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宁姓氏文化
全宝山祖师庙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
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程卫东


全宝山,古名船板山。在兴华、下峪两镇交界处,海拔2103.2米,为河南第二高峰,洛宁最高峰。全宝山森林履盖率98.4%,年平均气温10°左右,境内有4个风景名胜区,东景区,有仙人桥、簸箕潭、黑龙潭、连沟瀑布、白云狗耳山。二宽坪景区:有火燕潭、仙人脚石、青蛇凉水洞、石上松、神女五指峰、悬头寨、祖师庙。三石柱岭景区:乱石滩、青蟒、石柱铃、水石庵、圣水泉、舍身崖、洗浴盆、百年冷杉林。七封沟景区:朱元璋演兵场、藏兵洞、狮子石、拴马桩、饮马池、跑马岭等,每个境区都有美丽的神话传说。

全宝山有座祖师庙,又名宝山寺,宝灵庵。它座落在全宝山主峰南侧,整个寺有三部分组成,上寺、下寺、半山寺。主寺为下寺,由石构山门,全部由石构件建的左殿,木构件建的全殿,和木构件建的右殿,有厨房等组成,这座宝山寺是一座佛道合一的寺庙。
宝山寺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全寺以砂岩为材料,木质结构而建,主祀“三济祖师”,祖师张道陵(3-156年)东汉人。他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实际创立者。张道陵没被神化前的经历并不奇特,他是江苏沛国人(今丰县),曾入太学,通五经,汉明帝时曾当过四川巴郡江州令(今重庆),后入蜀鹤鸣山修道,(今四川大邑),著道书24篇,自称:“太清玄元,教人悔过奉道,用符水咒法治病。” 张道陵既为道教的祖师爷,逐渐被神化,而人成神。传说:张道陵相貌很是不凡,身长9尺2寸,庞眉广颖,朱顶绿眼,目有三角。精通五经故典,天文地理,河洛图书璣纬之学的奥秘,成一代大儒。后太上老君送他经书,符箓秘诀1000余卷,雌雄剑二把,都印各一颗,并冠衣,方裙,朱履,命其剪除,八部鬼神,六天魔王。

天师奉老君诰命,布三万六千龙虎神兵,一场恶战终于灭了众鬼魔。元始天尊封其为“正一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张天师道陵虽是道教的创始人,但道教却抬出了太上老君作为教祖,以后又发展到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这里的三济就是三清。
相传,祖师与孙大圣有一段不解之缘,就流传在这里。唐僧到西天取经,师徒四人走尽了四十五里稀柿洞,下峪崇阳沟,来到岔上高沟口,夹驴石处,正在休息。孙大圣发觉,东面的宝山寺将要失火。就一个跟头上了全宝山,将祖师庙火苗给扑灭。用法术将木结构的寺庙,点化成石结构,使宝山寺永远免除了火灾,现在流传下来的建筑就是这样的。

另一种传说,全宝山的祖师庙是河北廊坊一个姓王的匠人所建。元朝至正23年,一天王木匠晚上睡觉做了一个梦,梦里遇见太上老君。老君让他到河南永宁全宝山上去建庙,用三年时间建成后,在南边西洼有一种药叫贝母,可治瘟疫,醒来是一梦。第二天王木匠告别家人带上三个徒弟就向河南永宁全宝山进发。经两个多月的艰难寻找和行走,终于到了全宝山。他们利用山上的木材、石材,经过精心的设计、计算建了一座石殿、两座木结构大殿和右殿,并建了山门。使全宝山祖师庙按期完工。后在南边西洼挖出一窝贝母有三十多斤。王木匠对徒弟说:不要全挖完,留下小的今后三年来挖一次,用此药解救瘟疫带来的传染病。至今他的后人还三年来朝拜一次祖师庙,带药回去给人治病,分文不取。

在祖师庙的北侧石崖跟有一山泉,清澈见底,甘甜可口。是建庙时木匠师徒挖的,随后每年庙会时不论来多少人,泉水都用不完。传说,如果有人在泉中洗碗,水很快就没了。赶会的人一直象爱眼一样爱护山泉。没有人敢在泉中洗碗。

传说归传说,全宝山是熊耳山一座美丽的主峰,有木本植物72科,155属,436种,珍稀植物18种,野生动物80余种,属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32种:有活化石的古杉,优质木材水曲柳。山中的祖师庙建筑是石木建筑的绝世佳作,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朝拜。山中春夏秋冬景色各异,风景如画,是人们休闲度假首选的地方。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