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旧称永宁)地处豫西山区,洛河中游,洛水横贯东西,崤山、阳虚山南北对峙,是西出函谷和东入中原的必经之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使洛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古战场遗址随处可见。刘秀、曹操、李世民、杨再兴、李自成等都曾征战于此。










河洛响器是古代劳动人民模仿古代战场擂鼓助阵的场面,用鼓、铙、镲、锣等乐器来庆祝节日、参加社火等活动,由此演变而来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


陈宋位于洛宁县西南侧,与王范对峙。南枕伏牛山,脚蹬洛河川。这里土地肥沃,人杰地灵,交通便利,是仰韶文化的遗址,也是洛宁响器洛河一绝的发源地。这里的村民不仅喜欢鼓,而且很多人都会打鼓。


河洛响器源于古代战场擂鼓助阵的场面演化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项民间音乐表现形式,从明末兴起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陈宋村人把打鼓表演称为响器表演,所谓响器是表演中能够发出声音的所有器具的合称。其表演队伍庞大,气势非凡。每逢庙会、佳节,应四方宾客邀请,他们都会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前去献艺。

河洛响器的魅力还打动了一些知名学者和教授,诗人谭杰作诗《洛阳牡丹花会观陈宋响器之感》:“万马千军炮连声,动地惊天狂飙生。龙虎大旗蔽天日,牛皮老鼓震帝京。凤凰展翅镲入云,苍鹰奋翼铙带风。神龟出洛一曲罢,眼望山人心底惊。”郑州大学韦东晨副教授在观看陈宋响器队表演后撰联赞曰:“鼓声入云高绕崤峰万丈百日不绝;镲音落地远随洛水千里十夕可闻。”










河洛响器其恢宏的气势、壮观的场面、高超的表演显示出动人的魅力,是河洛儿女豪情与心声的充分展示,是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文化,传承精神,让河洛响器在传承中发展,在保护中创新,让其与时代的步伐一起前进,闪耀着更加灿烂的光辉!(洛宁城事/雷冰/ 省级非遗河洛响器第七代传承人党超民/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