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有幸拜读宜阳诗词协会刘庆毅会长《过石陵》二首,诗曰:
过石陵二首
(刘庆毅)
——兼寄秦须根、刘雷二先生
(一)
西风残照土半丘,断碑荒荆乱鸦吼。
人道此便是显陵,见说儿皇满脸羞。
(二)
功过是非我难论,史册典籍有传闻。
雁门关前多少事,萧萧暮雨向黄昏。

这两首诗勾起我2015年春天那次石陵之行的往事。
那年正是桃花盛开的阳春美景,外甥女婿在石陵工作,多次邀请去石陵看桃花,在一个明媚的周日,夫人驾车我陪坐,和外甥女三人一同来到石陵。
石陵的桃花,自是美景,占尽春色大半。但我对桃花没有更多的兴趣,一心想浏览的是石陵的“石陵”。
当我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之后,外甥女婿直摇头:一个土谷堆,有啥看。
咱先去看桃花,回来的时候再去看那堆土。外甥女和夫人天生爱花,也齐声附和。无奈,驱车去石陵西北数公里,那桃花开的热闹:漫山遍野,随山势起伏,绯红如云,灿烂若霞,虬枝龙干,枝疏横斜,纯花无叶,宛若天工塑就。

地上新草才绿,有阳光照耀,有桃红的覆盖,相映成趣,美景如画。亦或是前人咏桃花诗词充栋,亦或是心不在焉,面对如此花海,没有丁点诗兴。
夫人和外甥女穿梭在桃花林中,摆出各种造型让外甥女婿拍照。
在他们兴致正浓,与桃花合影的时候,我在桃花林的沟壑边地,发现很多新绿的黄花苗(蒲公英)。这可是好东西,可以凉拌做菜,可以熬粥,可以做茶,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消痈除痹等神奇功效。不到一个时辰,足足采摘一大袋子。

好不容易等他们拍照完毕,心想这一下可以去参观石陵了。谁料想侄女女婿说饭点到了,安排去新安县吃烫面角,那是正宗的老字号,都到这里了,不吃挺可惜的,那边的朋友已经安排在等。另外两位齐声附和,在这个四人群体中,我的反对是徒劳的。

酒足饭饱之后,热心的当地朋友邀请去KTV,一行人也都兴致然然。这一次我是说啥也不去,一是念着石陵,二是对KTV真的没有兴趣。我推说回洛阳有事,婉拒了外甥女婿朋友的盛情,一路无话直达石陵。
不大功夫,车已经到达目的地。外甥女婿遥遥的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大土堆:就是这!
我和外甥女婿下了车,两位女士坐在车上。我兴致盎然大踏步前行,侄女女婿心有不愿的紧跟着。

到了近前,土丘上衰草哀哀,连一棵树木都没有,若不是土丘边文物局新立的那块短碑,人到近前认不出这是一个帝陵,一阵酸楚感,这怕是中国历史上最寒酸的一个帝陵了!
陵墓为坐北朝南的覆斗形墓冢,封土高20米,周长100米,远远望去就是一个孤零零的大土堆。陵墓旁有河南省人民政府于2013年7月8日所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牌。

这个曾叱咤风云的一代天骄,竟然落的如此狼狈! 历史的过往在眼前浮现……
隔着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仿佛看见了百尺黄土下的石敬瑭……
后晋高祖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年轻时朴实稳重,寡言笑,喜兵书,重李牧、周亚夫之行事,隶属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时后梁朱温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争雄,石敬瑭冲锋陷阵,战功卓著。

后唐末帝李从珂即位后,石敬瑭时为河东节度使,双方互相猜忌。[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后唐军兵围太原,石敬瑭向契丹求援,割让幽云十六州,并甘做“儿皇帝”。随后在契丹援助下,石敬瑭称帝灭后唐,定都汴梁,改国号为“晋”,史称后晋。

天福七年(942年),忧郁成疾,于六月在开封死去,时年51岁,庙号高祖,谥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葬于显陵(河南宜阳县西北石陵)。
(石陵以前是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不久前撤销乡建制并入盐镇乡,现在是行政村,有四千多口人,因村西有石敬瑭陵墓而得名)
据说,石陵村现在的“白”姓人家,都是石敬瑭的后代,因羞于前辈的作为,将“石”字上边的“一”转移到“口”字里成了“白”姓,现如今在石陵找不到“石”姓人家。
……

历史的帷幕落下,功过已成定论,参观过“石陵”心中感慨颇多,无奈思维简单,终无大悟,虽成古风一首,不虚此行。
古风*过石陵
(洛阳四绝)
山环水绕抱阴阳,
背靠虎头观凤凰。
墓草有情作恨声,
黄土无辜葬儿皇。
钩沉当年过往事,
或可忍辱效越王。
陵深百尺难遮羞,
骂名千古遗臭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