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母亲的歌
散文\ 吴秀珍
若论起这个世界上最为深沉,最为厚重的感情,那必然是母亲对孩子的爱了!我曾听过许多唱给母亲的歌,看过许多歌颂母爱的书,经常想,这么好的曲调,这么优美深情的文字,我怎么就想不出来呢?这些写歌和写书的人太厉害了,他们之所以能写出这么优美的作品,一定是因为在他们的内心有着无比深厚的母爱的缘故吧!
我的母亲是一位很普通的乡下妇女,在村子里的巷道,院落里和忙活农活的田间地头,你随便遇到的一个农家妇女,可能都是我母亲的样子。
母亲为人很和善,和左邻右舍相处得都很好,在我的记忆中,从没见过他和谁吵过架,也从不说别人的长长短短。她常教导我们:“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这两句话现在看起来很平常,我小时候老听母亲唠叨它,只是觉得烦,但现在看来,没有什么高深文化的母亲竟能把这两句颇有哲理的话作为生活的准则并做得那样纯粹,心里便会生出深深的敬意来。
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棵大枣树和一蓬花椒树,每年到了青青绿绿的椒叶散发出香味的时候,母亲就把会把香香的椒叶一点点摘下,细细地剁碎,拌到稀稀的面糊里,洒一点点细盐,在一张黑黝黝的铁鏊子下面生起旺旺的麦秸火,为我们摊一张张我们最爱吃的煎饼,这可是我们姐妹们最美的时候,眼看着母亲在鏊子边上忙活,咽着口水看着那稀稀白白的面糊慢慢地变成一张张又薄又圆,浓香扑鼻的煎饼!现在想来,这就是我儿时最快乐的时光了。
煎饼做好了,我们姐妹们在一起快活地吃着,母亲不忘把一些热腾腾的煎饼包在围裙里送给邻居吃,然后乐呵呵地对邻居说:“我走了哦,孩子还在家吃饭呢,你闲了没事到我家串门,给孩子摘些枣拿上吃……”
那时候左右邻居也真是来往亲蜜而纯朴。俗话说”远亲不如亲邻”!从母亲的为人友善中我也慢慢地学会了处世之道,这对我以后的生活有着很大帮助。
母亲一生勤劳节俭,一辈子是粗布棉衣,从不和别人攀比吃得好,穿得好。我小时候家里经济拮据,没有那么多钱买衣服穿,的衣服我和其他姐妹的衣服以及家里的被褥,基本上都是靠母亲的两只手做出来,那时候做布鞋,做衣服的布要先纺棉花,把白白软软,蓬蓬松松的棉花用纺车纺成细细的线,除了忙活地里的农活和全家人的饭菜,这纺线,织布也是我们乡下女人的主要活计。
每天忙完地里,家里的活,吃过晚饭,母亲坐在棉蒲团上,就着昏黄的灯光,吱吱嗡嗡地摇着纺车纺棉,我听着邻家婶婶和母亲一边纺棉一边拉家常,看着母亲手中长长的的棉絮牵出一根细细白白的线,然后轻轻地绕成一个小巧的线穗子,我的睡意慢慢涌来,就靠在她背上睡去,等醒来时母亲已纺完棉把我抱在怀里,我的身上盖着母亲的粗布褂子,我就是在母亲的怀里,在她的粗布褂子的安抚下慢慢长大,慢慢地度过了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和许多乡下的女人一样,母亲喜欢织布。农村妇女织布是一个粗重而繁琐的活,把棉花纺成线到织布有很多步骤:用根光滑的小木棍把棉花撮成拇指粗细、尺来长的棉条,用纺车把棉条纺成线,再用拐子把一圈圈拐好,为了增强线的韧性,还要把拐好的线用去掉面筋的面糊浆好,再经过:刷线,掏缯,穿锯等一系列缺一不可的环节,才可穿梭引线织布。
这么复杂辛苦的过程,母亲干得是那么耐心和细致,有时母亲会干到深夜,我常常会在母亲织布的“哐当”声中酣然入睡!
在母亲的辛苦劳作下,一团团雪白柔软的棉花变成了或蓝色方格或深红色方格的粗布时,才能做成家里炕上铺的单子,做被子需要的里子,甚至我们穿的衣服。
崭新的粗布织好了,母亲却舍不得穿,都尽量让孩子们穿,困难时期她织的棉布还卖了贴补家用,后来家里的经济状况慢慢好转了,有了点宽松的收入,我们慢慢地能穿上买来的衣服了,母亲还是舍不得给自己添一件好看的衣服穿,总是捡我们穿旧的衣服。后来我给她买的新衣服她也舍不得穿,非得压在箱子底到了走亲戚的时候再穿。
我的母亲宁肯让自己万分委屈也不会让我们受苦受罪! 想起来我却不懂事,不但没有给母亲减过肩上的负担,还经常和母亲顶嘴,以至于母亲病倒再也说不出话时我才懊悔当初,悔恨没有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每一天天日子。
母亲病重的那一段时间里,我发现我除了焦虑,紧张和不安,似乎并不能为她减轻哪怕一点点的痛苦!只能眼睁睁看着她遭受病痛的折磨,尤其是到了母亲临终前的那一刻,她坐到地上一刹那自己起不来,她挣扎着,我用尽全力再也扶不起,那一刻我心好疼,刹那间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落水的人挥舞着双手想要抓住些什么却什么也抓不到,我怕那种空落落一直往下沉的恐惧会随时击倒我!那时我哭了,不是因为悲痛,而是由于害怕和痛惜——我害怕母亲的离去,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永远是那么的开朗,我从她的脸上永远找不到脆弱,痛苦!我总认为母亲会陪着我一辈子是那么理所应当的事,可母亲竟会如此突然地离我而去!我痛惜我的母亲,一生的艰难贫苦没有压垮她,突然而至的病痛却能夺走她的生命!
出殡前一晚,我和家人跪在母亲灵柩前守灵,昏黄的灯光下,母亲在照片里就那样慈祥地看着我,我呆呆地望着她,心里一片茫然。这方寸世界可盛得下母亲一生的辛劳?母亲就躺在这这冰冷的棺材里,我和母亲已然是阴阳两隔,黑发人送白发人原本是每个做儿女必然要经过的路,母亲为了我们就像灯油一样耗尽了她一生的心血,可是,我问她老人家做过些什么?!做过些什么?!我才发现自己竟然不能够很坦然地与镜框中的母亲的目光相接!我仔细地想,用力地想,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我为母亲做过些什么!能想到的是怎样为了一件自己喜欢的花衣服而缠着母亲哭闹,怎样为了少吃一块椒叶煎饼而让母亲焦急……我越想心里越痛,这痛宛若一把无形的,很钝很钝的刀刃在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搅着我的心,我怎么这么不懂事啊?怎么就能这样烦扰我母亲呢?
我忽然想到古人要为死去的亲人“守灵”的深意,那并不仅仅是相送一程的难舍,更多的恐怕是给活着的人与死去的人在心灵上的最后一次交互的想法在里面吧!
岁月沧桑,时光流逝,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好些年了,可是我对母亲的思念却愈发的浓烈,总有一种错觉,母亲就在我的眼前,像在我小时候那样和我唠叨,也不管我爱听不爱听。那时候我还是一个懵懵懂懂,只知道四处疯玩的傻丫头,只知道理所当然地享受着母爱却并没有觉得这是一种幸福,现在想起,那时的自己又何尝不是在无所顾忌地挥霍着这弥足珍贵的母爱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喜欢独自一人哼哼一首歌,我不知道这首歌的名字,总觉得唱这首歌的时候母亲一定听得到,它会在我的心里回荡,后来女儿问我:
“妈!你怎么总是唱《烛光里的妈妈》呢?”哦!原来这首歌叫《烛光里的妈妈》!难怪这么好听,我想,在我轻声哼唱这首歌的时候,我或许与这首歌的作者在心灵上会有着某种深深的默契呢!
我突然想起孔子在《孔子家语.致思第八》一书里的感叹:
”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句话我曾读过无数遍,唯有在母亲去世以后,再细细品味每一个字, 我的心里竟有一种痛!这种痛和我在母亲的灵柩前的那种痛并无二致。我想起了孔子语我的心里泛起曾经熟悉的痛楚!
天下最深沉最厚重的爱是母爱!我知道母亲远离我而去是去了天堂,天堂没有艰辛的劳作,没有忧烦和愁苦,母亲在天堂一定会舒展笑容,会那样慈祥地看着我,就像镶在镜框里的样子!
愿我的母亲在天堂安好!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幸福!安好!
作者简介:吴秀珍,山西省万荣县人,1972年生,网名:珍惜缘,爱好文学、诗歌、体育、音乐。热爱生活,用文字充实人生。系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编委。
作者近照

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编委会成员名单
佛教总顾问:
行愿尼师:澳洲国家佛教协会会长(祖籍:贵州)
总顾问:
傅天琳女士: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重庆市新诗学会会长
法律顾问:
徐延爽律师(女)
文化顾问:
任立:当代作家诗人《文学高地》主编
大卫:中国诗歌学会会长助理兼副秘书长
刘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人民文艺家》杂志社社长兼总编
张富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家报》社长
李成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宋彩霞女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副主编
昳岚(张华)女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金铃子女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梅依然女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文学院签约作家
路军锋:《天涯诗刊》社长兼总编
白恩杰:山西省文联《九州诗文》编委、《天涯诗刊》主编、《昆仑文学》副主编
文殊: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理事、《作家报》编委。
刘志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长
王平华女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
《时代中国》杂志社社长兼总编
石天先生:国家专利十三格练字发明人、中国书法家协会广西书法考级中心副主任
大枪:国际汉语诗歌协会副秘书长
王永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大家文学网站长总编
名誉总编
子磊:重庆新诗学会副会长
高彩梅女士: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兼编辑部主任。
罗晓红女士:重庆文学院责任编辑
高巧玲女士: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原野: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昆仑文学》主编
总 编:
释圣静
执行总编:
琚 雪: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重庆市新诗学会副秘书长
常务副总编:
郭淑萍:大秦文学院副院长、《大秦文学》副主编
副 总 编:
沙从兵,梁欢
名誉主编:
付海平女士
舒砚苓
主 编:
杨琀, 贺秀琴女士
常务副主编:
石头汤女士
副 主 编:
张新锐, 向思治, 李海霞女士
僧侣作家释圣静简介
释圣静:字号月印,俗名叶小兵。1971年生,重庆市长寿区人。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总编。出版诗集《月印无心》《乐道》。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副秘书长。
曾在上照下圆恩师座下修习礼法;曾礼山西省长治市郊区同兴寺住持上觉下空为授业恩师;在山西太原崇善寺住持上法下海恩师座下剃度出家。
《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征稿启事
为了传播佛教文化,为弘法利生建一个形象化,立体化,艺术化的,大家喜闻乐见的道场!现向佛教四众弟子,以及文化艺术界等社会各届,喜欢佛教文化……传播正能量的有识之士征集文学艺术各类稿件,但必须是正面的反映佛教生活的作品,尤其是贴近寺庙生活的有浓郁佛教气息的作品……即日征稿,常年有效!(编辑有改稿权,不愿者请注明) 正面反映佛教的诗歌(包括古诗词)、散文、小说、歌曲、美术等文艺作品,以篇幅短小的为主。
《月印无心》佛教文化网络平台,由月印无心QQ空间、月印无心直播间,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微博,月印无心微信公众号,以及《妙笔生花文化网一一月印无心佛教文化专栏》共同组成。 作为《作家报》《长河诗歌》,《天涯诗刊》的编辑和大家文学网管理员的圣静师父,有向《作家报》《长河诗歌》合同作单位:中国先锋文艺网组稿和初审稿件,以及向《天涯诗刊》,昆仑文学微刊,《作家选刊》等刊物与网选发刊用文学作品的职责和义务!(无稿费,投稿视作同意使用)。
版权声明:本平台的图片和音频,以及视频等,除了注明作者名称的外,其它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作者文责自负,与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无关!
温馨提示:本平台及释圣静所推荐的所有平台,为佛教文化或者文化公益平台。(本平合作单位有:《作家报》《天涯诗刊》杂志社,《长河诗歌》杂志社,昆仑文学微刊《作家选刊》大家文学网,中国先锋文艺网均无稿费!凡投稿者视为同意本规则!
转载请注明来源: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及作者!报刊杂志(选集)等选用,请联系作者和月印无心佛教文化平台,违反上述声明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总编联系QQ邮箱:2649203026@qq.com
微信号:q18100347582 QQ:2649203026
博客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u/6823737399
中国诗歌网主页地址:http://www.zgshige.com/c/2017-08-07/39816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