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生活网洛阳讯(王爱民)去年以来,洛龙区学府街道办事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旗帜,以三新讲习为载体,以三社联动为助力,不断发挥党组织协调引领作用,统筹一切能够发动的资源服务社区群众,把社区建设成党群联结的新阵地,以党建高质量引领社区治理高质量,不断助推“活力、魅力、开放”的现代化社区建设。
党建先行,固本培元夯实领导基础
打铁必须自身硬,坚持选优配强基层领导班子,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打造一支优秀的党员队伍,着力发挥社区党组织社区治理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政治引导配强领导班子。把加强党对换届选举工作领导作为最大的政治,2018年3月底以来,依据“三有三带”标准,坚持“两推一选”原则,着重突出政治合格要求,本着精干高效的目标,经过蹄疾步稳的公开换届选举,产生了大学城社区、龙和社区等新一届社区领导班子,带领社区先后顺利进行了新时代“三新”讲习所建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政务公开标准化建设、小区停车场改造等重点任务,受到了区、街道、党员群众的一致认可。二是积分量化严格组织生活。在全体党员中全面推行党员积分管理,按月公开党员积分考核结果,让党员有数、群众有数、组织有数。对党员积分管理分为基本要求、先锋作用、扣分、一票否决四项内容,将“三会一课”、党费缴纳、设岗定责、发挥作用等29项组织要求量化成积分,今年以来先后晾晒积分11次,并将积分情况与评议党员和评优评先结合,用数据说话,评党员“先锋指数”,推动了社区党员履行党员权利义务、认真参加组织生活、积极参与和组织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三是分类管理发挥党员作用。对社区5类党员进行“五种管理”,做到因材施策、因人设岗,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旗帜作用。对社区党员实行“设岗管理”,深入开展了“设岗定责作表率、发挥作用当先锋”活动,198名党员按照楼栋位置、特殊人群等分包联系群众,日关怀、周汇报、月走访,及时把群众的声音带上来、把党组织的温暖送下去;对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管理”,八小时内单位管理、八小时外社区管理,先后有辖区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50余名在职党员前往社区报到,结合他们职业特点和专业特长,设置社区活动的相应岗位,为社区建设出力气、出点子、谋思路;对待业、失业党员实行“引导管理”,重点引导他们做到失业不失志、带头再就业;对流动党员实行“同步管理”,把他们纳入组织的有效管理融入社区;对离退休职工党员实行“关爱管理”,组织志愿者上门服务,部分老党员组成帮教队发挥余热,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思想引领,三新讲习凝聚党心民心
新时代,有新声,着力以打造新时代“三新”讲习所为具体载体,吸引一大批党员骨干、热心群众、高校教师参与讲习活动,把党的声音活化成能听、能说、能看的社区活动、精彩课程,在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参与中,不断增强了社区党组织对党员群众的吸引力、服务力、引领力,将党员群众紧紧地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一是把握“六有”标准,建设学府特色讲习所。依托街道办事处现有阵地和教育资源,统筹使用了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阵地、文体活动室等3类硬件设施,汇集了理论宣讲、政策发布、社区活动等3项主要内容,精心制作了“三牌一表一照片”(讲习内容牌、讲习制度牌、讲师队伍牌、讲习计划表、讲习活动照片)的讲习所氛围设施,多方协调保障讲习专用场地,建设了新时代“三新”讲习所6所,全面占领舆论宣传阵地,4月份以来先后开展讲习活动219余次,累计参与5771人次,得到了《河南日报》《洛阳日报》等省、市媒体的关注。二是深挖特色资源,建设高层讲习师队伍。结合办事处辖区学校众多的特色,充分发挥社区人才众多优势,与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学院、洛阳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合作,充实了7名专家教授到社区开展理论讲习,把党的最新理论前沿传播到基层一线,让社区党员群众了解党和国家的最新动态。在讲习感召下,党员骨干、热心群众自愿加入讲习队伍,70多岁的老党员麻志强是中国一拖退休职工、洛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他自愿发挥余热每周为社区居民义务讲授书法;李雪萍是老年大学高级讲师,她每周义务为社区居民教绘画;区政府退休老党员刘振中、杨恩昌、陈邦田每天主动到社区帮忙,积极主动参与讲习活动,还组织参与了“好家风 好家训”征集和宣讲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和担当。三是贴近居民生活,开展喜闻乐见讲习活动。按照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阵地作用,吸引、宣传、发动群众的原则,紧紧响应党员群众的公益、社交、学习需求,先后开设了厨师培训班、法律咨询课堂、河洛合唱团、牡丹画技巧书画班、书法沙龙、淘宝课堂等一系列精彩而接地气的讲习课程,亲民、便民、惠民文化服务项目的蓬勃开展,不仅为社区居民带来了新知识和新技术,活跃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对创造文明和谐社区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年以来,顺利评选出“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荣誉称号100余户(人),讲文明、树新风成了社区的新风尚。
三社联动,统筹资源构建服务体
充分发挥党组织协调引领的积极作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发动辖区一切服务资源,进一步提高社区承接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挖掘高校教育资源,与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等3个高校学院开展党建结对共建,通过组织联建、活动联办、人才联育、资源联用等方式,先后开展了联合文艺汇演、书画展、社区课堂等活动,大大拓展了服务社区群众资源的丰度和高度。二是引进社会组织资源,联动洛阳第一高级中学、金辉教育、小西点幼儿园、柏雅艺术教育、社区卫生服务站等10余个社会组织,协调学生志愿者、居民志愿者等社会工作者,共同组织了物业开放日、医疗保健进社区、法律服务进社区、消防安全进社区等20余场服务活动,吸纳300余人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开展社区活动。三是发挥社区服务资源,大力鼓励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党员领办文化活动,先后领办组建了龙和戏剧团、萤火虫读书会、河洛合唱团等8个群众团体,10余名社区工作人员当起了“教务服务官”,为各个团体提供全天候、不间断、高质量教学服务,今年以来开展各类活动近200次,“教务服务官”服务机制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四是规范社区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学府党群之家”建设,通过新建改造阵地、提升服务设施、规范服务流程,改扩建阵地2000余平方米,全年3批次打造提升党建文化氛围,先后梳理工作流程20余类,新聘用社区工作人员6人,新安装电子政务一体机,每月按时公开社区事务,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方便居民办事,主动接受监督,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要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学府街道办事处将坚持把“抓好工作就是要把人民群众大大小小的事情办好”作为社区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的总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丰富服务资源、提升服务水平,感知群众冷暖,回应群众需求,抓好党群联结,走好新时代党群路。(王辉 李国伟 李晶晶)
监制:陈亚军
编辑:赵梓宇
新闻热线:0371一68011627
投稿邮箱:2604189680@p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