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法就是王法
法哥看诗界(1)
文/王法
昨天,有几位诗友建议我用本名(王法-看诗界)发文,思虑一番后,觉得还是用法哥好,亲和。我也喜欢诗友们无论年龄大小都叫我法哥,说明自己还有青春活力,蓬勃朝气。叫我法哥的人很多,都是挚友。如中国诗歌流派网的总编韩庆成、吉林本土的董辑、孙慧峰、李朝蕴,还有河南籍(原吉大哲学系毕业,现在内蒙工作的研究生)敬笃等。这些人大者50左右岁,小者20出头。我感谢这种称谓里满含的敬意和情谊。至于一些老哥们儿如卢继平、孙文涛、周然、宋敏、娄芳、姚大侠(包括已离去的邵春光)等人,那就另有一种手足的情分了。这也是【法哥看诗界】的来由和渊源。不过还是十分感谢那几位建言的诗友。
本期,原本要推出【中国诗人名录之吉林诗姐王小妮】,由于小妮老师的资料浩繁,还需要好好整理和认真消化一番,又加之昨天有一位诗友在微信留言里的几句话触动了我,今天就临时安插了一期【法哥看诗界】。
芷妍,一位三、四年前在中国诗歌流派网认识的诗友。当时,我在流派网受庆成委托,负责向《诗潮》、《诗歌月刊》、《天津诗人》等刊物定期推荐网站会员的优秀作品。也给网站的电刊《诗歌周刊》荐稿。记得是她的一首有关她孩子的诗,写得别具一格,就做了推荐。后来又在香港《流派》诗刊里选用过她的诗。昨天,是她在微信里的二句话使我陷入思索。
“老师有时我很困惑,关于写诗和这个氛围的关系”
“不管怎样,诗歌质量好像一般就可以,只要到处拉关系就好了”
芷妍应该写诗有年了,诗歌也写的很不错,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诗人。她这个水平的诗人很多,因此,如她这样的困惑就很有代表性。问题出在哪里呢?如果不是他们本身的问题,那就一定是诗歌氛围--诗歌环境-- 抑或是我们的诗坛出了问题。(其实对于诗坛这已然是一个老问题了,如果一个问题久而不决变老了,那就真的是一个问题了!)
新诗百年,成绩有目共睹。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奔涌,随着物欲的强势泛滥,我们的诗歌氛围和环境也变得不那么干净了。拉帮结派、画地为笼、大圈小圈、投机专营,有些人将诗歌视为扬名进身的工具。四处找门路拉关系,把圣洁的诗坛当成了名利场。一些少数掌握了话语权和诗歌阵地或者平台的人,自觉生杀大权在握,不论文本优劣,顺我者昌、违我者亡,任人唯亲,专营亲近者连续上刊,意念不同,意见相左或看不顺眼者一律排斥在外。极大地亵渎和糟蹋了原本圣洁的诗歌声誉。一些原本挺好的诗歌阵地和平台,一旦被这等肖小把持,那一定是很可悲、很可惜、很遗憾。如果这样的局面不从根本上加以改变,我们的新诗永无出头之日。发展和辉煌将成为一句空话。走向世界更是一厢情愿的梦想。前些日子著名诗人周瑟瑟应约去国外参加一个国际诗歌交流活动,与会的外国诗人谈起中国诗歌,言必称唐宋,压根找不到中国新诗的话题。可悲亦可叹。当然,这里面难免偏狭,抑或是我们宣传交流的不够,但也足以为中国的新诗和诗人们敲响警钟,我们的诗人们还有什么资格和脸面在那里蚂蚁缘槐夸大国?夜郎自大不可取。我们的某些戴着所谓诗人桂冠的人还有什么心情和兴致在那里互相攻讦、争锋泼醋?条条大路通罗马,无论天派、地派、人派、兽派,互相砥砺,联手并进才是中国新诗该有的大家气象。此外,我们的文联、我们的作协,我们的诗歌学会,我们的大大小小官刊的执牛耳者,该不该认认真真地思考一下,奋起做为一番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