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自然与文学创作之关系
文/明山才子
由于时空不同,地域不同,四季不同,导致地球上千姿百态,千变万化。
如春之百花艳,夏之万物荣,秋之百叶黄,冬之一地白。就草而言,有春绿,夏荣,秋黄,冬枯之变化。大海有涨潮落潮之说,寺院有晨钟暮鼓之鸣。人有高低胖瘦之态,地有东西南北之向等等。总之由于自然界的千资百态,丰富多彩,反映到人类的诗文中也是千姿百面,风格多样。宋玉观秋叶落而有悲秋之佳篇,曹操有秋(观沧海)之名篇,
陶令南山采菊而有咏菊之组诗,李白观明月而有对影成三人之绝唱,白居易观西湖有(钱塘湖春行)之杰作,还有咏草之哲理诗。杜甫观长江之秋景有(七律*登高)之中国律诗巅峰之作。王勃登腾王阁有千年骈文之典范杰作(腾王阁记),范仲淹虽未去岳阳楼,根据想像写出了(岳阳楼记)千古佳作。王安石有(游褒禅山记)之哲理游记,徐霞客每游必记,有(徐露客游记)传世。
毛主席长征结束后写了(七律*长征)和(沁园春雪)大作。当代报告文学之王李春雷先生经常不断采访,曾两获鲁迅文学奖,他写的(西柏坡密码)(塞寒坝纪事)(蜀道闪)等上百篇报告文学就是采访观察所写之杰作。等等。
古今文化名人大多从当时实际出发,或登山,或观海,或赏花,或采访等等,根据所见所闻,总要融入自己思想,总要写成文学作品,总要用适当文学体裁来体现。并且每人因环境,经历,角度,地位等因素不同,写出的作品风格大不相同,但都能令人喜爱。
所以我们写作品时,先要察今之形态,然后有感生情,或悲或喜,根据自己当时之情怀而定。然后采取适当的文学形式为我所用,学古人之方法,做到学古创新,不可死搬教条,墨守成规。
比如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就是后代文人对前代文人继承并创新文学体裁。
另外文人有千面百态,因经历不同,环境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写出的作品各有特色,不可求全责备,要求别人合乎你大作家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