藤蔓如一条附石巨龙,以顽强的生命力,茂盛地生长着,占据着一大片地盘。
年年初夏,如约开花,如金似银,芳香四溢,成了海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有位守岛20多年的老海岛说,这棵金银花,要算是最先在海岛上安家的绿色生命了。
在酷暑盛夏,战士们用它煮茶消暑解毒,既可驱邪又不伤胃,又可宣风散热,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发热,发疹,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效果显著,造福了一代又一代守岛官兵。
金银花能治大病,确实在岛上得到过验证。83年初夏,我军在海上准备搞大演习,一批搞通信兵提前进驻小岛,其中有位来自上海的小伙儿,由于水土不服,工作过度,突然高烧不退,昏迷不醒。
岛上因医疗条件有限,无计可施。因此,只有发电报求助海军司令部,派交通艇前来。由于连日刮风,白浪滔天,由于当时装备落后,舰艇起航数次中途被迫而返。在绝望时刻,我们的老营长建议饮用金银花。想不到奇迹出现了,两天后,病症消失,康复如初。从此,小岛的金银花成了神花,名声远扬,还上了报纸、电台呢。
不过,战士们爱金银花,还有一另层含义。因为她承受了无数次风霜雪雨惊涛骇浪的考验,仍然顽强的把根扎在悬崖的石缝中,把绿色奉献给大海,芳香奉献给人们……这一切的一切,不正是我们守岛战士的性格和情怀的写照吗?
我记得,有一位河南的老战士,由于部队的工作需要,推迟了一年才退伍,义务服役了九年。
我知道,卫生所王思绪所长,夫妻两地分居,风风雨雨,守卫海岛二十一个春秋,部队给他记了一等功。
还有一茬茬如接力,如流水的战士……
这是什么精神?这不正是中国军人乐于奉献的情怀吗?如果没有军人吃苦奉献,寂寞守边,哪有今天的岁月静好,生活如蜜!
又一年春节将到,在这欢度佳节的时候,往往更能想起守边的战友。离开小岛三十多年了,好想战友们啊!
当年的岛花,今年长势还好吗?好想,好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