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生活网:“党员干部,要有官样子,不能有官架子!”一位领导在带领机关党员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时有感而发,并进一步阐述了“官样子”:“要信念坚定,端本正源;要弘扬正气,崇善尚廉;要坚守正道,不忘初心;要立身正行,贴近民意!”简短的一席话掷地有声,发人深思,也引起了在座党员干部的热切讨论,由此,大家对于“官样子”理解更加深刻,有醍醐灌顶之感。
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曾几何时,部分党员干部没有立好“官样子”,倒是摆足了“官架子”。官架子是一种是为官者所特有的,与百姓不沾边,在为官之后渐渐形成的沉疴诟病,具体表现在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丧失信仰,好大喜功,奢靡享乐,目无法纪,以权谋私,更有甚者做出了贪赃枉法,欺压百姓之举,如此恶气陋习在拍蝇打虎斗争中倒下的一个个贪官败类身上普遍存在,这些害群之马都有着自己的特殊“气质”:“唯我独尊”的霸气、“求神拜佛”的邪气、“奢侈浪费”的阔气、“拉帮结派”的义气、“攀黑附白”的横气、“弄虚作假”的浮气、“颐指气使”的神气、“悲观消沉”的暮气、“玩世不恭”的怨气、“以权谋私”的匪气……凡此种种言行举止严重背离了合格党员的准则,群众背后评论这些人,常常啐了一口,然后叹道“官儿不大,架子不小!”鄙夷之情,厌恶之感溢于言表。“官架子”像一堵无形的墙,横亘在干群之间,纵使面对面,心却很遥远。端起了“官架子”,就违了民意,失了民心,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党的形象、动摇党的根基,危及社会和谐、造成社会动荡,为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埋下了隐患,由此看出,“官架子”是万万要不得的。
放下“官架子”,立好“官样子”,就是要去掉官样包装,要做到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尺度,把“执政为民”落实到具体言行上,把奉公正己镕铸进每一个党员干部的灵魂。
立好“官样子”,党员干部立身要“担当正义”。唯有使命清晰,信念坚定者才为人高尚行稳致远。“各自责,则天清地宁,各相责,则天翻地覆”。试想,如果党员干部都淡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在其位不谋其政,推诿扯皮、敷衍塞责,遇到问题绕道走,那么党的生命力何在,人民的期待寄予何处?作为一名共产党人,要时刻谨记肩上是使命,心中是责任。党员干部要化担当为实践,变责任为行动,以实际行动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真正把党的各项利民政策、措施体现到爱民为民的服务之中。要坚守“初心”,自觉唤醒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在提振干事创业信心的同时,不断增强对党员身份的认知,增强心中的底线意识,向组织回报优秀的成绩,给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传达“官样子”,党员干部讲话要“义正辞严”。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个人,更多的时候代表一个单位、一个政党。因此,党员干部说出来的话时刻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当下信息高度发达,老乡群、战友群、同学群等名目繁多的微信朋友圈触手可及,天天面对。党员干部不仅不能在里面发表一些不符合身份、不合时宜的言论;而且对攻击损毁党的威望,影响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的当言论要及时坚决地进行批驳、纠正、制止,防止造成恶劣的影响。党员干部讲话要体现“党味”、“政味”,弘扬社会正气,传播向上向善正能量,这是身份所要求的,也是党性强弱的试金石。要把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时、事事、处处传播党的声音作为自身使命,做好党与人民之间的“传声筒”,搭起干群之间的“连心桥”,以暖心、聚力、集智的话,增进党与群众的血肉情谊。
坚守“官样子”,党员干部行事要“身正为范”。形象具有引领作用。党员干部的形象不仅体现出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能体现出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形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作风,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一件件群众“可见、可感、可触”的具体事物上的。纵观党史,每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损失时,总有鲜艳耀眼的党旗出现在最危险、最艰苦、最迫切的地方。在这面光辉旗帜周围聚集的正是一群不顾个人安危,勇于奉献牺牲,将群众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的共产党员。党员干部只有真正做到把自己的心思、时间和精力用在工作学习上、用在亲民为民上、用在干事创业上,用实际行动诠释党的宗旨的光辉形象,才能在平时工作中看得出来,危急关头前豁得出来,困难迎面时站得出来。
践行“官样子”,党员干部施政要“遵道守正”。“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遵守党的规矩,是每一个党员干部灵魂深处必须收紧的发条。一个政党,如果没有铁的纪律作保证,松松垮垮、稀稀拉拉,纪律涣散,迟早会走向灭亡。一名党员,如果缺乏“规矩意识”,在规矩面前做选择、搞变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视大局于不顾,强调个体、随心所欲、各行其是,出问题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党员干部应经常校准其价值坐标,坚定理想信念,守护风清气正的精神家园。每一名共产党员要想不跪偏出格,就必须坚守正道,时时处处在党纪范围内说话行事,一切事物有规定的按规定办,没有规定的按党性办,切实让懂规矩、用规矩、守规矩成为自觉,形成常态。
“春秋有序人民不亏时彦,宇宙无极伟业尚待后贤。”开封包公祠大门的楹联至今映目难忘,人民群众对于清官能吏英杰的呼唤,跨越千年,振聋发聩。无论何年何代,何党何派,自觉立好“官样子”的总是受人敬重,被人纪念的,令人景仰的,其形象逾远而弥存,历经时日而愈发夺目。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立志做有“官样子”的后贤,具备忧国忧民、视民如伤的情愫、甘于奉献、敢为人先的精神、清正廉洁、勤政敬业的作风,发挥好榜样的示范作用,用强大的“磁场”效应引领社会,凝聚群众,焕发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党的事业向前发展。(作者:刘广泼)
监制:陈亚军
编辑:赵梓宇
热线电话:0371—68011627
投稿邮箱:26041896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