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呢,咱们开始学习孝道文化。这个孝道文化啊,是融入咱们中华民族骨子里的东西。
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孝道文化。
由于西方文化的入侵,对中国文化的稀释,中国文化已断承多年了。
尽管如此,但孝的传统并没有全断,人们都还知道有孝这回事。
现在很多不孝的人,其实也知道自己不孝,但认为自己没有条件孝:我自己都过不上去,我怎么孝敬老人?不孝了又怎么样呀?我不是挺好吗?
而我们这些学传统文化的呢,都知道诸事不顺皆因不孝,所以不敢不孝。
可你们都是怎么孝的呀?给父母买东西?和父母一起住 照顾父母?还有呢?经常回家看父母?不在乎给父母多少钱关键要让父母开心。很好,都不错的。
那你们的生活真的顺了吗?如果还不顺,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孝肯定还有问题的,不能说不对,可能不全面,要不要回头问祖?
我们今天就把孝道的真正内涵揭示出来。
孝道,绝对不是我们理解的赡养父母这样简单,更不是过好了才能行孝道,而是行了孝道你才能过好。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孝道传统正是让我们过好日子的。
1、寻根问祖
首先要把孝的内涵搞清楚
要搞清孝的内涵,我们就要问祖,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强年画开口说话。

因为武强年画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号301Ⅶ-2 ),而且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审定为“东方圣经图解”。已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权威性是无可争议的!

《三代宗亲》
(非遗编号:301VII-2)
武强年画里的《三代宗亲》就图解了孝道文化的内涵,但远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这幅画最显眼的、最突出的、是中间两位老人,占整幅画的中心,在最上面,是最大的。对不对?这对老人代表什么?祖父母?不那么简单吧,你看下面是什么?
牌位,上香的牌位,表示祭祀。既然是祭祀,说明这对老人就不是家庭里还生存的人,对吗?一定是无形的、已经过世的先祖。
这一点很重要!说明在我们中华的传统里,在老祖宗的观念里,无形不但是存在的,而且很重要的。中华浩瀚的文明就是建立在全维的智慧里面,以阴阳为核心的。这个我们以后还讲。
这表示什么呀?
我们再来继续看这幅图。中间核心的部分是什么?上面是无形的先祖代表老,最大;下面最小的是家庭,开着门,还有小孩在里面探着头,代表子孙后代呀。
老在上小在下,正是图解了一个“孝”字。这是第一层含义:孝是对无形根源的恭敬和尊重。
为什么是无形根源呢?你为什么姓张王李赵,为什么不叫安倍晋三,不叫葫芦娃?说明你有来源呀,是从祖先那里来的。我们能时刻回归先祖,恭敬先祖,就是孝呀。
你看这个孝字古人是怎么写的:

上面就像一个老人弓着腰,下面就像一个小孩子光着头,上老下小,也是这样写的呀,说明老比小重要呀!
而孝的草书还有一种写法:

把老子头写成爻,下面是在百度百科中搜到的孝字。从爻从子,表示子效承爻。而爻是易经中天地规律的表达方式。进一步说明这个老,代表的是无形,秉天,秉道,秉根源。
所以,我们所要尊重和敬拜的老,不仅仅指老人,它代表的是无形的根源、称为母、代表万事万物的本源,这个本源一般都是无形的,看不见的。子呢,不仅仅指后代,代表我们所关注的一切事物,可见的、可知的事物。
孝图告诉我们:孝是寻找并尊重根源的智慧。而且根源都在无形的一面。这是第一层含义。老代表根,代表无形;子代表苗,代表现象。而且老决定小根决定苗。
我们再看图,老和小之间,无形和有形之间,是靠什么连接起来的?
图的中间是什么?是不是用牌位连接起来的。
祭祀是连接有形无形的桥梁。在古人看来,是孝的主体礼仪。所以在画的核心位置。
而画的两边是什么?二十四孝故事,对不对?这是展现孝养双亲的。这也是我们现代人普遍认可的孝。
但为什么放在四周而不是放在中间呢?说明祭祀和孝亲谁重要?都重要呀?古人认为祭祀更重要一些。为什么?我们后续还要讲。这是第二层含义,无形的比有形的重要。
年画给我们图解的第三层含义就是,孝的礼仪有几种?
两种。
一种是对无形根源的孝,是祭祀;
一种是对有形根源的孝,是孝亲。
说明我们现代人所理解的孝是远远不够的。
总结:什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孝
孝是对根源无条件地敬畏、感恩、低位谦卑和回报。
孝是中华先祖用全维的整体统一观,留给后代子孙阴阳一体不可分割的大道智慧。
孝是沟通阴阳的媒介,是沟通有形与无形的桥梁。
孝的内涵是:老决定小,根决定苗,无形决定有形。
孝的礼仪是祭祀和孝亲。
这幅画就直接展现出了家庭命运的幕后舵手,有一种无形的规律制约着,也就是说:老决定小,看不见的先祖决定了看得见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