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历程
文/李永恩(陕西安康汉滨区大同初中)
案头,放了好多书。
有些书,是我买的。比如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那年的一个秋天中午,我一股脑儿花了几百块去汉唐书城购买了一大摞莫言的作品集,像《蛙》、《丰乳肥臀》、《红高粱》等。有些是朋友送的。我有一位编辑同学,别人送他的书很多。他知道我喜欢读书,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电话通知我去他那里取几本书的,像《安康杂文选》、《步步高》、《胡耀邦1965年在安康》等。偶有一些书是我借的,说是借的,却大多不用还,像本地作家傅世存的长篇小说《天陨》。
这些书,不管是什么来路,当初都是决定要好好读的,自己读,或者让儿子读,再就是作为藏品收藏。可结果呢,是心血来潮了读读,绝大部分成了摆设。
办公桌上,也放了很多书。不过大多是教科书,还放有几本名著。对于教科书,是用的时候就动,不用的时候,就在那里搁着。几本名著呢,倒是看了一些,却始终没有看完。有时就想: 自己这样的阅读现状,还文学爱好者呢?拉倒吧!
本周一早上贵英给语文老师每人发了一本《汉水瑶》,虽然只有三天时间,但我却把这本三十万字的散文集认真地看了大半。之所以看的快,细细想来,有如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这位作者跟我是同行,也是本地人。虽然我们还素不相识,但关于她写作的事好多年前我就知道。因为她是我一位同事的学生,同事比我小几岁,可以说温洁是一位后辈晚生吧。温洁是95年开始发表作品的,可截止目前,她先后出版了两部散文作品集。看看人家,想想自己: 自己在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发表作品,95年前后,我已经发表了约十万字的散文作品,比如《南岸子 北岸子》、《搭柱子》、《布鞋的回忆》、《丫子 古树》、《五月,慢点走好》、《二哥》等,当时的中国作协会员、著名诗人、安康日报的文艺主编陈敏老师还给过热情的评价。时过境迁的今天,一个后辈晚生已成了文学星空一颗耀眼的星辰,而自己依然是草芥一枚,想起来呜呼哀哉!
温洁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还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我原以为:像这样层次的会员,必是有大部头问世的。然而,温洁的第二本散文集《汉水瑶》,均由一篇篇散文组成,该书一共有80篇文章,这些文章均是作者在两年时间内完成的,每篇文章的篇幅不长,长的有三四千字,短的也就一千来字。这些文章都是写实的,都用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是以事为经、以情为纬写成的。纵观八十篇文章所写的事,都是身边的事,都是小事,但作者对这些事,始终在用明亮的眼睛观察,用女性细腻温暖的心感受,用睿智理性的思维考量,因为这么多的“始终”,众人眼里那么多平凡的人、普通的事,却被她写的有滋有味。像汉水一样,汉水本是没有性情的,因为揉进了作者的情愫,汉水便像一位温柔、善良、知性、多情、淳朴的女性,给人无穷的美感与想象,汉水便成了一个鲜明的地标,成了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说到底,是温洁用自己的坚守和独到的眼光成就了一个“大名头”。
看看别人,再想想自己: 对于生活中的人或者事,我也曾仔细地观察过思考过,也曾心动过行动过,但我仅仅是“曾经” 。因为曾经的“曾经” ,我的文学之花仅仅停留在“曾经”,仅仅是昙花一现。
现在,自己早已步入中年。经历了太多的人和事以后,自己依然觉得阅读与写作是最好的伙伴,是薄情的世事与寂寞里最真挚深情的陪伴。那么,应该怎样重新审视并对待我案头的那些朋友呢?温洁成长的故事似乎给了我更多的启示。
希望今后自己能够有所改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