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忠阳康妮 新疆兵团作家 诗人,文学作品百万字之余 现代诗歌一千余首 海外刊发百余件 名家诵读六十余首 诗观 直面人生 诗吐衷肠,以诗为伴,活到老写到老 诗海冲浪
《永不消失的记忆》
文/忠阳康妮
电波发出
永不消失在太空
记忆出现
浮现在大脑中
老军垦人的我
有一种感情
怀念艰苦岁月
晚年自居繁华都市
住着高楼寓所
怎么能忘记哟
昔日垦荒的地窝子
挖地六尺 树木横放 上铺枝条麦草 抹上厚厚的草泥
中间留有一大天窗
这地穴房
冬暖夏凉
风沙再大也不怕
这荒原里的居室
没有任何家具
一把砍土曼
一双筷子 一只碗
活劳累
人拉犁
没有逃兵的
没有叫苦的
我和战友小油灯下读书
铭记着为人民服务
告诉后人不能忘本
地窝子里的日子一去不返
当今不可奢华 不可腐化
这可是老兵我的心里话
磨难是一种无价之精神财富
评论作者 鸿音
拜阅忠阳康妮师亲《永不消失的记忆》受教匪浅 思绪翩飞
虽然那个年代鸿音没有亲身经历过大生产劳动 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激情岁月记忆犹新
因为那时我已经在读小学了 记得我们小学生每个人手里拿着一束鲜花站在公路两边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呢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 “知青”那代人也逐渐迈进了老年人的行列 有人说上山下乡是错误的 鸿音可不这样认为 如果中国没有上山下乡这代思想觉悟很高又很优秀的知识青年在改革开放中挥洒热血 中国不可能在短短三、四十年就完成了别国需要几百年完成的伟业
鸿音总想说中国的“知青”是共和国崛起的民族脊梁 他们的精神不但根植于各自的骨子里 更是根植于中华民族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 知识青年那种千锤百炼的精神是人生道路上以及社会主义社会革命与建设中的无价之宝
忠阳康妮师亲为什么难于忘怀那段艰苦的劳动岁月呢 虽然师亲他不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 他是部队转业到边区大生产劳动的一员 其实他 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一样的 师亲难于忘记过去不是因为 记恨住地窖劳动的辛苦 而是因为感恩伟大领袖毛主席 的教导 为人民服务光荣
在艰苦的条件下劳动锻炼了每个人的顽强毅力 具有体质强健思想觉悟过硬的本领 好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贡献
忠阳康妮师亲最后说 人不可忘本 不可奢华腐化 掏心掏肺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
这是一位多么值得人尊敬的老前辈啊 鸿音祝福可敬可爱的忠阳康妮师亲晚年身体健康 快快乐乐每一天
在此我们应该给所有为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繁荣富强作出巨大贡献的部队转业军人以及上山下乡广大的知识青年 致于崇高的敬礼
共和国谢谢你们 人民大众谢谢你们 你们是中华民族子孙后代学习的好榜样 你们的精神千秋万代永不倒 你们的光荣历史功绩 与日月同辉 万载流芳
很好了 接近了地气 辐射正能量 凸现了精 气 神 符合国情 社情 人情

鸿音,广东人 旅美诗人 评论家,曾任教师,原名吴纯芳,喜唐诗宋词 写了大量古体诗
近期又酷爱写诗评 真诚结交 诗文会友 颇受誉评 艺无止境 孜孜追求美的境界
笔者 忠阳康妮
辛苦了您了 几易其稿 越写越好了 可见您是满腔热血的 最真诚的广州之秀女
读了旅美诗人鸿音老师亲的此篇评论 敬佩之情由然生起 千谢万谢不如一句恭谢 鸿音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