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里的电视机哪去了(小小说)
作者: 沈学印
电视台新来了一个总工,全面负责技术,名叫施鞠彩。
台里的人都说 这施工的名字有点女人味。
确实,施工长得挺温柔,不胖不瘦,标标流直,虽无女人的粉面桃花,却也英俊秀气,常是面带笑意,满脸春风,一看就是个忠厚老实的人,堂堂正正的脸庞上架着一副金边近视眼镜,显得极有学问,相信那手把也会差不了。
施工到台里上任后,很多方面的技术问题都被迎刃而解,编辑机、操控台、导播室等等诸多环节的更新换代,都在施工“金点子”般的策划和实施中,相继迈上了新台阶。施工很快就名声鹊起,在单位内外被传的名噪一时。
施工为人随和,谦恭处世,无论单位有什么事,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身先士卒,就是同事家里有了什么家电的问题,只要来请教施工,让他帮忙给看一看,修一修,施工都是有求必应,应则办好,把同事们乐的都当面夸赞施工,他却一笑了之,举手之劳,应当做的。
大家在背后聊起施工的时候,也常是竖起大拇指说,这个施工没有一点架子,真是个实在的人,到了年底,咱们一定要选施工当劳模,大家说是不是!
大家附合着,想着施工的种种好处——
那次,总编办老周家里的老式电视机突然没动静了,整个屏幕没有一丁点节目,倒是白花花的屏幕把人眼晃得直迷糊。这天老周还公出,不在家。老周老伴一着急,就把电话打给了施工。施工听后就对老周老伴说,别着急,一会儿我去看看,估计没啥大问题,换个零件就能好。没多大功夫,施工来了,打开电视机后盖,重新换了一个电容器就好了,图像清晰,效果如初。
那次,通采部老韩的电脑使着使着就蓝屏了,鼓捣十来分钟也没见电脑恢复正常,就跑去找施工。施工听老韩一说,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便对老韩说,你的优盘是不还在优口上,回去摘下来,再重启一下就好了。老韩回来一看,果然优盘还插在优口上,急忙摘下来,重新启动了一下,真就没有蓝屏了。
那次,新闻部的一个摄像记者临时有事请了假,又赶上有个紧急采访任务,部里只好派一名见习记者去采访。到了现场, 这名见习记者扛的摄像机老半天开不了机,情急之下,打电话问施工是什么原因,施工一听就问,你是不没装电池啊。这见习记者才恍然大悟,幸好出门把电池装在包里,没有误事。
施工的手把真是没人能比得上,更让人佩服的他的乐于助人,勤于奉献,肯于吃苦的精神,总是得到台里领导的一致好评,在社会上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几年下来,施工年年都是台里、新闻系统和全市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奖杯、奖牌、奖励证书获得了一大摞子。
可是,在这期间就有细心的人开始发现,办公室的有些电器、配件、导线、零件等等,常有不翼而飞的现象,有些东西明 明头一天还在正常使用,可到了第二天一上班就不见了。
后来又发现有的部门或科室的监视器和电视机也没了踪影。
时间一长,施工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经过一番明察暗访,有人就注意到施工下班的时间多在晚间,常常都是都捧着什么物件离开办公大楼。当单位保卫科的人员前去施工家里实地查看时,竟发现他的大小屋里存放的大大小小的电器、配件、监视器、电视机,都是台里失踪的那些东西。再到附近的电器配件商店一打听,果然有他常来出售电器配件,甚至电视机的流水账。
没多久,施工就不来电视台上班了。
再后来,有人发现施工在自己家门口开了一家店铺,叫“聚财电器修理门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