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先总结出我们所认知的“蒙学系统图”--一根六经八典九要十四蒙。
根文化:易经

二.全家读经典十大好处:
1. 认识生命真相,学习生命法则,走正确的人生路,做幸福的女人。
2. 养正气,化怨气,增福气,提升生命能量,充满生命希望。
3. 化解“更年期”的不良情绪,为“后半生”积累生命能量。
4. 增强夫妻信任,增进母子亲情,培养家庭正能量。
5. 做人更有目标感,生活更有价值感,做事更有成就感,人生更有意义感,生命更有幸福感。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6. 女人读经典,全家养正气,孩子更爱学习,丈夫更爱家庭,祖孙更加和睦,家业更加兴盛。孝亲敬祖,积福传家,连根养根,根深业茂。
7. 今日读经典,好妈妈,今后可做好婆婆或好奶奶,书香门第,家风敦厚,家业传承。
8. 有机会做善人,帮助亲戚、朋友、邻居的孩子读经典,第一大善。
9. 有能力积大德,带领大家一起读经典,第一大德。
10.五福临门,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三.读经的原则及方法,以易经为例。
《易经》是群经之首、文化之源、智慧之海、生命宝藏。易经的学习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应用全家累积式教育法(简称“137乐积法”)。入门的人,可以一天跟读1-7遍,一次读7卦,连续读7天。当你稍微熟练的时候可以读10卦或者30卦,甚至是一口气读完64卦,一个小时读完。
第二个原则:只读原文,不求理解的原则,暂时别管理解的事。
第三个原则:以正音识字为入门。读到什么状态算可以了呢?读到你喜欢为止。
第四个原则:长期规划原则。第一年什么都别管,只管读。第二年可以尝试去理解,第三年就开始应用了。就这么简单的学习方法。如果是孩子,前十年只管读,什么也别管,读到20岁才慢慢地理解,慢慢去参考别人的东西,拜师也可以,30岁以后才应用。
全家累积式教育法(137乐积法)是在累积式方法上通过全家读经实践悟出来的一个名字,是一种娱乐式,快乐式累积法,真正能快乐地持续坚持落地的好教育法,教子的事关键在家长“用心”。把深深的爱子之情转化为一种更深的智慧理性,冷眼借鉴社会现实中无量教训与现身说法,并虚心寻取过来人的经验、智慧,而又灵活善巧地结合自己的实际。
1、首先最好是由家长自身开个好头:
(先说下如何选读经的教材吧,最好的书是:白纸黑字,大字注音,童音跟读,不要有插图,最好有简繁对照,这样孩子在学简体当中又学到了繁体字,何乐而不为。)自己先诚敬愉快地放CD碟拿起经典的教材来读一读。
虽然是在孩子面前、是为孩子做的,但做得如同自己喜欢的事、是自己想做的一般。最好先不劝孩子读,也不往孩子身边凑,而是自得其乐、津津有味的每天先自己起码跟读个二十分钟。其成功表现在,孩子被你的快乐吸引了,往你这凑,让他她很神往,很眼谗--让他她感觉你做的这件事是天底下最最美妙的事,很愿意参与。这个过程花几天时间也值。其实,能这样开头,好处极深远。重点在:自己要切实找(念)出读书(经典)之乐!
2、读书(经典)声音尽量标准,要尽量读得让人听着是一种享受,是愉快。
音调不高不低,音速不快不慢,饱满圆润,口齿清晰。可以站着,仿佛对着大海,对着群山,对着圣贤,对着世上最美好的东西而读……内怀着最愉悦的心情。当然,这开始是要求大人的,是孩子趋向的目标]我想这样读几天,就能真切得到读书之乐。是一种真正的情操陶冶,美不胜收。是为心灵按摩,精神疗养,甚至还可以美容。
3、切忌功利心态!
功利心切在教子上的伤害性于读经教育中亦甚普遍,追求量的指标,背记的进程。由其初期,大不可取。应把心思放在找出读书之乐,引发孩子的爱读书乃至爱学习、乐于进步的情感,这种成果的价值大于单纯的量度较多所得到的价值太多太多。
4、对于较小的孩子,就是多熏染,不要在技术上追求急切。以不给孩子压力,让其在愉快中为度。
5、劳逸结合,不要令人心理疲劳、讨厌为度。
过了初期(时间自己体会,几天到一周吧),刚开始5分钟-10分钟甚至时间再长些,不要令人心理疲劳、讨厌为度。但还是希望家长有读。这本身对大人自己也利益极大。教育,不仅是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教育我们自己。
6、尽量使之尝到甜头,意犹未尽,读了还想读。可以跟孩子互领读了,开始还是宜相对量少些。尽量使之甜嘴咋舌,意犹未尽,最好是你要停了,孩子还想读,又要求“再读一会儿吧”;犹如不让他吃小食品了,他央求:再吃一点吧!那太成功了。
7、不问懂不懂,坚持最关键。
对极小的孩子,你就象唱歌似的读,放CD给他她听,孩子懂不懂不是问题,关键是家长读开心没有?甚至可以象和孩子说话讲故事般的读经。幼子教育的一项要点就是多和婴儿说话交流--虽然他她好象听不懂,但是那份温存、浓情蜜意就是对孩子最通透、营养成份最高的滋养,超越一切物质给予的利益程度。而和孩子多说经典的话、讲经典的故事,该是多么好的交流内容啊。
8、总之: 教育,不仅是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教育我们自己。
累积,不仅是教育上能够运用,生活,事业上,均可以应用。
奉献,一种状态,物以类聚,事以群分。
读书的三种状态:望文生义,学习知识。全面掌握,融会贯通。修身养性,自得其乐。
教育的三种状态:逼孩子学习;和孩子一起学习,寓教于乐;结果引导,自主学习。
不理解,没有用:农民种田,春种秋实。
看电视的问题:不好的习惯,削弱。
兴趣教育与习惯教育,是兴趣重要,还是习惯重要。
练功与教育的类比,贵在坚持,存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