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洛阳四绝

2018.12.22冬至
冬至
——今日冬至
(洛阳四绝)
冬至开启数九天,
萝卜饺子排盛宴。
料知寒流袭来时,
冰封雪裹日光浅。
躲进阁楼倚轻裘,
管它昼夜谁长短。
漫漫岁月淡淡过,
人间冷热都温暖。

节气是指太阳历(干支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是上古时代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
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移行速度的不同,因此两个节气相隔日数在一年中也不完全一样,在近日点附近(冬至前后)地球移行较快,两个节气相隔只有14天多。在远日点附近(夏至前后)地球移 行较慢,两个节气就相隔16天多了。节气是固定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一定日期上,所以它属于阳历的范围。每一节气开始日期在阳历上几乎年年不变,上半年的节气在每月的6 日和21日左右,下半年在 每月的 8日和23日左右。对于阴历(农历)说来,节气的日期就不固定了。

冬至,
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
二十四节气歌道:
春雨惊春 清谷天,
夏满芒夏 暑相连,
秋处露秋 寒霜降,
冬雪雪冬 小大寒。
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二个节气,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冬至为“冬节”,所以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讲法,也就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阳气慢慢开始回升。

中国农历有关二十四节气在每年到来的时间有个基本的定数,有歌谣曰:
一三五七八十腊,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天,
平年二月二十八!
腊指12月,前半部分是指: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的月份天数是31天
冬指11月,4月、6月、9月、11月的月份天数是30天
平年365天,闰年(普通年份能被4整除,不能被100整除的;俗语: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366天
平年二月,也就是通常的2月都是28天,闰二月就是29天。
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

冬至,也就是俗话说的进入了“交九”天气,即是一年冬季最寒冷的季节。九九歌谣云: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冻,
八九燕归来;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就是一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古人讲: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即下一个循环开始了,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为“大吉之日”。

从2018.12.22立冬开始,下面还有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然后在2019年的2月4号,也就是除夕那天立春,下一个二十四节气轮回开始,立春后第二天就是春节。正所谓“春打六九头”。
冬至饮食风俗:
南方人在冬至盛行吃汤圆。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冬至团”不仅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他们在家宴上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在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北方冬至要吃饺子
在我国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为何冬至这一天要吃饺子呢?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