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性幻想
—— 是诗人
自作自践的祈祷方式
文/曹集智
要看透一个诗人的灵魂,就必须在他的作品中搜寻那些最常出现的词(或意象或物象),这些词透露出是什么让诗人本身心驰神往,是什么让诗人的个体达到内在的欢快。
日常生活的经验,即肉眼所见的事物,实践性真理、普通的情感、正常的对话……这些常规的经验,都没有触及心灵的反映更沉醉 更准确。盲人的世界或盲人的手艺,靠感官支配自已,面前的图像更奇异。
诗人的世界和作品,要对现实进行移置、调整,但又不是对理想化的摹画,而是充满暗示的缩略或扩展地魔魅化;是对现实的变异或夸大、或缩小、或穷尽各种幻想着的修辞手法。但是,它破坏了现实生活中的基本规律,脱离了经验的元素,使想象插上翅膀并获得了自由,背离惯常的物象和俗凡的情感,放弃受限定的可理解性,换之以多义性的暗示。故此,专制性幻想突现!
专制性幻想让相距最为遥远的物体相连,它是一种深刻怀疑的艺术,并由此迷乱出生造的词,例如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诗人/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
诗人在渴望自已这样的生活。这,是诗人理想的生活,按照否定之否定原理,他眼前没有这种生活,现实被最极端的撕扯,热恋于虚无的拉锯状。而诗歌中所表达的否定性范畴比用肯定性范畴更有说服力。诗人采取了突然换置法,毫无过渡地进入彼此相距极度遥远的空间,用粉碎和变异的方式、用专制暴力的肢解和撕碎的现实作为废墟景象出现在诗歌中,生生的造出非现实。这一切(废墟和非现实)
都浮载着诗人隐秘内心。既使那些曲折是晦暗的、可随意解释的材料,还是发挥了强制性作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