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小区大门外,围着一群人,议论纷纷。我不禁好奇,走近观看。原来一个人群中,一个十岁的小男孩正在清扫地上的一堆啤酒瓶玻璃碴。
小男孩挥动着从自己家里拿来的笤帚往垃圾斗里清扫着玻璃渣,对于落入地面坑里玻璃碴,无法用笤帚扫干净,小男孩动手,小心翼翼地从凹陷路面小坑里一粒一粒的捡起玻璃渣。。。。。。
这时人群里,说三道四,有人说:“这是谁家孩子,学雷锋,好少年”。有人说:“这孩子有病呀,靠捡玻璃渣子能卖几个钱啊?”。有人说:“这孩子清扫玻璃渣是为了他家的小汽车不扎胎”。
这时,小男孩看看地面捡净的玻璃渣,抬头起身,拿着垃圾斗,走出人群,把清扫的玻璃渣子倒入路边的垃圾箱。小男孩说了一句话:我没有叔叔阿姨们想的那么高尚,清扫玻璃渣,也是为了我自己的自行车不被扎胎。
小男孩看似普通的话语,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撒哈拉沙漠,又被称为“死亡之海”。进入沙漠者的命运:有去无回。

1814年,一支考古队第一次打破了这个死亡魔咒。当时,荒漠中随处可见逝者的骸骨,队长总让大家停下来,选择高地挖坑,把骸骨掩埋起来,还用树枝或石块为他们树个简易的墓碑。
但是沙漠中骸骨实在太多,掩埋工作占用了大量时间。队员们抱怨:“我们是来考古的,不是来替死人收尸的。”队长固执地说:“每一堆白骨,都曾是我们的同行,怎能忍心让他们曝尸荒野呢?”
一个星期后,考古队在沙漠中发现了许多古人遗迹和足以震惊世界的文物。但当他们离开时,突然刮起风暴,几天几夜不见天日。考古队完全迷失方向,食物和淡水开始匮乏,他们这才明白了为什么从前那些同行没能走出来。
危难之时,队长突然说:“不要绝望,我们来时在路上留下了路标!”他们沿着来时一路掩埋骸骨树起的墓碑,最终走出了死亡之海。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考古队的队员们都感慨:“善良,是我们为自己留下的路标”!
在沙漠中,是善良留下了路标,让他们找到回家的路。在人生道路上,善良,是心灵的指南针,让我们永远不迷失方向。生命是一种回声,你把善良给了别人,终会从别人那收获善意。
小男孩的话语在大人们的耳畔回响,犹如一记耳光抽打着大家麻木不仁的内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态度,殊不知这种冷漠与无情,不仅是社会缺乏了温情、温暖和善意,也扼杀我们自我保护,自我成长,自我净化心灵的良好氛围和土壤,社会进入了互害模式,变得更加陌生和无情。看似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管理羊皮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