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
2018年10月26日在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10月份工作例会上,根据顾问周流宗提议,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理事会决定组织几个人进行“洛宁姓氏文化百村行”调研活动。根据会内安排,于2018年10月27日,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周流宗、特邀顾问孔政杰,会长张泽武、副会长马老虎一行到坡头村考察雷氏家族历史渊源,以及雷氏望族文化。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由张泽武搜集整理,顾问马老虎、周流宗、孔政杰共同审阅,理事雷学林审订。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
一、雷氏家族起源、历代迁徙及郡望
二、坡头雷氏家族源流概说
三、雷氏家族主要支派
四、雷氏家族人物
五、诰封圣旨
六、雷氏家训
七、雷氏家族排行字
八、雷氏家族楹联
九、雷氏家族匾额
十、雷氏家族历代家谱
十一、雷氏家谱序言
十二、雷氏家族家庙
十三、雷氏祖茔
十四、雷氏家族碑刻

四、雷氏家族人物志 ①明清时期人物志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泽武 整理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理事雷学林 审订
雷氏始祖汉忠、汉臣兄弟二人居永以来,分为南北两门,瓜瓞绵绵,家风相继,传世久远。雷氏先祖,耕桑著里,忠厚开家;积仁行义,顶戴(原意指官员的帽饰,此处代指官帽)盈床;子孙袭先世之荫,皆祖宗栉沐所贻。雷氏一门世笃忠贞,代有伟人,登甲第,列胶庠(指县学、府学,学宫。),入太学(指国子监),为进士,为举人,为知府,为知县,为教谕,为训导,为守备,为骑尉,为学者,从政者,不可胜计。
科甲人物则有“一门三进士”。雷棣荣,同治进士,历任灵邱县知县、霍州知州;雷榜荣,咸丰进士,延平府知府,署理兵备司;雷镇华,光绪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改任山西赵城县知县;忠义之士则有雷冲霓,平叛殉难,旌为义士,皇恩褒嘉,敕赐恩骑尉,世袭罔替,族众免其差役;雷冲洲,文武兼备,平叛有功,赐匾“忠义第一”; 雷鏊,素尚义勇,协力保城,居民安业,人咸德之;德政著称则有雷君用、雷光祚、雷芳祚、雷璠、雷乾祚、雷重光、雷同声等,为政清廉,造福一方;武略闻名则有雷鸿德,清道光武举,任江南督运府正堂;雷履祥,屡著劳绩,升署信阳州守备;雷魁元军功卓著,赏戴四品花翎,以都司候铨;文学称世则有雷炯、雷震南、雷泽溥、雷维洛均以文学知名;孝友之家则有雷景元、雷兴山、雷玉山等,事亲以孝闻,为时所称;雷门之女,巾帼不让须眉,则有洛宁县第一个女共产党员雷荏;航空科技专家研究员雷雅丽;全国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兼任洛阳市政协副主席雷雪芹等,不胜枚举。
坡头雷氏,师范一乡,文武衣冠(指世家大族)之盛,岂非历代祖宗之培养,祖功宗德,万代昭著,世泽绵于洛右,忠孝启乎后人,继往开来,垂裕后昆,志人物。

①明清时期人物志
雷君用:坡头村八世人,明朝万历年间任辽宁奉天府知府。见大原村雷寨雷氏家庙神祗。
雷冲霓:坡头村人。有勇力,善枪。康熙十四年(1675年)七月张开与其党潜通吴三桂作乱,洛西震动。都御史佟风彩命河南府通判任进孝同守备郭永固讨之,守备营于北,通判营于南,冲霓见通判兵少,自领子弟百余人,诣营护卫,协助官军平叛,御敌殉难,旌为义士,嘉庆年间诰封其后裔恩骑尉(武官:正七品。),世袭罔替。清乾隆五十五年《永宁县志》卷六“人物志忠节”:“雷冲霓,永宁乡民也,有勇力,善枪。康熙十四年七月降寇张开与其党潜通吴三桂作乱,洛西震动。都御史佟风彩命河南府通判任进孝同守备郭永固讨之,守备营于北,通判营于南,冲霓见通判兵少,自领子弟百余人,诣营护卫,会霖雨数日夜不止,营内泥浆一尺余,冲霓族弟某以蒸羊犒师,密谓冲霓曰:“天雨不止,我军谓贼不能出,防御日懈,贼侦知,夜必来劫营,兄何不去?”冲霓叹曰:“吾固知之,第任府君所将,洛阳胥役不知兵,贼来必溃,吾去是以府君委贼矣!严兵以待,贼即来,未必能得志,不然,吾有死耳。”是夜五鼓,贼果至,众皆骇散,通判仓皇不知所为,纳靴未毕,贼突前犯之,冲霓独挺枪力战,急掖之马上,送以出,通判遂入守备营获免。冲霓复独入中军,大呼:“杀贼!”应枪而毙者八人,贼四面环刺之,身被百枪,遂见杀。比晓,守备兵始至,而嵩县长枪手来援者,并力奋击,贼披靡大败,乃遁去。会洛水涨溢,高数丈,十余日不下,贼不得北渡,而官军至者益众,遂乞降。都御史闻冲霓死,给银三十两埋葬,命僧道修斋以荐者三日。”(清康熙三十一年《永宁县志》卷五“人物志忠节”,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四“人物志 义烈”, 乾隆四十四年《河南府志》“人物志”均有传。)
雷冲洲:坡头村人,文武兼备,与冲霓祖率百人平定叛乱,大清皇上赐牌匾“忠义第一”。
雷壮图:坡头村人,清康熙年间例选贡生。
雷 鏊:名鳌,“雷鏊,坡头村人。素尚义勇,康熙己酉【此处应为丁酉(1717年)】宜阳亢珽作乱,鏊与韦衮激众以义协力保城,贼不敢伺,居民安堵,人咸德之。”(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四“人物志义烈”有传)
雷光祚:坡头村人,清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贡生。任开封府中牟县儒学训导,加一级署教谕事。《雷氏东涧公族谱》“雷光祚雍正己酉年(1729年)岁进士。”己酉年,即雍正七年(1729年)。依乾隆五十五年《永宁县志》卷五“选举表”为准。
雷 勋:坡头村人,乾隆五十五年《永宁县志》卷五“选举表”记载:“清雍正十一年癸丑(1733年)贡生。”
雷 璠:坡头村人,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岁贡生,官修武训导。
雷乾祚:坡头村人,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丙子岁贡生,官遂平训导。
雷元臣:坡头村人,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壬午岁贡生。
雷芳祚:坡头村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壬辰岁贡生,官中牟教谕。
雷 炯:炉底村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壬辰恩贡生。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四“人物志 文学”:“雷炯:字含章,炉底村人,岁贡生。赋性沉潜,谨身力学,言动举止,必循礼法,能诗古文词,工书善画,迥超尘俗,循循善诱,启迪后进,受其教者,皆名于一时。生于康熙己亥,自号晚山堂,著有诗文集,卒年七十有二。”

乾隆二十三年雷炯撰文和书丹的《邑庠生员张公暨孺人韦氏合葬墓志铭》(张公讳琨,字越千,庠名尔杰,大原村南湾村人。)
雷重光:大原槐树院人,清乾隆四十八年癸卯科(1783年)举人,任伊阳教谕。






雷印德字玉篆所修的《雷氏东涧公族谱》
雷印德:字玉篆,号六符,又称玉镜公,坡头村人,邑庠生,博学多识,孝友天成。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创修《雷氏东涧公族谱》。为坡头雷氏留下了有史以来第一本家谱。雷氏自迁到坡头以来,三百七十年间,没有修谱,印德公玉篆自十五六岁读《苏谱》,“即以序谱为念”,倾其一生,完成《雷氏东涧公族谱》,为坡头雷氏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雷印德字玉篆所撰《雷氏东涧公族谱》序言
雷迪德:坡头村人,清乾隆四十八年癸卯(1783年)岁贡生。
雷雪书:坡头村人,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癸丑岁贡生。
雷 化:坡头村人,清乾隆恩贡生,候选儒学教谕。
雷遵周:坡头村人,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恩贡生。
雷震南:杏树园村人,清嘉庆年间岁贡生,候选儒学训导。“雷震南,公幼聪慧,所居山中人皆不知学,独公能焉。志于学可詬,能自振拔而不囿于流俗者奂,而且事亲孝悌忠信,临财廉共。为文纵横驰驱,颇有奇气,不为小家法言,惜不合乎时尚,童试屡列前茅,光风霁月成就人才。復不少而黃钟长弃,创?文章僧命时数限人,至今为公惜之,然吾族旧时乏文人,嗣后而採芹不绝者,公为之倡也。公生于乾隆十年(1745年),卒于道光十年(1830年),享寿86岁。”传见白水涧《雷氏家谱》。
雷雨芳:“东仇村人,性谨密,喜读书,习子评堪舆术,一时营造婚塟卜日者悉赖以决。嘉庆十九年知县杨旌其门。”(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四“人物志”)
雷鸿德:大原槐树院人,清道光己酉(1849年)科武举,道光年间任江南督运府千总、大河卫前帮督运府正堂。
雷履祥:坡头村人,历署开封、陈州、固始营、朱仙镇千总,升守备。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四“人物志 武略”:“雷履祥,坡头人,雷冲霓之七世孙也,承袭后归抚标,历署开封、陈州、固始营、朱仙镇千总守备,屡著劳绩,旋授信阳州千总。咸丰年间奉军帅关檄赴鹿邑大营数战有功,事平回任,升署守备。后以年老告归,徙居王召里新庄家(今南庄村)焉,时在同治六年。”
雷景元:“南庄人,母病,割股奉之,病遂愈。后因父病,又割股以奉。诰赠武翼都尉。”(注:武翼都尉,清武散官名。从三品。)(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四“人物志 孝友”)
雷魁元:南庄人,“清同治年间,蒙团练大臣毛奏保以都司补用。”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四“人物志 武略”:“魁元随父任,有胆略,咸丰年间贼犯信阳,率本营部下出,身先士卒,战辄胜,手毙七人,贼遂遁,战辄胜,南汝光道剻申请督办团练大臣毛奏奖四品军功赏戴花翎,以都司候铨。于后随父归里,卒于家。”(都司:是武官名,正四品。候铨:是候补、候选。)
雷泽溥:九龙涧人。先世自白水涧迁居吕家沟,至其父有忠迁居马店,再由马店迁居九龙涧北坡。廪膳生员。“公讳泽溥,字天如,号桐冈,乃藎臣公(有忠)三子也。甫弥月即失恃,寄养于虎庙王姑母家。稍长归事,继母以孝闻,自幼即酷嗜书籍,十九失姑,与二兄同居,克尽弟道。二兄亦不以家务累公,公读书刻苦,自励昼夜不辍寒暑,遂成饱学。三十一遊泮,后因年荒与二兄析,尽天产家什一惟兄命。公无所专,事继母愈谨,不知者不知其为继母也。家贫舌耕于四方,所得束金高堂之旨甘禾尝缺焉及。母以天年终哀毁尽礼,凡一切礼丧葬之需,与二兄未尝计较多少,故公之孝友,族人至今猶啧二不置云。其教人也,循循善诱,后学頗其成就者,何可胜数!每鸡呜即披衣兀座朗吟,为诸生倡,虽盛暑严寒不避也!赋牲刚方正直,人世回遽之行辙不能容,尝自言宁为狂狷,不为乡原流俗,每笑为迁涧而公不计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道遇而安,意常宴如也,呜呼!以公之学行因宜,鹏搏鸿渐大成,。似所不难,乃白首青衿,豈战之罪乎!抑以境同原憲,未得一至棘帏,而试其器耳,未可以成败论也!公生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五月二十六日,卒于咸丰六年(1856年)九月二十八日已时,享年七十有二。门人立有教泽碑在门下。”传见白水涧《雷氏家谱》。
雷雨东:九龙涧人,号重離,邑庠生。清同治九年创修白水涧《雷氏家谱》传世,重離公撰写有两篇家谱序言。该谱为国祥公一支家谱。
雷乘时:字利见,西王村人。以疡医驰名,年七十三岁,卒于同治十三年。
雷魁山:坡头村人,年八十五岁。
雷丙甲:东仇村人。光绪年间岁贡生。“雷丙甲,东仇村人,优于学行,勤于诲人,以候选训导终,年七十余岁。”(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四“人物志绅耆”)
雷兴山:貤封奉直大夫。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四“人物志 孝友”:“雷兴山:字云峰,陈宋里坡头村人。母张氏初以跌伤遂致痿痹,呻吟床褥,医药罔效,恻然心忧,久之,几废饮食,后闻熊耳山有泉可以已疾,遂不惮跋涉取水和药,疾果廖。值寇乱,督众筑寨,并施村东地为车路,人皆以为义举。”
雷玉山:以子雷同声五品顶戴,任河南新蔡县教谕,诰封奉直大夫。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四“人物志 孝友”:“雷玉山:字温如,陈宋里坡头村人。性孝友,尤重义轻财。母患瘫症侍奉汤药,出入抱持,洗污涤垢,虽极秽亵不假手他人,如是者三年,毫无倦容。兄子三,己子二,兄已先逝,分爨时,念子侄惟一不令致有偏枯,遂析产为五,复视食指瀪者,量为多予。武汉起义,到处响应,乡村贫黠者,汹汹思逞,急捐粟数十石以济之,众乃安。”
雷合章:坡头村人。光绪年间由廪生选郑州训导。
雷润枝:坡头村人,光绪年间附贡生。
雷维洛:“字金桥,坡头村人。性赣直,而聪颖,邃于经史,不屑时尚,诗文向异,恒蹊应试辄踬,志不少渝。光绪丁丑邑令李识其文,以为不类小家言也,特拔取之,遂以是入邑庠,时年亦强仕矣。生平笃孝行善,事母臻耄耋,常依依作孺子慕,问寝视膳时,形喜惧交集之色,卒年七十八岁。”著有《雷氏穆翁公族谱》,收录了大量的诗词祭文、墓志铭以及嵩县、孟津、卢氏、朝邑雷氏科甲人物等非常珍贵。(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四“人物志 文学”)
雷安礼:坡头村人,邑庠生。为人寡言,喜静。耋年犹笃学不倦。光绪初年卒,寿八十一岁。子姓皆蜚声庠序,恩贡生雷澍其孙也。(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四“人物志 绅耆”)
雷同声:坡头村人。字应甫,光绪年间由廪贡生任河南新蔡县教谕,五品顶戴。民国初期“三甫”之一。民国四年整理乾隆五十五年县志,重印改名为《洛宁县志》时做序、民国六年协修《洛宁县志》,并做序。

民国四年雷同升所撰《洛宁县志序》

民国六年雷同升所撰《洛宁县志序》
雷 澍:坡头村人,清宣统二年(1910年)恩贡生。
雷海观:坡头村人,清宣统三年河南高等巡警学校毕业。
雷海英:坡头村人,巡警教练所毕业。民国元年洛宁县临时参事会会员。
雷经魁:大原村人,年八十四岁。
雷集雲:大原村人,年八十一岁。
雷正兴:大原村人,年八十岁。
雷舒泰:坡头村人,年八十七岁。
雷逢清:坡头村人,年七十八岁。
以上五人见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四“人物志”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