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二集电视连续剧
《热血军魂——卢德铭》
——纪念秋收起义暴发九十周年
贺焕明
内容简介
序幕
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三日清晨,打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旗帜的秋收起义部队,在前委书记毛泽东和总指挥卢德铭的率领下,从浏阳文家市向罗宵山脉中段的井岗山方向转移,开始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征程。当前进到萍乡芦溪武功山山口岩时,部队突然遭到江西军阀朱培德的特务营和江西第四保安团的伏击。总指挥卢德铭挺身而出,亲自率领一个连折向队伍后面,掩护部队转移,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用他年仅二十二岁的生命铸就人民军队的热血军魂。
一、
故事发生在四川省自贡市的一个山村。1924年夏的一天,颜湘浦来到好友卢安炳家里,商定为女儿瑞勤和卢德铭举办婚事。
美丽善良的四川乡村姑娘瑞勤听到爸爸说等德铭哥放假回来就办婚事,羞得脸色通红。晚上,瑞勤梦见和德铭举行婚礼的幸福场景。
卢德铭来到瑞勤家里,告之他要去报考黄埔军校,遭到瑞勤父母的强烈反对!瑞勤也很担忧,要德铭先去做通他父母的工作。
德铭回到家里说出自己要去上军校的种种理由,也遭到父母坚决反对。于是,他请来了父亲的老朋友李筱亭当说客。父母终于答应德铭去报考黄埔军校。
二
德铭告别亲人来到广州,却碰到商团和军队发生冲突,被商团武装所抓。幸运的是黄埔军校的学生营救了他,并把他带到了军校。报考时却被告知考试期限已过。卢德铭想方设法见到了军校总理孙中山,终于通过考试入校。为了赶上功课,卢德铭早起晚睡,刻苦用功,成绩优良,受到孙中山、蒋介石和周恩来的表彰。在军校,他和蒋先云、张云逸、曹渊、余洒渡、钟国璋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认识了胡汉民、汪精卫、邓演达、李之龙、贺衷寒等人。在第一次东征陈炯明叛军的战斗中,卢德明配合叶挺、李之龙的部队,带领侦探队前去侦察敌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孙中山亲自挂帅率军北伐,并由胡汉民代理大元帅,放还商团被缴武器。以陈廉伯为首的商团武装勾结英国帝国主义发动叛乱。孙中山毅然率军回师平叛。卢德铭和黄埔学生军一起参加了这次斗争。
孙中山应邀赴北京商讨南北统一大业,但因肝病暴发在北京病逝。卢德铭在孙中山遗像前默哀宣誓!
这天,毛泽东以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的身份,应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的邀请,来到军校讲演。卢德铭听取了毛泽东的讲演,深受鼓舞。这时,卢德铭在周恩来、蒋先云等的启发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与贺衷寒等黄埔军校中的右派坚决斗争。国民党右派制造了“中山舰事件”,逮捕了中共党员、海军局长李之龙,并抛出“整理党务案”,排挤共产党人。
黄埔军校毕业后,卢德铭、曹渊、余洒渡等被编入以共产党员为骨干以黄埔生为主力的北伐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卢德铭任二营四连连长,驻防广东高要县一带。
每当节日夜深人静之时,德铭常想念家人和未婚妻。他写信将自己毕业后担任独立团连长,将要开赴北伐战场的消息告诉了家人。
三
1926年5月1日,卢德铭率二营四连随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遣队从广东肇庆出发。周恩来在广州叶家祠召开了独立团连以上党员干部会议。周恩来提出“饮马长江”、“武汉见面”的战斗口号。卢德铭表达为党争光的决心。这时,叶挺接到第八军军长唐生智来电说:“吴佩孚派赣军约六个团,一部分进至渌田附近,企图进犯安仁。我军张团长兵力单薄,望速赴援”。叶挺即作出战斗部署。卢德铭带领四连随独立团冒着大暴雨向渌田地区挺进,在叶挺团长的指挥下,以一个独立团的兵力击溃了敌人六个团。随之,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援下,独立团先后攻占攸县、醴陵。随后,卢德铭率四连随独立团在友军的配合下一举消灭敌军一个旅,攻占平江县城。
这时,吴佩孚亲率重兵南下,企图依托汀泗桥和贺胜桥天然屏障,阻止国民革命军渡江。卢德铭率四连随独立团作为前卫,奔袭粤汉铁路中伙铺车站,歼敌1个团。在攻打汀泗桥的战斗中,卢德铭连和友连一道于午夜抄小路奇袭敌阵,经激战攻克号称“天险”的汀泗桥。接着,乘胜向贺胜桥进逼,连破两道防线,杀入敌阵。吴佩孚见大势已去,遂乘车北逃。北伐军完全占领贺胜桥。
吴佩孚迅速集结兵力,企图凭借长江、汉水固守武汉。友军攻城连连受阻,死伤严重,卢德铭随第2营营长曹渊率奋勇队增援,终因守军火力猛烈,无法登城。营长曹渊光荣牺牲。二营由卢德铭代理营长指挥。北伐军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术。卢德铭率二营多次打退敌人突围。最终敌第3师李俊卿率部投降。卢德铭率2营最先攻入城内。
独立团在洪山建立烈士墓,卢德铭支持叶挺团长的提议,在墓碑上刻写:“无产阶级的牺牲者”八个字。卢德铭和战友们脱帽、鸣枪向牲牺的北伐军官兵表示沉痛哀悼和对反动军阀的仇恨。
攻克武昌后,北伐军举行庆功会,叶挺升任第二十四师师长,独立团改为第二十四师七十三团,卢德铭因战功升任该团参谋长。
不久,武汉国民政府再次誓师北伐,卢德铭所团和其他部队一起在河南上蔡县东洪桥、西洪桥等地打败了奉军主力。战斗中,蒋先云壮烈牺牲。这时传来消息,蒋介石于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汪精卫亦在庐山举行“分共会议”。5月13日,原驻宜昌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四独立师师长夏斗寅叛变革命,通电联蒋反共。危急时刻,卢德铭随叶挺率部急返武汉,击溃了夏斗寅的叛乱部队,有力地保卫了武汉国民政府。
卢德铭尽管拼杀疆场,却充满着革命情怀,梦中想念父母及兄嫂侄儿和未婚妻瑞勤……发呓语,呼喊权一(卢德铭的大侄子)、少南(卢德铭的小侄子)、瑞勤。醒来时同志们笑他说,参谋长在思亲呢!
四
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在武昌成立警卫团,张云逸代表总指挥部任命卢德铭为团长。德铭遂将优秀的共产党员安排在营、连领导岗位上。
这天,张云逸又来到警卫团,通知卢德铭,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独立发动反对南京和武汉国民党政府的军事行动,即南昌暴动。张云逸要求卢德铭准备率部参加南昌起义。卢德铭表示坚决听从党的指挥。8月2日深夜,卢德铭同时接到两封电报:一封是周逸群发来的,通知说南昌起义已经爆发,要警卫团火速赶往南昌,参加起义军;另一封是张发奎从九江发来的,命令警卫团星夜出发,乘船到九江集结待命。他连夜找团指导员辛焕文和参谋长韩浚商议,最后决定:不理会张发奎的电报,立即带部队去南昌参加起义。
卢德铭率警卫团二千多人,先由水路后改陆路绕开张发奎设防的九江,步行向南昌进发,并派侦察员到前方侦察。到达奉新县后,得知南昌起义部队已撤出南昌南下,张发奎的部队占领了南昌,并派两个团的兵力前来堵截警卫团。卢德铭决定改变计划,折向西进到湘鄂赣三省交界的修水、铜鼓一带活动。
警卫团在当地党组织和农军的支持下,在修水打跨了夏斗寅残部邱国轩团,并将该团罪大恶极的三营长公审枪决。卢德铭派人请示中共江西省委同意后在修水山口镇召开联席会议,把几支武装力量整编为一个师,卢德铭任师长,对外称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这时,湖南省委负责人夏曦派人传达指示,要求卢德铭、辛焕文、韩浚去找南昌起义部队。卢德铭不得已,便由余洒渡担任师长,余贲民任副师长,动身前出武汉请示党中央。
卢德铭等三人化妆成老百姓来到武汉,见到了中央委员向警予,报告了部队的整编情况和湖南省委要他们离开部队的决定。向警予考虑部队刚整编和南昌起义部队已南下广州的实际情况,请示中央后决定他们三人仍回原部队,并向卢德铭传达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即由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央特派员领导秋收暴动。中央任命卢德铭为总指挥。向警予还派了6位同志护送卢德铭等三人回部队。
在此同时,毛泽东参加了湖南省委在长沙沈家大屋举行的会议,讨论制定了秋收起义计划,成立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毛泽东以前委书记的身份在萍乡张家湾召开的军事会议,确定了起义的军事行动、部队编制和进军路线,决定以安福农军和安源矿工为第二团,由王新亚任团长。毛泽东从王新亚口中得知了井岗山的情况。安排好后,毛泽东和潘心源等遂前往铜鼓、修水指挥另外两个团起义。
被打败的邱国轩见警卫团势大,便派人要求收编。副师长余贲民提醒余洒渡派人调查邱的动机,并多派干部去掌控收编部队,余洒渡仅派了二名干部前去了解情况,遂任命邱国轩为第四团团长。
卢德铭等回到修水,又带回了党的指示,完全出乎于同志们的意料之外,整个部队一片欢腾。原来,他们选择了一条从武汉乘火车到赵李桥,再由崇阳经通城、平江到修水的捷径。途中辛焕文不幸牺牲。韩浚被捕后叛变投敌,幸好有个军事干部跑脱,把情况报告给卢德铭。他当机立断,马上离开原来的路线,改走山间小道,终于返回了部队。
9月9日,起义总指挥卢德铭在江西修水县渣津向起义部队授何长工等人设计制作的中国工农革命军军旗,庄严宣布起义开始!遂率领起义主力部队第一团和第四团,从修水出发,向湖南进攻。一团在朱溪厂首战告捷,又攻下平江的龙门厂。正当一团路过金坪、准备攻打长寿街时,邱国轩部叛变。一团腹背受敌,和敌人激战两个多小时,损失100多人。危急时刻,卢德铭带后卫营赶来解围,收集打散队伍,尔后率领一团向平浏边界转移。
却说毛泽东从安源奔赴铜鼓途中遭遇团防队员扣留,他机智地逃脱躲过了敌人的追捕,在一位老农会的帮助下,带着脚伤,赶到铜鼓。潘心源亦逃回浏阳。1927年9月11日凌晨,得知在修水的一团已率先起义,毛泽东在大沙洲——阅兵广场集合秋收起义部队第三团,宣布起义。他带着脚伤,坐在简易担架上,亲自率三团,高举工农革命军军旗,经温泉、石桥、上庄向浏阳白沙进军。
在此同时,二团在团长王新亚的率领下首先攻打萍乡,不下,转攻醴陵、浏阳。先克醴城,旋又攻下浏阳。王新亚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大吃大喝,不作防御。浏阳党组织领导人潘心源劝他撤出浏阳,王不听。时,何健派张国威师三个团兵力扑来,王新亚兵败后失踪。潘心源集合余部三百余人撤离浏阳城。
张国威得胜后,派一个营的兵力据守白沙镇。秋收起义第三团的侦察兵了解到守敌兵力空虚,遂报告毛泽东和苏先骏。起义军经过周密部署,一举打败敌营。敌营长逃进浏阳城。毛泽东一面派人联系东门市农会,组织打土豪分田分粮,一面联人联系一团、二团和三团一起攻打浏阳。这时,农会派人请毛泽东去作报告,临行前告诫苏先骏说:“苏团长,北部羊古脑制高点一定要派岗哨警戒,那里地势高,可不能出问题!”苏先骏敷衍说:”毛委员放心,我已经在羊古脑布置了岗哨。”
毛泽东正在给农民协会作报告,突然听到羊古脑方向传来枪声,便问苏团长:“羊古脑到底派了岗哨没有?”苏谎称:“可能是被摸哨了。”毛泽东当即命令:“三营长唐彩云,立即派一个连掩护群众撤退,带二个连去夺取羊古脑!”羊古脑虽被夺回,却只剩下50多名战士,营长唐彩云也英勇牺牲。这时,从俘虏口中得知一团二团都已失利,毛泽东同苏先骏带领三团和几百名农民群众转移到浏阳上坪村,并派党的交通站人员四处寻找失散起义部队人员,命令各起义部队到浏阳文家市集中。
得到通知后,余洒渡不愿去文家市,力主一、三团合力反攻平江,卢德铭主张坚决服从前委命令,他不顾余洒渡的反对,毅然率领一团指战员赶往文家市。
五、
毛泽东见卢德铭率领一团来到文家市会师,安源二团失散的部队也赶到文家市,感到非常高兴。地方党组织和农协干部送来粮菜招待起义部队。毛泽东布置严密监视浏阳城内的敌情。浏阳城内的敌人担心起义部队攻城,便固守不出。当天晚上,毛泽东在里仁学校教室内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讨论部队的进军方向问题。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放弃攻打长沙和占领中心城市,到湘赣边界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井岗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张。师长余洒渡、三团长苏先骏等人不同意。卢德铭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并说服大家相信毛泽东的战略眼光。会议最后决定起义部队向罗宵山脉中段井岗山转移。第二天清早,起义部队在毛泽东、卢德铭率领下,从文家市向井冈山进发,是夜宿营萍乡县桐木镇。侦察员报告萍乡城内有敌人重兵把守,部队遂转向芦溪,并在芦溪镇宿营。
晚上,毛泽东、卢德铭组织共产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是夜,卢德铭梦见自己骑着高头大马回到了故乡,与瑞勤举行了婚礼。
随着几声罪恶的枪响,卢德铭慢慢倒下,胸前的鲜血染红了大地……
尾声
当看到卢德铭的遗物,一把驳壳枪,一只铜质望远镜,一个公文包,还有战友从他胸前的衣袋里搜出的一封血染的家书。毛泽东感到万分悲痛,对天长啸:“还我卢德铭——”
鲜红的军旗在雄壮的军歌声中迎风飘扬。
卢德铭烈士身着戎装的全身塑像年轻而英俊。
人们纷纷走进卢德铭烈士陵园,缅怀其英雄事迹!向英雄致敬!

(因人物所涉及和事件和人物比较丰富,以上内容简介约需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