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如梭,时光匆匆,一晃五十二个春秋已过。感恩生命中所有的遇见,此生能遇上你们,是我莫大的福气。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回想起经历过的事,遇到的人,无论时间长短,结果好坏,我都铭记在心,心怀感恩。因为我相信这一切都是善缘助缘,每次经历都能使我从中得到一些感悟。在我生日来临之际,我特别要感谢生命中出现的几个最最重要的人。
第一个要感谢的是我的母亲。她不仅给予了我生命,还教会了我如何做人——乐观向上,在困难之时也不忘助人为乐。关于母亲的文章,我已经写得不少了,今天就不再赘述。(文后附我一年前处女作《我的母亲如观音》)
第二个要感恩的就是大哥。俗话说长兄如父,由于父亲离世早,大哥对我们的生活可谓关爱备至。大哥非常重视我的学习,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本《小学生作文选》。记得五年级的一次乡统考,作文题材是连词成句,当时我正好背会了其中的一篇《我和雷锋叔叔比童年》。于是我就模仿运用,因此在那次乡评比中,我取得了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我上初三的那年冬天,大哥大学毕业刚安排好工作就设法把我带到身边接受优等教育。高中三年大哥就是用每月的几十元的工资全力支持着我,即使我走入社会后也不断得到大哥的帮助和人生指引。
憨厚朴实的弟弟和弟妹也是我的感恩之人。小时候母亲让我到邻居家借东西,我羞于张嘴时,小我几岁的弟弟就自告奋勇,“蹬蹬蹬蹬蹬”一路小跑去帮我借到了。后来家里无论遇到啥事弟弟也总是第一时间赶到,毫无怨言。十多年来每次去县城我都到弟弟家里,尽管我从来没带过东西或者礼品,但弟弟和弟妹依然热情相待,嘘寒问暖,坐在一起聊家长道里短。遇上经济问题弟弟也同样会尽力帮助, 从来不曾为此红过脸。
第四个感恩的是李荣彩老师。上初一时我到邻村的高村联中读书,当时家里经济困难得连学费都一时难拿出。我到了学校后,担任我们的英语老师李老师就给我送去英语练习册,还让我担任英语课代表来鼓励我好好学习。后来我的英语成绩一直都还不错就都得益于李老师。
第五个感恩的就是编辑老师和文友们。我县的网络平台编辑者水平各有千秋,天涯平台王老师高标准严要求,艺笋平台杨老师注重鼓励新人,为文友们最早推出文后阅读链接服务,洛宁城事的李老师和欣然则更贴心,每次发文前都会提前发临时链接给作者,以便作者有时间更正错误之处。洛宁文友主编董老师我虽然接触不太多,但印象中也是非常质朴热心之人。在众文友中,对我的小文一直一条龙支持的三朵花就当属笑春风、太阳花和耿华平了,而男同胞就是郭宽平,王德生和男子汉厉建收老师,在此再次向你们说声谢谢!有你们真好!
虽然我的前半生历经坎坷,但正是有如此多的贵人不断相助,我才能在遇到困难时不气馁,保持平和感恩之心笑迎人生。感恩生命中出现的每个贵人,谢谢你们!愿好人一生平安!同时也祝自己生日快乐,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岁月里能时时永保初心,善待一切,积极进取,感念贵人帮助,努力成为他人的贵人,为创建和谐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附文 我的母亲如观音
自母亲去世后我就常常梦见她那瘦小的身影,近几日更是如此。 母亲自小受外婆影响信佛,因此观音菩萨的慈悲精神一直在她身上体现着。
母亲很喜欢读书,但因外公在母亲年幼时就出走他乡杳无音信,所以一直没机会读书。直至到我家后遇到扫盲学习班时,母亲才带着当年年幼的哥哥上了几天学习班,认识了一些字。正因为如此,尽管后来父亲去世,我家境况虽然一直不好,母亲也坚持让我们姊妹五个上学。除姐姐不愿读书只上到初中外,我们兄弟四个都上完高中,大学。这一点在我们家乡也是为数不多的。 母亲二十岁时就参加了省里为提高新生儿成活率派专家下乡开办的科学接生培训班,这是一次向旧的接生法的挑战。记得母亲说,刚开始用新方法时老接生婆还说,什么消毒啊消毒啊,该活的怎么都死不了等等。直至有一家一连几胎由老接生婆接生都死去,最后一胎由母亲接生活下来之后才改变了看法。也是由于母亲勤学好问,遇事从容镇静,严格注意把握消毒关,所以自此以后,方圆几十里新生儿成活率大大提高。 在母亲以后的六十年接生生生涯里,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无论山岭平地还是白天黑夜,无论农忙还是农闲,只要有人叫到,母亲就立马放下一切就走。用母亲的话讲那是救命啊。记得一个寒冬的半夜时分,我睡的正香甜时突然被一阵敲窗户的声音惊醒,随后就有一个声音叫着:“焕留,赶快起来救人!”。母亲听到叫声一边翻身起床一边询问是谁,问后才知道是山中的一户人家。当时天气不好,交通不便——需爬山走羊肠小道,但母亲毫不犹豫起床后立马拿上接生用具就走了。 因为这样的情况,不知多少次我家里的小麦被雨淋,家务活被耽搁,但母亲从来没有怨言。另外母亲还坚守一个习惯就是,只要是本村由母亲接生的家庭,三天內母亲要么起早,要么利用吃饭空隙务必带一包红糖去看看。若发现新生儿口腔有感染就立即给予处理。若产妇到家里检查遇到胎位不正时间来得及的话,母亲就告诉简单方法(艾灸法)让产妇回家做一段时间然后再检查。一般都能达到预期效果(一切都是义务)。母亲讲年轻时自己在产妇家基本都不吃饭的。因为八十年代前每家吃的都很困难,自己吃一口人家就少吃一口,除非有的需几天守护没办法。待母亲年龄大了别人叫吃饭时母亲就不推辞了,因不吃饭接生时就没力气会耽误正事,况且那时家家都不缺吃的了。母亲讲,有时遇到难产的整个过程需要几十分钟,最后结束时自己浑身都瘫软了。有的产妇看到新生儿情况自己都放弃了,但经母亲努力从死神中抢救过来的也不少。所以后来村里尽管有了新的正式接生员,但人们还是习惯叫母亲去。 母亲记性很好,好多民间单方都能脱口而出。邻里谁有个小病了,就常找母亲问是否有单方。母亲也会自制一些刀伤之类的中草药。时间一长,邻居谁一受伤就会跑去让母亲抓一点敷上。 母亲头脑灵活,胆大心细。有一次到下高村接生,母亲刚刚将新生儿包好正准备喘口气,这时突然看见产妇的肚子如充气球一般左右晃动着大起来。对此母亲一边叫家人去请村医一边按掐产妇腹部,等医生赶到时产妇腹部已恢复正常了。还有一次母亲路过遇到村中一电工从电杆上摔下来,于是就赶紧进行抢救。事后有人问,你当时不害怕吗?母亲讲,当时就只想着怎么用所学的抢救法救人,哪顾得上想其它的啊。同样有一次路遇一孩子从马上掉下也是如此急救。
母亲七十多岁时有一年我在外地,那年夏天在晒麦场上,别人中午都回家吃饭去了,只有母亲在看场,当她把我家麦子翻搅后也不忘将其它各家的都翻搅一遍。
母亲如观音。我的母亲一生尽管很平凡,但一直尽力践行菩萨精神做着利益众生之事。 儿生日母难日,在我生日来临之时写此文以纪念母亲。

作者简介:李卫民,网名为人民服务,洛宁中高村人,打工族。自去年开始在本地网络平台发小文。最喜欢的一首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