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赠疏一影先生(两首)
诗/易烋
其一
儒素青衫两未休,词源九曲泻黄流。
智珠握手光惊座,慧竹蟠胸富敌侯。
痛哭穷途阮白眼,不通人世贾长头。
把君诗卷临风展,直拟留增黄鹤楼!
其二
红城一识海宫珠,总向西南望眼枯。
邺架映灯劳绛帐,山河入梦渺黄垆。
蠹残蕉叶八千纸,手植夭桃十万株。
检点奚囊空索怯,迎来曙色送金乌。
疏一影注释:
1.穷途:《晋书.阮籍传》: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2.阮白眼:青眼,表示对人喜爱或尊重。白眼,是对人轻视或憎恶的表示。《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常言“礼岂为我设耶?”
3.贾长头:指 汉 贾逵 。幼时常在太学,不通人间事,其身甚长,诸儒为之语曰:“问事不休 贾长头。”见《东观汉记·贾逵传》。
4.邺架:比喻藏书处。唐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邺侯,即李泌。
5.绛帐:师门、讲席。《后汉书》〈马融列传上〉
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
6.黄垆:大地;地球。清 王夫之 《石崖先生传略》:“悠悠苍天,荡荡黄垆,抱愚忱以埋幽壤,吾兄弟之志存焉。”
7.奚囊:《全唐文》李贺“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后因称诗囊为“奚囊”,指贮诗之袋。
读后杂记:
阮白眼与贾长头
——长者的劝勉,智者的规箴
文/疏一影
易烋先生是诗界耆宿,认识先生是从先生的《怡馨园诗草》开始的。
两年前,我安安静静的在学校教书、读书,偶尔写一点诗词文章,纯属自娱自乐,自知浅陋,写成后很少示人。先生不知道从什么途径,知道了新县有个叫林万平的,爱写一点儿诗词,就辗转托人,把亲笔签名的自己的诗集《怡馨园诗草》捎给了我。正是从书中的几百首诗词,以及众多的照片和书法作品中,第一次认识了先生。
先生是一位慈眉善目、性情平和的长者,博学多才,诗词清新古雅。以后在微信群里以及私人小窗里交往渐渐的多起来,虽然年岁有别,但是于诗词一道,颇有惺惺相惜、相见恨晚之慨。
我曾经赠给先生一诗,以表敬意和感激:
《致敬易烋老师》
平生素昧获垂怜,煦暖春风亦乐然。
商榷词章多属意,分明事理已忘年。
南山菊隐孤心喻,诗草书承两地传。
片语临屏深有寄,枯林僻壤沁甘泉。
真正和先生见面是在今年的四月份,先生及黄守果、姜舟林、杨传蔚、张学生等商城的几位诗友老师,到新县来玩,并且和新县诗词群的胡荣元、吴世清,陈良斌等几位老师进行诗词研讨互动,其时我也荣幸忝陪末座,得以结识几位尊贤,聆听教诲。
匆匆而来,匆匆而别,虽只一面之缘,更觉弥足珍贵。现在,一八年只剩几天了,回忆起来,还是倍觉亲切。
记得有一回胡荣元老师在微信群里说:"你们一老一少,在诗界名声大噪。每读你俩诗作,爱不释手。"虽然我被胡老师提溜起来,竟然和先生放在一块儿说,特别惶恐不安,但是胡老师这句话,在我的面前也竖起了一个仰望的目标。
日前,先生突然赠给我两首七律,读后,让我激动不已,感动不已,回味不已。
这两首诗,出自先生之至情至真,喜忧有之;且劝且勉,且讽且喻,寄意遥深。
先生对我的诗词,颇多溢美,这种杨公说项、奖掖后学的长辈风范,我自是深有体会,也很是感激。但是更让我感激而深思的,还是先生在诗词中,以及平时的荧屏交谈中流露出来的忧虑和规箴。"痛哭穷途阮白眼,不通人世贾长头",其中深意,我焉能不知。
读了先生赠诗,我百感交集,所以写了一个《自题》:
排律~自题
斯世盘桓无有乡,难经夏热喜秋凉。
吟诗百卷舒肝胆,纵酒千杯灼肺肠。
一咏一觞消悒悒,半醒半梦去惶惶。
易公戏赠长头贾,孺子宜称巨臂螳。
未入时风甘落寞,不通人事近疏狂。
庞眉避世五音瞽,白眼朝天七色盲。
检点吾生堪幸也,既知天命又何伤。
我性情偏激执拗,虽然处处碰壁,但是到老没改多少。我几年前曾希望自己"诗风略效杜工部",自己在诗词写作中,也深受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理论的影响。白居易感到:“大历以还,诗格初变。开宝深厚之气渐远渐离:风调相高,稍趋浮响”,针对这种诗风,他认为,“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而形于歌诗矣。”
由于这些理论的引导,我在诗词文章写作中,虽然颇多克制,但也时有冷峻之笔,有些文章,知之者只有自己一人而已。这样,岂非背离初衷?于己于人,于时于事,又能有何裨益呢?
这些理论之于我,很是泥古不化了。现在,也并不是白居易的时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