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俗易懂意境美
一一沈五群诗歌赏析
文/张合军 林玉琪
欣赏沈五群先生的诗歌,心里觉着很舒坦,宛如喝了一杯绿茶沁心爽口,齿唇留香。先是在邢台市微刊《文学作家》平台上,后在《牛城晚报》副刊上,接连不断看到沈五群先生诸多小巧玲珑,别开生面的精美小诗。渐渐对其产生了好感和兴趣。首先从诗风方面,一直感觉沈先生是一位青年诗人。日前有幸和沈五群先生搭伴前去太行山采风,不想他竟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真是想不到呀,他的诗风与年龄反差巨然相距很大。
一路上,我们饶有兴趣地边走边谈,从太行美景到朝阳产业,从唐诗宋词到現代新诗,我们畅所欲言海阔天空,越谈越投机,越谈越亲近。在不断的交谈中,得知他从一家县办企业调到县旅游局,不但企业公文和旅游宣传工作能独挡一面,而且擅长业余创作,尤其是喜欢白话入诗,把民歌体的小诗写得新颖别致,情景交融,意境如画一般绚丽多姿。
如《冬雪》:
冬家姑娘脾气怪,
不喜七彩偏爱白。
巧展一轴铺大地,
独具匠心描春来!
沈先生以新奇的意境、拟人的手法使一位俏丽而不失泼辣的冬姑娘的形象跃然纸上。第一句欲扬先抑,第二句豁然开朗,然后顺势推出高潮。冬姑娘巧展一轴江山多娇画卷,诗句非常大气。再如《一架丝瓜满院香》:
一架丝瓜满院香,
九只蜂蝶闹秋光。
鹤发童翁亮“苹果”,
爬高蹲低抓拍忙!
此诗很接地气。在我们北方,小院常种的,肯结的,无非是丝瓜眉豆,岂有它哉?一看故事就不会发生在江南。一架丝瓜的确会带来缕缕幽香。其实诗中景物我们常见,就是不曾写进诗里,而沈先生从中发现了美,从一件微小的细节中,匠心独具地讴歌赞美了新时代山区农民幸福生活,连普通老农都用上了品牌“苹果"手机。
后两句,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先生,兴趣盎然的在上下左右忙着拍下美的秋光,巧绘了一幅悠然悠然享受着幸福时光的画面。字里行间感受到,清新悠远,活泼风趣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沈先生的诗是积极向上富有哲理的。如他的微诗《高山》:
你的巍峨挡住了懦夫懒汉的视线,
却使勇敢的攀登者,
望得更远更远!
好像是在小米粒上雕刻巨画,只有廖廖三句,却凝聚了深深的哲理,激励我们去征服困难,砥砺向前。
再如沈先生的《牵牛花》:
不登雅堂恋农舍,
扎根乡野献馨香。
自由自在呈异彩,
幸福缀满篱笆墙!
他善于从熟视无睹,司空见惯的普通再也不能普通的牵牛花着眼,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讴歌牵牛花的顽强,努力,追求阳光的美好品质,这不正是广大普通劳动者的真实写照吗?
祖国的强盛,社会的繁荣,不正是有许许多多像牵牛花一样的,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地域辛勤劳动的普通人吗!
沈先生的诗在选材上眼光独到新巧出奇。在不经意间发现真善美。如他的《雪梅恋(二)》:
雪不吻梅雪无神,
梅不吻雪梅失魂。
天生绝配喜相恋,
世世代代岁岁亲!
沈先生把一对冤家写成了亲家。眼光独到,很有新意。雪和梅本是大自然的恩赐,怎么就不能和谐共生,非得无休无止的争斗,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团结一致,才能圆梦。
无论是七言古风民歌,还是现代微诗,他都能从平凡之中悟出不平凡道理来,绝无云山雾罩,无病呻吟之感,更无生涩难懂绕口别拗之嫌,明白如话白话入诗,却有古代乐府意境和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