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宁姓氏文化
上戈乔家大院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
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程卫东

洛宁县上戈镇乔家大院,是第七批省级文化保护单位,位于上戈镇政府东北200米处。上戈乔姓是山西祁县乔家的一个分支。它于明洪武14年(1381年),有山西祁县迁徙到永宁。迁徙路线,从祁县经临汾向西南行。经运城至风陵渡,过黄河到潼关,经灵宝再到上戈。由于中原地带常年战乱,人口锐减。明洪武朝发起的第一次大移民运动。使山西祁县乔家22代孙乔万升。迁徙到上戈,成了上戈乔家的始迁祖。

乔家到上戈以卖油镆为生,他们以优质的油和面。在上戈街支起油锅做生意,以诚信为根本,积累财富。乔万升有一子乔登朝。他继承父业,继续做油镆生意。他很精明,他采取物好量足,对村里没钱和一时没钱的人,可以赊账,待下年收粮后还账。凭自愿不记账,结果三里五村的人都到他这里拿油馍,生意也越做越大,人缘越来越好。

经过十年的努力,到洪武二十四年(1345年)乔万升因病去世。乔登朝开始张罗自己家事和生意,资产也慢慢积累起来。先在北坡购买了30亩坡地,种麦子,种油菜,做生意。人心向背,乔家的生意越做越大。

上戈乔家大院是在乔家第二代人乔登朝开始,购地逐渐建宅。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建成的。大院占地三十亩,有官府楼和五座大宅组成,标准的四合院建筑。四合院内门窗、椽、檐,以及阶台石造形都十分考究,独具匠心。院内砖雕、脊雕、壁雕、屏雕、栏雕等均以人物典故,琴棋书画、花鸟虫鱼、瑞兽鹤柏为体裁。即体现了深奥的寓意,又体现了乔家人隐藏不漏的处世哲学。

这个大院与众不同的是依山势而建,但又不失气势恢宏,古色古香。处处体现了古代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建筑风格,它不但有很高的文化考古价值,还承载了一段特殊时期,特殊背景下的移民历史。堪称一部研究古建筑和封建社会的人文历史的活化石,活词典。

乔家迁到洛宁这支人家,人丁兴旺。不少子弟无论是读书或是经商做贾,都很有成就。它们的宅院一直在不断的扩建,到清中后期,己基本建成连片宅院。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清朝建筑。

清朝末年,上戈乔家还出了一个大人物乔致南。他才学过人,为官清正廉洁,官至安徽巡抚。晚清重臣洋务派领袖左宗棠,把乔致南奉为知己。在他庆寿时,曾书写对联;【浩落古今成一体,风流儒雅亦我师。】赠予。文革中有任博文老师收藏,现保存在县文化局文管所。

这所大院是安徽巡抚乔致南府邸,坐北朝南,共有五所宅院。一宅为上房,有面阔五间的硬山式建筑,东西厢房山墙上有砖雕、壁雕,厢房上有木雕。二宅临街房门口有石狮一对,上房也为面阔五间的硬山式砖木结构,檐椽外加飞椽,有龙头斗拱穿插梁头装饰。三、四宅院上房均为面阔五间的硬山式建筑,左右有厢房,宅东约二十米有东厢房,为面阔三间的硬山式建筑。房檐有木雕,为莲花垂柱,做工精良。西窑院为面阔五间的硬山式建筑,木门两侧有左宗棠赠给乔致南的对联;浩落古今成一体,风流儒雅亦我师。现存放在县文管所。西厢房山墙上有照璧,上鑲青砖雕对联;鹤发坐中央神清貌古,龙头游下界望重德高。在又一厢房的照壁上也鑲有一青砖雕对联;位配乾元与春夏秋冬连运,职司神德偕衏衖户灶同尊。山墙上有蝙蝠式拉丝,西厢房的木楼梯尚保存完好。上房为面阔五间的窑洞式建筑与后花园相连,后花园高出上房约两米。乔家现存的几个四合院,厚墙窄间,青砖裱山,五脊六兽,高带宽边,小瓦密瓦,滴水勾檐,贝 屃驮梁,双层檐椽,柱础凿花,院铺坝砖。石狮石鼓砖门楼,神龛迎门青砖修。屋内合缝楼木隔扇,透花门窗方地砖。双层袱子四架梁,雕花偏牵拱门槛。

乔家大院的与众不同之处,还在于在山墙上敬神。神龛两侧还镶有对联,它的每一个山墙上都有神龛,每一个神龛上都有砖雕,每一个砖雕上都有故事。 他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处处都体现了精湛的建筑技艺。既是建筑艺术的宝库,又是民俗文化的殿堂。走在大院,使人流连忘返。得到美的享受。又可在游玩中学习艺术、文化、科学、民俗等方面知识。了解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时代,追逐历史,增强知识。

乔家大院承载了不同时代的历史。从明到清,走过民国来到新中国,漫长的历史告诉我们。不管上戈乔家的神仙说、风水说、官位说、都离不开勤俭持家,耕读传家,诚信发家,廉洁清正。乔家奋斗了一生,有辛劳,有诚信,有廉洁,有辉煌,要衰落。但他留给我们的大院却是一座艺术、文化、科学、民俗中的宝库词典,让我们像爱护眼睛一样来爱护和保护它吧。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


识别二维码可以领红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