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网络 编辑:义渠君
写给高凯老师
文/师建军(城南)
久闻高凯老师盛名!
真正认识老师的时候,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侯,当时有一首诗歌在我们早胜小学传疯了,我工工整整、一笔一划的把它抄在了我新买的日记本的扉页上:
村小生字课
高凯
蛋 蛋 鸡蛋的蛋
调皮蛋的蛋 乖蛋蛋的蛋
红脸蛋的蛋
张狗蛋的蛋
马铁蛋的蛋
花 花 花骨朵的花
桃花的花 杏花的花
花蝴蝶的花 花衫衫的花
王梅花的花
曹爱花的花黑 黑 黑白的黑
黑板的黑 黑毛笔的黑
黑手手的黑
黑窑洞的黑
黑眼睛的黑
外 外 外面的外
窗外的外 山外的外 外国的外
谁还在门外喊报告的外
外 外——
外就是那个外
飞 飞 飞上天的飞
飞机的飞 宇宙飞船的飞
想飞的飞 抬翅膀飞的飞
笨鸟先飞的飞
飞呀飞的飞……
今天翻出了发黄的日记本,稚嫩的笔迹,花花绿绿的贴画,还有一枚干枯且脉络清晰的桑叶,和高凯老师的这首诗歌放置在一起,这在当时的八十年代末来说,是风靡一时的手抄本高配。当时地区还有一个写歌词的作者尚奋斗老师,他的《高原的风和梦》和高凯老师这首《村小生字课》,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尚奋斗老师据说是早胜尚家村人,后来再也没有音讯出现。而我神往相交已久的高凯老师,却真真切切的生活在这人世间的烟薰火燎之中。一生与诗和书为友,“书”就是他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远观高凯老师,浓眉大眼,面孔棱角分明,令人敬而生威。走近高老师,才发现他平易近人,无论士农工商,皆可谈笑风生,相互讨教。我有一个故旧,是个搞建筑的朋友,那天高凯老师发了一首诗,朋友在圈里点了赞,我也在后面点了赞,当时我就纳闷了,老师在省会兰州,朋友在宁县,并且是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建筑商,怎么能拥有老师这样一个阳春白雪的朋友呢?深夜十一时三刻了,我执意打电话询问对方,很冒昧,他已经入睡了,懵懵懂懂的接上了电话,一听我说高凯老师,立即电话里有了声音,“噢,你说高凯老师,那可是个能行人,我一直关注他的作品,我们工地干活的工人都读,文字诗歌没说的,关健是那个人特别正义,今年那个“跳楼事件”,高老师一身征尘,不辞劳苦,一杆子管到底,就为了一个“理”字……”,他兴奋的竟然没有了瞌睡,和我一直聊到天亮,什么高凯老师是合水人,和他年纪相仿,生于1963年,今年55岁,老师是个文化人,而他如今却和工人在工地上搬砖,人家都当上了甘肃文学院院长、甘肃省作协副主席,“甘肃八骏”人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是专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还是甘肃省领军人才和国家一级作家,某某年“六一儿童节”荣登中央电视台的开场诗歌百人朗诵,并且《村小生字课》登录了课堂教材,什么高老师还出席过第七届、第八届和第九届的全国作家代表大会,最近又在南京大学和陕西泾阳名牌院校巡回演讲,并且把老师的手机号码发给我,说他和高老师谝闲传拉家常长达几十分钟……
朋友在电话那边眉飞色舞的说着,我已经在电话这边陷入了无尽的自责之中,我真是孤陋寡闻,像高凯老师这样声闻于天的大人物,我竟然知之少而又少,曾经自诩读书破万卷,临了还不如一个局外的知情者。
原来,高凯老师也抽烟,嗜酒,喜食辛辣食品,这些都是他常年熬夜,精疲力尽写作所逼迫的,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精力去工作。高老师远观不苟言笑,唬着脸,其实是个亲和力极强的大男孩,这可以从他的诗歌里,深深领悟他的童心和本真。每一朵花儿的绽放,每一朵流云的掠过,一株野草,一捧黄土都是他思维的触角。他的世界五彩斑烂,溢出永恒或流动的灵感,可以为任何屑小的事物驻足或离开,一切源于他对生活的思索。
高凯老师的作品既有阳春白雪的高端大气,也拥有下里巴人的众星捧月,正如他的性格率真而纯朴,从不为所谓的“诗人”和高曲,也不为初学入门的学写者施以白眼,每一个人物,每一件事端,他都理智的梳理丝丝缕缕,从泥土里,从枯木上,找出诗意和芬芳!
这也是我仰视和敬重老师的地方。老师走远了,视野宽广了,但高凯老师永远是黄土地的赤子。麦子万万株,高梁、大豆万万亩,在陇东大塬的梁峁上,田垅里到处都是老师金灿烂,红彤彤的笑容,从丽春到严冬,从白昼到深夜,一刻也未曾远离……
师建军写于2018·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