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法,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世界文化宝藏中的一朵奇葩,它集浩然之正气,渊博之奇才。得天地之灵性,纳万物之精华于一身。使人掌握它之后,不仅能丰富自已的头脑,开阔自己的视野,更能陶冶性情,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使之成为更有修养之人,让人相敬如宾,留得美谈。
洛宁,我的故乡,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文化灿烂,源远流长。历来人们崇尚耕读文化之传播,钟情于书画之艺苑,固有"书法之乡"的美称,文化底蕴甚厚,厚积待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乡文化育一方才。我爱书法,自然也得益于这块灵土的滋养和熏陶。从此,迷恋于书法之中不可自拔……
记得小时候,无论是去坡上放牛,还是到河边嬉水。无论是在打麦场上,还是房前屋后玩耍的时候,总要折上那么一小段树枝,找块平地,在地上尽情挥洒,收放自如,自由自在地划拉一番。虽然字写得歪歪扭扭,不堪入眼,却也专心致志,心安理得,自娱自赏,自得其乐。
有一次家里盖房,我们这里的风俗,房子快成,檩架时都要贴对联,以示喜庆吉祥之说,当然,我家也毫不例外。这一天,父亲请来了村里有名的书法老师,孙树科先生来写对联,家里准备了纸,我倒好墨汁,恭恭敬敬地伺候着。
这时候,只见孙老师挽起袖子,拿起笔挥毫泼墨,运用自如,一气呵成。转眼工夫,几副龙飞凤舞,刚柔并济,犹如行云流水般的佳作已盎然入目,令人羡慕非常,赞叹不已。内容分别是:新屋落成逢新岁,春风送暖发春华;房建福地穷变富,身居乐园锦添花;白虎架金樑,青龙扶玉柱;地起三阳泰,门昭五福轩等几副对联。
由于受孙老师佳作的启发和影响,从此使我对书法产生了爱恋,一发不可收拾。平时生活中,常常用树枝代笔,自娱自乐慢慢地体会其中的乐趣。
当时在校三年时,学校也曾开有书法课。给学生发有大楷本,由老师写好帖,发给学生,然后让学生临写。一星期分别为星期二和星期五的上午定为两节书法课,老师在每节课后都要认真仔细地批阅学生的作业,好的字便用红笔圈起来,等两个星期后,还要进行评选,看哪个学生的成绩最好,画的红圈最多,给予表扬和鼓励!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引以为荣,因为我执着追求,认真仔细,所以每次都遥遥领先,位列前茅,均能得到老师的赞扬,学生的羡慕。为能达到我的目的,实现我愿望,我便抛下一切,致力于书法探索之中。
每星期不管孙树科老师是闲还是忙?总要去求人家给做每个字的示范和讲解书法其中的奥妙之处,孙老师呢,被我的诚心所感动,总是来而不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小有成就。在一次乡书法展览会上,经我村杨文选老师的引荐下,我的拙作在会上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得到了三等奖的荣誉!从此,我更加孜孜追求,深陷其中!对书法更加深爱不已。
随着岁月的返转,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也逐渐得到改善,条件也相应的提高了很多,我也从小学升入了初中,踏入了杨坡乡中的校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由在校老师的指点,我订了中学生书法讲座副刊,并在假期中不断去拜访本村和邻村的书法老师,以求真经。例如:本村的杨文选老师和孙树科老师等,外村杨坡的杨万庆老师和管庄的黄念宗老师等。以便博采他人之长,来补自已所短,使自己能更好去发展下去。
历尽艰辛,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又有了回报,在二年级时,学校的书法比赛中,以优异的成绩夺得了桂冠,享得了师生们的美誉,得到了学校的嘉奖!四本书法字帖,至今还保存得完好无损。为此,我更加相信,只要付出就有回报的道理,从此,更要坚定信念,孜孜不倦的为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而刻苦奋斗。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使我深深地感到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它只是我书法人生的奠基石,刚刚起步,路还很长,很长……
古人云:"艺无止境"。学习书法,不外乎于"真、草、隶、篆"这四种字形。其中奥妙无穷,内涵极深。要想领会这其中含义,掌握其中要领,并非易事,必须要按照相应的规范和艺术标准,去严谨的对待,细致的学习,深深的掌握,根据理论联系实际,实践与经验相结合,久而久之才能写出好字来。
面对人生的书法境界,只要不畏困苦,辛勤耕耘,孜孜不倦,追求真谛,勇于担当,开拓进取,博采众长,为之所用,才能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未来才会更加灿烂辉煌,人生才能更加多姿多彩,韵味悠长!

作者简介:马红军,男,四十七岁,初中文化,洛宁县河底镇城头村人。平时爱好写作和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