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党委书记年龄快要到点了,不仅乡长盯着这个位置,人大主席盯着这个位置,一个正科级的专职副书记也盯着这个位置。
为此,三个人之间明争暗斗,相互使绊子拆台,工作业绩每况愈下。
乡党委书记终于退了,来接替这个位置的,是从另一个乡调来的乡长。
三个人很不服气,甚至有了怨气。这种怨气带到工作中,用在同事间,使得乡政府人心涣散,工作被动,常常被县里点名批评。
新党委书记当然想扭转乾坤,但有三个正科级领导互相抵触,一时半会儿还真不好下手,想烧的三把火连一把都没烧出来。书记想,这样下去毕竟不是办法,得跟县委说清楚,必要时,将这三个人调走一二个,否则只有自己走人。
那天,大家都在食堂吃饭,管理员突然说,食堂后面的一株黄瓜,长得枝繁叶茂的,给它搭好了架,却怎么拢都不上架,不知怎么回事。
从农大毕业不久的农技员小刘说,我去看看。
小刘来到食堂后面,看了这株黄瓜后,大声对管理员说,这株黄瓜有三个蔓,如果要让它上架,得疏了两个蔓,留下的一个蔓马上就会上架。但疏哪两个蔓呢?肯定是疏长得不够壮实的。但这株黄瓜,三个蔓长得一个样,要疏掉两个,只好随机了。停顿了一下,小刘又调皮地说,疏哪个那个就得死。
在食堂就餐的人员,都听了个真切。
管理员问,难道就没有办法让三个蔓都上架么?
小刘说,办法倒是有。得把三个蔓拉开,让它们都享受到阳光雨露的滋润,然后单独牵引上架。但最重要的是,它们共同的根系,必须全力维护好,使它能够吸收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这样才能保证这株黄瓜的正常生长。
小刘的话,虽然是说黄瓜的,但仔细想想,里面的哲理,大家还是揣摸得到的,特别是乡里的主要领导,他们的悟性更是比别人要高。
此后,有怨气的三个领导,似乎一下子全变了。
他们同心同德,团结在乡党委书记身边,努力带领乡村干部,积极工作,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特别是几项中心工作,如产业扶贫、经济建设、社会治安等,均走在了全县前列,有的甚至得到了市里的表彰。
三年过去,又到一个换届期,乡里的领导有了更大的收获,乡党委书记成了副县长,乡长成了县里一个大局的局长,人大主席成了乡党委书记,正科级的专职副书记成了另一个乡的党委书记。
当然,也有其他干部被提拔重用的。
(本文转自:官场小说选刊(ID:gcxsxk),作者:黄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