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何“三焦”不通 百病易生
文/悟真子
三焦理周身之气血,是人体五脏六腑的统领。
经现代医学研究,三焦与人体内分泌系统和微循环血管网有密切联系,是一个统管全身的大系统。通过气血、经络、津液密切相连形成一个大循环,三焦不通是各种慢性病根源。
一、什么是三焦?
三焦是手少阳三焦与足少阳胆经的合称。三焦有名而形,故自《内经》《难经》伊始,既始争端,宗《内经》之论者,确有形质, 持《难经》之说者,谓有名而无形矣。《灵枢·本输》谓:“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三焦者,中渎之腑属膀胱,六腑之所与之合,三焦是上达于心肺下通肾系,中立于脾胃的一个系统,三焦是连通五脏六腑的组织,居于肺肾之间,而不是一个孤腑。这就可以理解为三焦是上通心肺,中居脾胃,下连肝肾的系统,是全身气脉机能的转换系统,而不是单指某个脏俯,故《难经》曰有名而无形。
然三焦到底为何物,几千年来没有确论,明·张景岳《类经》曰:“三焦乃脏腑之外,躯体之内,际上极下,象同六合而无所不包”的论述。仍然未指明三焦的具体组织究竟何物?至清·唐容川先生《血证论》称三焦“即人体上下内外之油膜也”之前,历代医书均未载明三焦之状。唐容川独具慧心,谓三焦即网油,其根蒂连于命门,诚为确当之论。又曰:“独少阳主膜。人生之膜无不相通,膜有连于太阳者,皮肤下腠理白膜也;膜有连于阳明者,肥肉瘦肉间之膜也,以上为手少阳经,三焦为腑也。三焦也是膜,发源于命门,下焦为包,肾络肠之膜,中焦为包,脾连胃之膜,上焦为心,下膈膜及心肺一系相连之膜。又两胁之下板油,包其外者亦膜也;此为足少阳之膜,以胆为腑也”。明确指出膜是三焦的组成部分,腠是膜外中空的组织间隙,也称为原,膜原者,夹缝之处也。人之一生,皮里肉外膜原遍布全身,外通肌表,内连脏腑,上至颠顶,下至于足,五脏六腑,无处不有;表里上下,无处不包;随处异形,所在即是。《难经》所谓有名无形,是说三焦无一定的形态,其实确有其形。三焦膜腠既不属表,又不属里,位居表里之间,故曰半表半里,表里津气从此出入,上下津气从此升降,既是邪气入里的必由之路,也是祛邪外出的途径之一,所以称少阳为枢。少阳三焦由膜腠组成,是津气运行通道,一旦发病自然就要反映出津、气、膜原三个方面的病变。
道医学将三焦单独列为一腑,并非仅仅是根据解剖,更重要的是根据生理病理现象的联系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功能系统。
总观三焦,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与肺;横膈以下到脐为中焦,包括脾与胃;脐以下至二阴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女子胞等。
其中肝脏按其部位来说,应划归中焦,但因它与肾关系密切,故将肝和肾一同划归下焦。三焦的功能实际上是五脏六腑全部功能的总体。
二、三焦的生理功能
1、流通元气运行:
元炁,又名先天之炁,是人体最根本的气,根源于肾之阳,由先天之精所化,赖后天之精以养,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炁气通过三焦而输布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以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三焦是元炁运行的通道。气化运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三焦能够通行元炁,炁气为脏腑气化活动的动力。因此,三焦通行炁气的功能,关系到整个人体的气化作用。
故曰:“三焦者,人之三元炁也,……统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运行及排污发泄的通道。三焦通,则内外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调内外,营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中藏经》。
2、疏通水道: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能“通调水道”《医学三字经》,调控体内整个水液代谢过程,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体水液代谢是由多个脏腑参与共同完成的一个生理过程。其中,上焦之肺为水之上源,以宣发肃降而通调水道。
中焦之脾胃,运化并输布津液于肺;下焦之肾、膀胱,蒸腾气化,使水液上归于脾肺,再参与体内代谢,下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三焦为水液的生成敷布、升降出入的道路。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三焦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之为“三焦气化”。
三焦通行水液的功能,实际上是对肺、脾、肾等脏腑参与水液代谢功能的总括。
3、运行水谷:
“三焦者,水谷之道”(《难经.三十一难》)。三焦具有运行水谷,协助输布精微、排泄废物的作用。其中,“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肌、泽毛”(《灵枢.决气》)有输布精微之功;中焦“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灵枢.营卫生会》),有消化吸收和转输之用;下焦则“成糟粕而俱下入大肠,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灵枢.营卫生会》),有排泄粪便和尿液的作用。三焦运化水谷协助消化吸收的功能,是对脾胃、肝肾、心肺、大小肠等脏腑完成水谷消化吸收与排泄的功能的概括。
三、三焦的生理特性
1、上焦如雾:是指上焦主宣发卫气,敷布精微的作用。
上焦接受来自中焦脾胃的水谷精微,通过心肺的宣发敷布,布散于全身,发挥其营养滋润作用,若雾露之溉。故称“上焦如雾”。因上焦接纳精微而布散,故又称“上焦主纳”。
2、中焦如沤:是指脾胃运化水谷,化生气血的作用。
胃受纳腐熟水谷,由脾之运化而形成水谷精微,以此化生气血,并通过脾的升清转输作用,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以濡养周身。
因为脾胃有腐熟水谷、运化精微的生理功能,故喻为“中焦如沤”。因中焦运化水谷精微,故称“中焦主化”。
3、下焦如渎:是指肾、膀胱、大小肠等脏腑主分别清浊,排泄废物的作用。
下焦将饮食物的残渣糟粕传送到大肠,变成粪便,从肛门排出体外,并将体内剩余的水液,通过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变成尿液,从尿道排出体外。这种生理过程具有向下疏通,向外排泄之势,故称“下焦如渎”。因下焦疏通二便,排泄废物,故又称“下焦主出”。
综上所述,三焦关系到饮食水谷受纳、消化吸收与输布排泄的全部气化过程,所以三焦是通行元炁,运行水谷的通道,是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为“五脏六腑之司”《类经附翼.求正录》。
四、三焦不通毛病缠身
三焦理周身之气,是人体五脏六腑的首领,三焦与人体内分泌系统和微循环血管网有密切联系。三焦不通,是各种慢性病根源。
中老年人有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病机丛杂,虚实互现,多脏受累”,究其根本就是“三焦不通”,三焦不通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久治不愈顽固病的总病根。
上焦不通造成经络淤堵,气血凝滞,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风湿骨病、颈椎病等。
中焦不通造成腰肌劳损、腰部酸痛、椎间盘突出、女性产后风、老寒腰及老胃肠、便秘等症状。
下焦不通肝肾功能受阻,就会造成男性肾虚、前列腺疾病,女性气虚血亏引起更年期综合症以及妇科炎症。
三焦是个复杂系统,仅用单味或几味药物搭配,根本不能适用这个多样的系统。
对老年人患多病、大病、顽固病的治疗,必须融数方为一方,合数法为一法。
五、打通三焦的简单方法
打通三焦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拍。
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站着或者是坐着都可以。用左手从右边肩膀开始,沿着胳膊外侧的三焦经行走路线,往下拍打。动作快慢一样,一直拍打到手腕。
可以稍微用力达到震动经络的作用。每次至少要拍到八分钟往上,拍完之后再用食指按揉。阳池穴按摩三分钟。左面肩膀均用右手,同样的方法。一定要坚持三个月以上才能完全打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