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本寻访记
岑巩县文艺界于2018年岁末举办"重走长征路,共筑中国梦"的大型活动,以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长征胜利八十三周年。本县文艺界人士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进行一次采风创作活动。一路走来,听到老人讲述红军在凯本留下的故事,寻访凯本老红军邓云安所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动人事迹,寻访了清朝末年抗法名将苏元春将军公馆以及大帅府遗址。轿车在山清水秀的丽景中穿梭,回想老人讲述一幕幕动人的故事,至今砌夜难眠……
一
11月21日,我们在龙田古镇走访。吃过晚饭,为了赶时间,我们夜间跟随县文联张维军主席赶到采风的下一站--------凯本镇。他开着轿车,慢慢地行驶在乡间弯弯曲曲的公路上。冬月的天漆黑一片,道路也不太熟悉,因修高速公路,道路压得坑坑洼洼的,犹如坐在花轿里一般,晃呀晃,悠哉悠哉地感觉。一下子舒缓了我的一颗压抑的心。
沿路村庄颇多,特别是现在新修的水泥公路,纵横交错,十字路口也比较多,所以很怕走错路,时不时地下车问问当地人。一路过来,村庄新修楼房伫立,一派新农村景象。时下,淳朴的农民,以无拘无束的思想,正在改变着自己的家园。轿车一直在颠颠簸簸的道路上行驶,足足跑了两个多小时才顺利到达凯本镇。凯本政府接待人员早就在门口等候着我们的到来。
一下车,张维军主席召集大伙集中商议,石远定拿出岑巩县红军经过的地图,商议明天怎样寻访红军长征经过凯本路线的事宜。最终决定分成两个小组,争取在一天时间内完成任务。
二
凯本镇凯阳屯村的两个小组必须去的地方。因为贺龙元帅在这里住过,并且这里还有一位参加长征的老红军邓云安老前辈,凯阳村的故事特别多,它被定格为红色旅游村。第二天,我们洗漱完毕,在政府食堂里吃过早餐,一同驱车前往凯阳屯。
一路上,水泥路铺得越来越宽,多年没有疏通的沟渠,河道修通了,多年以来的泥土路硬化到一家一户。道路边,沟渠边,不但植树造林,而且还修有花圃。如今农村的人居环境的确秀美如画,令人羡慕不已。田野一大片土地流转给有能力懂科技的人——原本属于一家一户的一个个小畦、一块块小方格,现在变成了适宜于机械耕作的大田块。摄影家们手举相机、在采撷美景的同时,我在想,如果用直升机或航拍器俯拍,一定能让观众感受到黔东南的农村版图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发到我们各自的朋友圈,就能让久违故土的打工仔,看到自己美丽的家园,一定会高兴的跳起来:“这就是我们的家乡,美丽的黔东南!”
走进凯阳屯村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陈氏祠堂。祠堂的外墙很高,约一丈有余。听老人说,陈氏祠堂里,贺龙元帅曾经在里面开会,宣传党的地方政策和方针。高墙上面有贺龙元帅亲笔书写的标语:"红军是工人农民自己的武装!"是的!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革命的胜利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三
我们在凯阳村走访时,恰好碰上老红军邓云安的孙子邓发勇。他兄弟五人,排行老五。当我们说明来意后,他非常热忱。当我们问及他爷爷的故事时,他说,我爷爷健在的时候,我才几岁,关于爷爷长征的故事听说得甚少。再说爷爷从新疆退休回来以后,一直在家休养,爷爷做人一向很低调,村子里的人只知道他是老红军,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邓发勇也是性格直率的人。他说,我爷爷的碑文上有他的生评事迹,这里不远,我可以带你们去看看。
来到老革命家的墓前,我们肃然起敬!拜读了岑巩县县委立的碑,碑上深深地刻上了邓云安革命前辈的座右铭:
邓云安(1902----1976),原籍重庆市,秀山县,妙泉乡,沙坪村人。1935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排长,司务长,科员,连长,场长,厂长等职。参加国内二次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36年随红二,六军团北上,爬雪山,过草地,参加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1937年加入八路军参加晋西北对日作战。1941年参加著名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1944年随南下支队抗日,参加解放华北,西北等战役。后随三五九旅进军新疆,荣获甲等功一次,二等功三次。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1958年从新疆部队退休,1973年6月17日因病在凯阳逝世,享年74岁。
拜读完毕,我不由得满腹感慨: 他们在战场上厮杀抵抗,抛头颅洒热血,最终迎来了伟大的胜利。没有他们,可能我们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为国家所做的一切,都值得我们用一生牢牢谨记!
四
走访每一个地方,我们都会听到一些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们瞻仰了苏元春公馆和他的大帅府遗址。当年繁华的苏公馆,曾经也喧嚷一时。后来随着苏氏后人的没落,苏家公馆被破坏而荒废,现在成为一片废墟,也成为一片静谧之地。面对这些断墙残垣间,认真寻找当年留下的蛛丝马迹。我想,当年立下战功赫赫的苏元春将军,在不久的将来,苏将军的名字连同苏公馆遗址,将荡然无存。
我不由得想起我前几年曾经两次到过广西钦州,并且两次瞻仰了爱国将领冯子材与刘永福将军的故居。苏元春与冯子材等将军并肩打败了法国侵略军,为我们炎黄子孙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冯子材和刘永福将军的故居尚在,并且是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况且,他们留下来的遗产,包括健在时用过的大刀长矛,还有火药枪等,屋外冯子材与刘永福将军骑上战马的塑像栩栩如生!让世世代代记住历史,观摩历史,也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回首一个世纪前的清朝末年,苏元春与冯子材等将军一道,曾经用自己的鲜血悍卫了华夏古国。此刻,我不由地想起一句诗: 会心今古远,放眼天地宽•••••••
今夜,我彻夜难眠,更多的时候在想: 那些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整个民族的革命英雄,他们留下的文物古迹应该得到保护和修缮。不知道我的想法能否实现?
2018年12月写于贵州岑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