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石场《铁锤砸向李不嫁,诗歌绝非阴暗和偶然》

李不嫁,被称为湖南老诗骨,入狱大家皆知。其纯炼的笔法,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开篇预谋下句式的老三样(主题、意境、笔法)被大家广为熟知。不嫁先生不嫁已久,诗中随具昏暗,结尾力道彰显,本人看样已走出心结,但为何还将阴霾留在读者心中?
一首好诗不是通篇语言坚守一个基调,往往是一句一个主题,下一句,你也不知道诗人怎么写。比如陈建宏的《明月湖》"我惊讶,然后离去"又比如袁军的《乌鸦》从夜色中脱引而出。黑暗必然是人生中的转折,不嫁兄以此揭露过去,甚是勇敢,但是过去心不可得,作为读者,鄙人有权发言。
千篇一律的李不嫁
读过李不嫁的都知道,诗人笔锋独到,笔法过度熟练,致命的是每一篇作品的结尾,《谨遵医嘱》中"一个国家隐匿的弹药库,时时得提防点点火星";《国家道歉日》中扑通一声,跪求千千万万的死难者谅解、安息;《湖上的黄昏》中"树下抬头的人,比站在任何地方都低矮三分"。此三首结尾太过相似,论基调好像整个世界都欠诗人一个公道!即便如此,李不嫁先生仍是耕耘不倦。
笔锋独到,却是缺少格局的李不嫁
《写小说的卡扎菲》中,诗人光芒毕露,一句他爱过的我同样爱过,笔者见到诗人的胸怀不禁感叹,却又叹息。笔法和经历不是诗人的噱头,在李不嫁的诗中看不到未来,都是过去和诗人自我调节的文字,即便有些文字张力不小,但张力就是诗歌嘛?一味的张力像是文字的弹簧,华夏诗歌千载,不是对国家的讽刺和冷静中个体的直视,而是反思后见者得悟的鲁米!"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不嫁先生写诗已久,至今看不到胸中的格局!
惋惜于过去,也谈嫁与不嫁。
时代背景,政治的大循环,人性的恶是千篇一律,但诗不可如此!《以父之名》中面对被轮奸的地主妻妾,诗人将父亲比做铁铸的菩萨,撬不开嘴。 人生辗转书中事,也许菩萨也叹息!不嫁兄在结尾却开了个好头,一练三句排比,就是力道彰显,就是笔者的故人尽力而为了,对得住阳明者讲的良知。试想,诗人的确入狱!但是诗不可如此入狱,诗见大光,方成就净土, 李不嫁一个境界是单调的。想起古人柳宗元、苏东坡数次被贬,发配边疆;想起杜甫三吏三别;境界仍是仙气满满,胸怀啊,就是格局,泰山仍在,诗道大光。
借不嫁,谈当下
当下诗风错综复杂,中国能出来几个李不嫁也是幸事了。前有伊沙叫兽与管党生撕逼嫖娼,后有沈浩波、余秀华的各种各样睡你。除了生殖器,这些人见不到天?见不到草中微露以养其虫,见不到人生命运如身付游戏。
可悲!悲呼! 诗国千载,浩气长存,刷头条的不是民众实事,不是文化道德,是整日的娱乐至死,是各种身披劣质外衣的文化人用鸡汤消遣读者!这些都是我们拿起笔锋却不战斗的人之罪过啊。李不嫁起码是好的,他是个诗人,尽管都有自己的弱点,不嫁先生不会投机取巧,不会以淫欲文字博人眼球。
陈建宏和李不嫁的对比 口语旧将vs不嫁
老陈(诗坛惯称)和不嫁先生,年代相差不大,前者积极参与口语诗的推广多年,耕笔频繁,诗中柔情不减当年,一首《明月湖》被杨启友称为最好口语,不无道理。但仍有缺点,一贯的口语和抒情融为一体,难以突破语境,有时候语言也骗人,要打碎镜子,看到真正的人间。 诗也如此,我们都需要干掉自己!
和不嫁先生相比,老陈的柔和不嫁的暗,像个太极推来推去。不嫁诗中的暗是故事,语言中的笔力却千篇一律,有些刻意。总是用双手拿起铁锹必然有铲不完的雪。只有放下文字,发现境中无己。李白、王维就是此大境界诗人。
大多数口语诗不及此二人,学生们盲目的自我和旅行非目的,重要的是客观的接纳诗人,不要被文字所迷,不要见一人心境以为全然。在此更要感知读者,守好自己的心去读诗,诗都是你的,稳一稳的态度,写几次就停顿反观,漫漫前路不愁无知己。
附
《明月湖》
◇陈建宏
我见过明月湖
也想象过
可这两者
不是一个水平
我拿石子去撞湖
这面镜子
看它的伤口
怎样神秘地合拢
明月没等着的那晚
我一直在想
水中挣扎的星星
是否触动了鱼的睡眠
很多人老远来
在明月湖
一个少女牵着她的狗
让我回头
明月湖
我意外发现它的下游
水清且浅
能看到每一块石头
这条打补丁的河流
让我看到童年
我惊讶
然后离去
1993年
附李不嫁本期评诗作品
谨遵医嘱
李不嫁
谨遵医嘱,我管住了身体
不纵欲,不近女色,固守元气
我成功地克制住了欲望
一个纯粹的人,
走过满树繁花时也不分神
我也管住了嘴
不嗜烟酒,不食辛辣之物,不吃腥
我成功地管住了嘴:
万马齐喑时
我不言语;天怒人怨时,将呐喊压低成呜咽
为了活到死的那一天
我谨遵医嘱,不碰那些致命的发物
宿疾在身,恰如
一个国家隐匿的弹药库,时时得提防点点火星
《国家道歉日》
李不嫁
我渴望有那么一天
将儿子,将前妻,召集到一起
向他们诚恳地道歉
这婚姻如气球,被我从外部扎破
我渴望有那么一天,被我侮辱,伤害
尤其是那落水时呼救
而被我一手甩开;尤其是饥饿时
抢劫他面包而倒毙囚牢的
聚集到同一个日子,接受我的歉意
我已经积聚下足够的勇气
像国家道歉日,德国总理勃兰特
扑通一声,跪求千千万万的死难者谅解、安息
《写小说的卡扎菲》
李不嫁
人所愤怒的,神也绝不放过
当我看到卡扎菲
从下水道里爬出来,被卫兵
用枪托砸到血肉模糊
我能做的,是摁一下遥控
中止电视屏幕上这惨烈的一幕
我拒斥冷漠地围观,也拒绝
给狂热的复仇者鼓掌
因手上带刀的,神那里从不宽恕
手上执笔的,他却会怜悯
我读过中文版的卡扎菲小说
诸如《乡村啊乡村》《大地啊大地》
他歌颂的,我都歌颂过;他爱过的,我同样爱过
《以父之名》
李不嫁
我已经很李不嫁了!寻根究底
要把童年所见赋之于血泪
但这还不够
毕竟,我的童年短暂
所描述的暴行,不如亲历的父辈
那样鲜活:一个个地主
被拖到谷仓外枪杀
谷仓内,他们的妻妾
被扒光裤子轮奸。我一直疑惑
这是我的乡党所为。核实细节时
父辈们像铁铸的菩萨,拿铁棍,也撬不开嘴
我的父亲,这个老教师,他已经很李灵山了
我的伯父,这个老农民,他已经很李洋海了
我的叔父,这个老工人,他已经很李世应了
2017-8-21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前,我联系作者本人,得到作者李不嫁先生的认同:喜欢这样的批评,直接而中肯。真的好。在此,本砸石场平台全体诗同仁真诚感谢李不嫁先生!
笔者简介:
我们太多的美丽被风暴所摧毁
过境后,鸦雀无声
-——李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