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韩国强 男 出生于60年代中期,中共党员,高级职称,供职于国企,服务于社会。喜爱文学,擅长散文及报告文学,有多篇稿件见都报端,并有10余篇作品获奖。业余爱好摄影,并对风景摄影有一定钟情。

“弘扬正阳精神,决战脱贫攻坚”主题征文
(报告文学)
不敢相信
韩国强
地处淮北平原的古慎国——正阳县这个大别山革命老区,正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革命斗志,在190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展开了一场载入史册的全县脱贫攻坚战役。这场战役,采用以花生大县优势为依托,强力拉动花生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展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扶贫模式,多路径、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切实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其力度之强、参与人数之多、脱贫信心之足是有史以来无可比拟的。这个场面,让人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一
2017年10月1日,国庆节。
在正阳县产业集聚区二楼综合会议室,正在举行着一个特殊的活动。来自全县贫困户代表的10户贫困人员从中共正阳县委书记刘艳丽、县长王东征等县领导手中接到来自县产业带贫第一批每户3000元的收益金。
正阳县吕河乡小吴庄村村民吴太梅拿着刚领到的3000元现金喜气洋洋地走出会议室。
“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前天美食美客公司的领导还在核实俺家贫困状况,今天就把第一年的受益金发到手,这下俺脱贫就有指望了。”吴太梅激动地告诉笔者。
“2017年以来,我们大胆投入风险补偿金2000万元,采取金融机构直贷、“政银保”、“政融保”等多种模式,先后与中原粮油、百蓓佳、正阳(国际)花生食品产业园等大中型企业签订带贫协议,累计投放信贷资金1.48亿元,帮带贫困户3000户,实现每年每户收益3000元,连续受益3年,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中共正阳县委书记刘艳丽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据了解,正阳县系2012年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14年底全县农村人口765413人,贫困人口29589户83766人,建档立卡贫困村87个。截止2017年底,全县累计脱贫20135户64427人;累计退出贫困村66个。退出率为75.9%;其中2017年退出贫困村20个,脱贫3620户10040人。目前全县还有21个贫困村未退出,9454户19340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为2.53%。2018年,全县计划脱贫9880人,预计脱贫11935人,年底贫困发生率降至0.97%;计划退出贫困村21个,预计退出率100%,实现贫困县脱贫摘帽。
落实产业带贫工作说到底就是用企业发展的成果带动贫困户脱贫。去年以来,在产业扶贫上,正阳县委、县政府很好地利用该县的花生产业优势,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让外界看不起眼的小花生做出了大文章,让脱贫攻坚工作加快了步伐 。该县立足正阳花生产业优势,持续完善和推广“1+1+N”(“1”是以贫困户精准脱贫的主线;“1”是以花生特色产业为主导;“N”多措并举)产业模式,把贫困户“嵌”到产业链上,把企业“连”到扶贫线上,把社会“引”到扶贫路上,共同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二
正阳县花生产业的发展升级,根本原因在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团队的贡献功不可没。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新友团队,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对正阳县花生产业进行指导与服务,经过二十年余年的努力,为正阳县花生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机械打头阵。在张新友团队的带领下,正阳县花生协会以蒋庆臣、程大考、张国胜、胡志华、蔡立新等为代表的正阳县花生机械企业的领头人,不断研究新产品,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09项,年产花生生产机械6万多台,其中有11家企业生产的8个种类17个型号的花生机械进入河南省农机补贴目录,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帮带贫困户300户,安排就业325人次。新型农机具的研发与快速推广,使正阳花生从播种到管理,从收获到初加工,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花生收获期由原来的45天左右,缩短为现在的7天左右,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对稳定花生种植面积、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起到了支撑作用。
种子当先行。以肖锦红、杨展、戴子星、吴爱国、陈友亮、张志杰、李合林等花生协会会员为代表的企业围绕创建花生产业品牌做文章,强化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的推广应用,在省农科院、农业厅的大力支持下,从改进花生品质、提高花生产量、增加群众收入入手,试种推广高油酸新品种豫花37大幅度提高了我县花生的质量和单产水平,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种植花生的积极性。全县花生种植面积扩大到172万亩,其中仅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豫花37高油酸花生品种被正阳县邦农合作社买断经营权,今后全国各地要种这个品种都要来自于正阳。同时,中国花生供求信息网积极为正阳花生搭建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拓展了正阳花生产销售渠道。
产业一体化。以君乐宝、维维集团、中原粮油为代表的花生加工企业积极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实施了投资20亿元君乐宝乳制品产业园,目前日产乳制品300吨,4A级万头奶牛旅游观光牧场,引进澳洲奶牛6000头,带动贫困户489户,打造华中地区君乐宝乳制品和花生奶生产基地。维维集团入住正阳以来,不断发挥上市公司龙头优势,企业经营业绩一年一个新台阶。2017年12月,我县与山东鲁花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目前,正阳鲁花浓香花生油项目已开工建设。
果秧“吃干榨净”。以天润农业、正阳食用菌合作社等为代表的企业围绕花生各个部位“吃干榨净”,天润农业成立“花生秸秆秧行”,用花生秸秆养殖湖羊,成为河南省湖羊养殖重点基地,发展种羊1.1万头,帮带贫困户610户。正阳县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以花生壳为原料,变废为宝,使花生壳得到了充分利用,使花生各个部位真正做到了“吃干榨净”。
这些企业的发展为全县脱贫攻坚发挥出强大的动力。据不完全统计,正阳县信用协会、正阳县花生协会有25名会员参与精准扶贫、产业金融扶贫和社会公益活动。2018年上半年,信赖集团、正阳县巨源商贸实业有限公司、正阳县纪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正阳县新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驻马店市金悦酒店有限公司、河南省诸美种猪集团有限公司等会员每个单位均捐款10万元,截止目前,正阳县信用协会、正阳县花生协会有70余名会员共捐资110余万元,认真履行了社会责任。
三
发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机遇,从多方面提高企业产能,促进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是正阳县脱贫摘帽的不竭动力。
在规模种植上着力。正阳县围绕贫困村发展和贫困户脱贫,产业园在花生种植上采取“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技术、统一栽培、统一管理、统一回收”的“六统一”模式,发展花生种植17万亩,并辐射带动全县85%的农村人口从事花生产业,实现农村人均种植花生收入3550元,正阳县邦农种业采取“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通过种植高油酸花生帮带贫困户260户,实现亩均收入2500多元。
在加工转化上着力。依托正阳鲁花、正阳君乐宝乳业、正花食品产业园。温州乡巴佬等龙头企业,着力发展花生食用油、花生乳制品、花生食品加工等产业,实现花生就地加工转化、提质增效。据统计,全县共发展花生深加工企业23家,其中正阳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每年消耗花生约25万吨,仅加工销售环节可实现亩增均收300元以上。2017年全县花生加工类企业总产值48.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4.2%。
在挖掘园区孵化优势上着力。充分发挥扶贫产业园的人才、技术、金融等现代生产要素,为贫困群众就业创业搭建平台。以正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正阳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等机构,加强对贫困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先后向花生制造产业园、君乐宝乳业等企业输送贫困劳动力1530人次。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在乡、村建立益农信息社240个,为农民提供农业资讯、金融贷款、求职打工等服务,使贫困群众享受到“信息进村入户”的红利。正阳县八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电子商务平台“供销e家”、淘宝、天猫等电子商城线上操作系统对接,整合全县127个乡镇网络经销点,为正阳花生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搭建了众多销售平台。与京东、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携手,利用“互联网+花生”模式,实现花生产品“线下、线上”双向销售,全县有160多户贫困户足不出户,仅靠一台电脑就实现了脱贫致富。
在坚持龙头带动上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贫困群众提供全产业链服务。正阳县绿源食品用菌专业合作社以花生壳为原料,年生产食品用菌500多万袋,辐射带动周边6个乡镇发展食用菌产业,帮带贫困户911户,实现每年户均增收3000元。同时利用养殖业的粪污、食用菌的废料加工成肥料,发展循环农业,带动140名贫困人口就业。将全县400余家规模家庭农场、合作社凝聚在一起,成立正阳县花生产业助推精准扶贫协会,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把贫困户聚集在花生产业链上,实现增产增收。如正阳县付寨乡万帮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高油酸花生3200多亩,采取免费供种、订单回收的方式,帮带贫困户62户107人,实现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
在拓宽增收路径上着力。正阳县红旗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托管)模式,流转(托管)农民土地5万亩,其中流转(托管)贫困户土地1450亩,涉及贫困户210户,亩均租金1000元。不仅解决了缺少劳动力贫困人口种地问题,而且也解决了贫困人口稳定收入的问题。围绕园区建设、机械制造、花生加工、电子商务、商贸物流等行业,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吸纳本地贫困人员就地就近就业1800人,人均月工资2500元左右。依托花生产业,将1688万元扶贫资金入股到企业或合作社,让3340户贫困户当股东,每年每户分红2000元;熊寨镇王大塘村108户贫困户以土地形式入股,种植高油酸花生3000多亩,实现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正阳天润农业依托湖羊养殖基地,创办“花生秧行”,群众可凭“花生秧存折”随时存放秸秆、随时支取现金,还可等价交换该公司的肥料,湖羊等,仅此一项帮助群众增收3000多万元;正阳农业机械制造产业园发展花生机械生产企业38家,年产各类花生生产机械6万多台(部),产值近10亿元。
四
“世界花生看中国,中国花生看正阳”。
正阳花生已连续20年被评为“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
常年保持170多万亩的花生种植面积和50多万吨的年产量,稳居全国第一。
2017年,正阳县花生更出尽了风头:县委刘书记被央视专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海霞为正阳花生代言;农业部韩长赋部长亲自到正阳调研花生产业,并为正阳花生点赞! 当年,正阳县先后被誉名为“花生之都”、“中国富硒花生产业化基地县”、“中国花生交易中心”等三大荣誉称号;并被财政部、农业部正式批准创建河南省唯一一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花生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县。2018年春节前夕,中央电视台在正阳国际花生城会议中心拍摄的以花生为主题的《回家过年——2018感恩老区春节大联欢》,该节目春节期间在中央电视台七套连续播出后,引起反响,进一步让正阳花生响誉全国。
真是人气无量、风光无限! 面子很阳光,里子怎么样?正阳县委、县政府没有为局部的成绩、阶段性成果去沾沾自喜,而是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并清醒认识到正阳花生还有很多不足和短处,还有一些瓶颈和羁绊。销售模式的相对落后、花生农户的各自为战、天气变化对收成的影响、不良商贩对钱款的拖欠、没有任何话语权、定价权……造成效益不高、产出比底下,更会伤害花生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要想把正阳花生做大做强,打赢国内市场、占领国际市场,就必须“小县城里练本领,大舞台上秀拳脚”。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最新型的销售模式:改仅凭经验为科学种田;改单打独斗为抱团取暖;改杂牌军为正规军;改游击战为阵地战;改散光为激光;改闭门造车为顶层设计;改乡土带路为高端引领导;改散户为全县一体。采取合作化、协议化、订单化、集约化、集团化生产和销售。
投资20亿元的正阳国际花生产业园是集花生种子、化肥、农药、农机、会展、物流、冷炼、仓储、交易、加工为一体,打造中国最大的花生交易中心和集散地。围绕“线下、线上”,同时,正阳国际花生产业园建成后,中国花生科学院、中国花生研究院、中国花生检测中心等一批权威机构将派驻正阳国际花生产业园。
与此同时,通过正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协调、关心与支持,2018年6月7日,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与正阳国际花生产业园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书》,目前,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这次与渤海商品交易所合作,正阳县在该交易所实现了五个第一:1、渤海商品交易所第一个在国内县级设立交易中心;2、第一个通过县级农商银行实行交易结算;3、第一个将交易税收上交县级地方政府;4、第一个在县级制定全国花生市场价格,5、全国第一家花生上市产品。同时,在正阳建立花生交割库,并将全国花生标准检验检测中心落户正阳。从而确保交易中心在正阳;花生规格正阳定,花生价格正阳定。真可谓:
阴天下雨有市场, 白天黑夜能赚钱。
三百万人来销售 国家媒体帮宣传。
规格价格咱来定,梦里笑醒有定单。
书记县长齐上阵,正阳花生美名扬。
花生带出脱贫路,今年摘帽定实现!
脱贫攻坚是一项政治任务,同时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好事、喜事。正阳县委、县政府抓住脱贫攻坚这一机遇,做大做强花生产业这个“永远开采不完的金矿”,带动全县人民朝着更远的目标前行。
梦想不再遥远,她正在绿野上飞翔。

正阳县花生协会办公室 韩国强
联系电话:13613966399
广而告之:
东关慎水乡政府东居民小区,独家独院,水电天然气独立入户,手续齐全,拎包入住,非诚勿扰!联系电话:18037857563 13683881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