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这是一位参加过苏丹国际维和行动的中国军人,在异国他乡写下的诗句,铁骨柔情、家国之恋、硝烟险境、铿锵誓言……
《军人的妻》(外三首)
文/李克柱
★军人的妻
人们送给她一个好听的称呼
————军嫂
军人的妻
挺起同军人一样的脊梁
从选择军嫂的那一刻起
同样选择了付出和奉献
选择了与距离作战
在她的世界里
没有浪漫的情人节
没有温馨的生日晚宴
许多幸福美丽的时刻
仿佛都与她无关
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
没有林荫路边的呢喃
有的只是
一个人挑起生活的重担
军人的妻
总习惯带着孩子生活在两个人的世界
生活简单而平静
独自撑起家的蓝天
军嫂有委屈时
酸涩独自默默品味
没有告诉丈夫
一个人照顾家有多难多累
背影
同样写着坚强
留给丈夫的
却永远是温馨的港湾
要知道
沉甸甸的军功章上面
也有你的一半
你同样以军人的情怀
为和平把绿色装点
军嫂和丈夫的情感
陌生又熟悉
军嫂和丈夫之间的了解
总好像欠缺了那么一点点
因为他们总是相聚太短
把嘱托和思念
装进丈夫的行囊
望着丈夫离家的背影
就已开始新一轮的思念
这就是你
军人的妻
以你自己的方式
为和平默默耕耘奉献
《光荣的维和汽车兵》
我们
一群来自中国的维和汽车兵
满载着祖国和人民的期盼
走进了饱受战乱洗礼的苏丹
这是一片呻吟的土地
百废待兴 百业待举
尽收眼底的
是茅草屋和残垣断壁
深深地印刻着内乱的痕迹
几近枯竭的老树
还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
锈迹斑斑静卧的铁轨
还在回忆着那段悲伤的往事
对于孩子
火车的疾驰仍然是遥远的传说
和不太现实的奢望
为了苏丹不再有战乱
为了流离失所的人们重建家园
怀揣一颗颗和平友爱的心
奉献在充满希望的苏丹
碾过泥泞 越过险滩
金戈铁马奔驰在非洲的旷野平原
在丛林中露宿 在荒漠里小憩
一次次踏着黎明的曙光出发
把一车车物资安全送达
路
凹凸不平 尘土飞扬
危险重重 步履维艰
尽管蹒跚
却无法阻止我们停止不前
满天扬起的尘沙
你可以模糊我的视线
却无法改变我们前进的方向盘
原始丛林肆意拦路的枝丫
你可以乱伤我的车体
却动摇不了我们钢铁的意志
陌生了城市的喧嚣
习惯了山村的宁静
远离了柏油路的平坦
踏惯了泥泞与颠簸
荒漠密林 铁骑扬沙
核枪实弹 遍布哨卡
这是震憾的跋涉
这是使命的升华
每一车物资都是和平的期盼
每一声汽笛都是吉祥的祝愿
每一项工作都是理想的登攀
每一次胜利都是为人类的贡献
成绩和荣誉同在
困难与危险并存
一路艰险一路拼搏
奏响胜利凯歌
铁骑滚滚
方显英雄本色
困难重重
更觉使命光荣
这就是你
维护和平的中国汽车兵
共和国的热血儿男
把责任和使命扛在肩头
用汗水和忠诚书写人生
《蓝盔·思念》
我们
一群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人
满怀激情 勇挑重担
走出国门 维和奉献
每逢佳节倍思亲
不是不想家
不是不爱她
只因使命扛在肩
只因责任重如山
想家的感觉有陶醉
也有忧伤
想起使命
我们信心百倍 斗志昂扬
平时的我们刚强勇敢
流血流汗不流泪
除夕夜一首《军中绿花》
不禁让我们眼眶湿润
故乡思念的姑娘
我已经陌生了你的影像
亲爱的孩子
我已经猜不出你长大的模样
在妈妈眼里
我们还是孩子
但自从印上“UN”的标记
我们就更要一马当先 顶天立地
我们
放飞爱的翅膀
传播友谊的光芒
奉献青春的力量
实现和平幸福的愿望
维和的路充满曲折 历尽坎坷
也许走过艰险方知责任的重大
嗅过硝烟更懂使命的光荣
为了祖国和人民的期盼
为了实现幸福和平的心愿
我们——
用实际行动
续写中国蓝盔的新篇
用一腔热血和铿锵誓言
期待着——
胜利的凯旋
作者简介:
李克柱,男,山东省东平县人,在古都洛阳从军16年。参加过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四川汶川抗震救灾、苏丹国际维和等大型军事任务,多次立功受奖。写作只是有感而发,曾在《中国军网》、《国防部网》、《中国网》、《中国广播网》、《搜孤新闻网》等多家网站发表作品数篇,以战士之豪迈,书赤子之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