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谈起
安徽省东至县大渡口中学高二(4)班 檀意
指导老师:李再青

泱泱大国,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历史的巨轮飞速的前进,网络的发展带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渐渐忽略了继承前人的传统。
继承与传统是相辅相成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应立足于创新而不是一味的照搬传统,应着力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并不是将原有的全部改掉。优秀的民族文化既是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又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于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蕴藏着浓厚的文化思想。京剧的发展已有2百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与历史的积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京剧在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当中也在相应的完善,从古至今,蕴涵了我国古代一些具有育人功能的道德观念与价值观.礼、仪、仁、信,无不给于广大学生深刻的思想教育与人文教育。尤为重要的是,京剧作为一种纯文化,对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有很大影响。"国粹----海峡西岸行"作用任重道运。

继承是取舍,创新即是扬弃。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不善于继承,没有创新的基础,不善于创新就缺乏继承活力。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往往是极好的继承。在文学上需要创新,产业上需要创新,工艺上也需要创新!继承是事物的合理内涵,创新是以继承为基础适应未来的的发展。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一方面,不能离开文化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要为传统文化不断注入时代内涵。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走过了自己独自特色的辉煌历程,我坚信传承经典、创新未来定会斗破苍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投稿邮箱:
箱:
箱:
1105256468@qq.com
作品文责自负,配发300字以内的简介和生活照一到两张。
编辑:
金成道,笔名幽幽兰草心,安徽省东至县大渡口中学副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研究生,“城市头条”认证会员,“小说阅读网”签约作家,安徽青年报特约记者,《语文教学与研究》特约撰稿人。2015年入选《博文.诗意的红烛.安徽教师散文百家》(第三辑)。著有200多万字网络小说《护花总裁》《剽悍特种兵麻辣妞》《铁血总裁俏佳人》《南海大决战》等。
2017年9月19日,84万字章回体长篇小说《荡倭风云》在安徽省版权局登记版权,《荡倭风云》(未出版)成为建国以来安徽省最长的单部独著长篇小说。建有个人网站“大渡口中学金成道资源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