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杨志敏
职业:洛宁县河底镇杨坡邮政所投递员
最幸福的事儿:邮政给我平台,我就要服务好人民群众;只要基层群众满意,再苦再累我也要做一名合格党员,为党旗增辉。
最遗憾的事儿:29岁的弟弟因没钱在县城买房买车,没有彩礼钱,现在还是单身一人外地打工。
杨志敏,男,汉族,中共党员,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河南省洛宁县分公司合同职工,杨坡邮政所投递员,一家4口人,妻子现在务工,一个男孩11岁,上小学六年级,一个女孩9岁,上小学4年级。家中还有父亲67岁,母亲64岁,闲时均在外务工,忙时以种地为生。杨坡邮政所所主要负责17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2万余人的邮件投递。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杨志敏牢记企业宗旨:“人民邮政为人民”、牢记“一封信、一颗心”服务理念,积极工作,任劳任怨,15年累计行程达到走完八个长征的路,他说:“邮政给我平台,我就要服务好人民群众,做有意义的事”、“只要用户满意,再苦再累也值得”。他及时投递杨坡邮政所党报党刊、杂志和各邮件、快递包裹,至今从未漏送一份邮件,丢失一份报纸。认真、细致,热情服务,连续多年被评为“洛宁县优秀投递员”,2006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投递员”;在2015年全国投递服务质量劳动竟赛中,表现突出被 评为“五星投递员”。

从干邮政投递员到现在已有15年的时间。这15年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每送一封信、一份报纸看似简单又平常的的工作,付出的辛酸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2006年的夏天,有一封杨坡乡窑头村的法院专递要及时送到收件人手中,必须经过一条河,因经常下雨加上上游水库开闸泄洪,河水涨到齐腰的地方,当天还下着小雨,当地村民都不敢过,而杨志敏,一个从小在塬上长大的旱鸭子,更是不懂水性看见大水就晕,当时不知道那来的勇气,脑子里只想着把邮件尽快送到,就向河对岸走过去,因为水不浅,刚一抬就有种被冲走的感觉,只好脚不离地一小步一小步向对岸挪动,在晴天也许是一分钟的路程而这次却不知道用了多少分钟才走到河对岸,又步行了一里多路将邮件送到手中,然后又原路返回,如果当时正走在水中央,突然涨水怎么办,也许短短几秒可能已将他冲到激流之中。

还有一次是牛头村的一个自然村的一封大学录取通知书,还没有联系电话,当时村支书说这个自然村只有两户人,在山上离村子四、五公里的路程,一般找不到,为了体现中国邮政“有人的地方就有邮政”。越是生长在这种条件下的学生,可能这份通知书对他更加重要更加期盼,这是他走出大山、改变人生的机会。杨志敏依然决定上去找找,上山时还是晴空万里,可刚到山上,天突然变了又下起小雨,因为是农忙季节,地里有人干活,他赶紧走走停停问问,终于问到了正在地里拔烟叶的收件人,经过身份核实后交本人签收。可在下山时变成大雨,因为是土路,不能停下避雨,雨一停就是红土泥路,摩托车进不得退不得、寸步难行,只有趁着下雨的渠水艰难下山,衣服全部湿透,成了一个落汤鸡。

15年来,杨志敏不知多少次连人带车跌倒爬起来继续,多少次冬天骑车过河,鞋子掉水里,寒冷刺骨,依然坚持把邮件送完才回家。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时刻保持高度政治信仰,服从安排、听党指,在镇政府脱贫攻坚统一安排下,在工作之余,积极进村入户帮扶贫困户脱贫,每周入户不低于3次,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热爱这片热土,热爱邮政事业,热爱这份工作,参加工作十五年来,没有请过一天假,出勤率始终是100%.投递报刊190多万份,邮件近50万件,无任何差错,得到当地党机关、团体及群众的认可。在今年全省邮政投递普遍服务大提升中起到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提升用户满意度,为人民群众交上满意答卷。
人物心声:只要乡亲们满意,我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记者感言:一封信、一份报纸、一个包裹、一张大学通知书,这一桩桩小事,杨志敏都当成是工作中心头上的大事去完成,从2016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以合格党员的标准、更严更高的要求来约束自己;他以辛苦我一个,服务千万家新时代活雷锋的准则来勉励自己,带动全县投递员为党旗增辉,为洛宁党建添彩;他是一名竹乡洛宁人民满意的投递员。(洛宁城事/雷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