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笑对人生豁达乐观张随山
——张随山小转
编辑:洛阳四绝
图片:张随山
张随山,长垣籍,就职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国家一级篮球裁判员,洛阳市洛龙区篮球协会副主席。
他更大的爱好是摄影,是个很有名气的摄影师。从很早以前开始关注传统地方戏剧,无论春夏秋冬,利用业余时间,走遍洛阳及周边村寨,跟随地方剧团的脚印,在台前幕后留下了珍贵的镜头。
地方戏面临着两个后继乏人:演员后继无人,由于收入有限,现在年轻人大多不喜欢这个职业;观众后继无人,由于现代娱乐方式的多元化,传统戏剧观众多为中老年人。
面临这种窘境,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地方戏剧,很可能成为镜头里或者博物馆里的古董。
正是这种担心,一种责任感促使他不敢怠慢,抢救性的记录下台前幕后的镜头。他说,痴迷这个行当,不为参加比赛,不为获奖,不为名利,纯粹是为这一曾经辉煌的文化现象能够传承到未来的记忆里。
喜欢戏剧,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
文革十年,极左思潮把文艺搞的很单调,就那么几个样板戏,不准上演古装戏剧。戏剧和其他文艺领域一样万马齐喑。

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地方戏剧百花齐放,呈现空前的繁荣。在广大农村,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要请一台地方戏前来助兴。
用镜头记录中原一隅乡戏变迁历史,是他给自己设定的一个人生命题。

观众看台上,演员看台下,各求眼光所需。

闲来小赌一把,算作戏间的小插曲。

现场直播,让演出能有更多场外观众。

稀稀拉拉的观众里,老太太家中有事离场。

戏比天大,尽管只有几个小观众,仍然一丝不苟。

盛夏酷暑,炎热难当,两台电风扇派上用场。

镜子里的自己,细细打磨,认真琢磨。

头把弦子是个女巾帼,目光转往场后看风景。

戏里是将相,戏外是百姓。整冠扮演好角色。

这一下摔辫子功夫不浅。

夜幕笼罩戏正酣,演员和观众都入戏。
曾几何时,地方戏剧也曾是万人空巷的轰动。
时代变迁,让这一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逐渐没落。正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此一时,彼一时,岁月相似,风火不再。
若干年后,地方传统戏剧,也许真的只存在于文章照片录像录音和人们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