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有新旧之说,因何而起?从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而来
作者:国士群友
!!汉代,董仲舒集今文之大成,附和世道,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创儒家文化之盛世。
!!孔子去后,儒分为八,诸家之中有新派,肯定也有保守派,历史上将维新者称之今文经派,保守者称为古文经派。两者之别在义理不在文字。
!!从东汉末年开始,佛教思想渐兴,古文经学显然无法与来者争胜,从此,今文经学开始走吸收融合之路,在南北朝时期吸收佛道形成了玄学。
!!唐代古文经学渐成主流,纠正了玄学虚浮背道倾向,古文运动曾经兴盛一时。
!!宋代,今文经学发展为新儒家,大兴义理之学,融合百家、佛道之学,集大成为“道学”,朱熹之功最大。
明代道学继续发展,王阳明援佛入儒,开出心学,也很可观。宋明之际,一批专注天文地理百工之学的儒生开创了另一治学路径,即实学,比如沈括宋应星。现代学者认为,道学和实学就是现代学说之开端。近代,道学传到西方后称为哲学,实学传到西方后称为科学。
21世纪,中国新儒家的责任就是在传统文化和西方哲学的基础上开出中国哲学来,中华之道,值得期待。
由此可见,儒家的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如左右手,各有胜场,一个重经史,一个重道实,一个立足传统儒家,一个以新儒家为归宿,即传承文明又明道经世,合起来就叫即返本又开新。
善哉,善哉,
中华之道也。
粗浅看法,请行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