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乡土作家黄飞卿先生 石僧<韦超途>
公元八十年代初,农村分田到户,改革开放之口号响彻云霄。农村充满了活力,一派生机盎然之景象。
黄飞卿先生此时,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反映农村新变化。讴歌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并结集出版了小说集《莲塘夜雨》,一时洛阳纸贵。
土地是国家命脉。土地是人民生存之根本。试想没有土地的国家是什么国家?没有土地的农民是什么样的农民?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这是人民朴素的诉求。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打土豪,分田地,于是国泰民安三十年。后来又把土地集中手里,国家又陷入动荡十年<文革>,八十年代初期,分田到户,又安定了三十年。当时,农村家家户户,都把喜悦写在脸上,从此丰衣足食,社会得到长足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各行各业,欣欣向荣。特别是文艺之花,开得更加灿烂!
广西乡土作家,黄飞卿成了时代之鼓手,吹响了时代的号角,历史之战车,沿着改革的方向,滚滚向前!
此生有幸,经历改革。虽然没有硝烟,但见惊心动魄!
八十年代初期,万元户已经是富翁。人心单纯,诱惑也不多。读着黄飞卿乡土气息农厚的小说长大;读着路遥略带哀伤的文字,思考人生;读着莫言沧凉
的红高粱反思。
我从一个少年,步入已知天命之年的人了。岁月如沙,菩提花开。我效仿先生,写些文字。
先生作古十余年了,路遥也走了,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说,奖金可以在北京买一套房了。
我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踽踽独行。
今天,市文联开了乡土作家黄飞卿先生作品研讨会。先生在天有灵,也应该安息了!先生千古!
2018.12.28.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