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都在背一首诗
——品李白的诗韵
文/沅茵(青岛)

我每天都在背诵一首古诗,可以说从小就开始背,直到我现在50岁了,早晨一起床先默默背一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并非思念故乡才背这首《静夜思》,我也不是海外人,天天在山东老家生活,可我仍天天回味,早就回味得滚瓜烂熟,很简单很生活化的诗歌,为什么我就无法超越它,无法超越李白?我也是个诗人,也写过好多雅俗之别的诗歌,包括古今好多大诗人,他们也都有无数雅作,可没有一个超越李白的。可能有的诗歌文学思想价值高,但语言的韵美没有一个比得上李白。可能你会说我偏见,你不信唐诗三百首如果没有李白的诗歌会是什么样子?唐朝大诗人一点不少,却为什么编著的诗集里不能少了李白的作品?
《静夜思》不就是很普通的诗歌吗?这么简单的语言为什么三千年来只有李白能写出来?四句语言很浅很简单,浅到人都离不开的地步,浅到连外国人都在研究他的诗作。
我每天都在背诵这一首诗,都在揣摩它的语言,我发现我可以超越我自己,却无法超越李白。同样别人也无法超越我,他们只能超越他们自己。
如果把《静夜思》改成一首新诗,读一读,你可能会觉得太乏味,就像你把《诗经》里的淳朴语言改成新诗,也不好听。所以,写诗不能仅仅注重文学,也不能太看重思想价值,诗歌最重要的是语言的艺术?而当今的诗人写诗太看中文学价值,把诗歌当成小说或散文来撰写。
古人写诗歌,一部分是写跟政治有关系的歌谣,一部分是将诗歌融入音乐中,使诗歌具有乐感的美(不一定是歌词,诗、词、曲还是有区分的)。包括现代新诗,如果一个诗人对音乐没有兴趣,他写出来的诗歌就是散文诗,或叫抒情文体。
我知道古代大诗人好多是作曲家和乐师,现代诗人不一定非要会弹琴,但起码要熟悉岛、来、米、发、扫、啦、西吧,你起码要学会感觉音乐的美吧?如果你不爱好音乐,你只会背诵文学理论,那你还不如去写评论文!
我每天都要背诵《静夜思》,每天要听邓丽君唱的《清平调》,这都是李白的作品。并非李白的诗歌最优秀,文学本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唐诗三百首如果缺少李白的诗歌,那就真的淡而无味了。“诗仙”这个誉称可不是白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