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传厚作品选
楹联辑选
耳听铜锣响双凤朝阳
(清·李惺出联)
口吹金钱昂九龙望月
注:木耳坪、铜锣寺、双凤庵、朝阳洞、箐口、金钱寺、九龙寨、望月寺均系垫江县域内地名。
李惺(1785—1863),字伯子,号西沤,邑城南郊冯家湾人。有《西沤外籍》10卷、《可邡诗稿》等传世。祖父李振音,乾隆时举人,任井研教;父亲李如连,为增广生。李惺幼承家训,聪颖好学,十四岁即进入垫江县凌云书院,嘉庆十三年(1808)中举,嘉庆二十二年(1817)中三甲第九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入庶常馆。嘉庆二十四年(1819)散馆后,历任翰林院检讨、国史馆纂修、文渊阁校里、国子监司业、詹事府左春坊左普赞等职。
万盏红灯照耀凤山展凤翅
一片丹心振兴华夏放华光
——首届凤山灯会大门联
静坐书楼外面风声可听
朗读文章里头字眼要明
——题书林联
一夫妇一孩子益国益民移风俗
四川省四元帅似龙似虎是豪杰
(黄家修对句)
万源汇万福万福少女仰望浩浩万源西来百代万源源不断
长江经长寿长寿老人俯视滚滚长江东去千古长江江永流
(陈懋璋出联)
去长安路,试长安车,大道长安道长安
来普顺场,谈普顺事,宜居普顺居普顺
(梁欢对句)
注:此联乃垫江县2015年乙未春节有奖征联。
古韵新声
学艺
师傅教我弹直线,一墨就遂去卖钱。
成器技艺更高妙,要懂规矩求方圆。
谈知音
日起日落月缺圆,一笔难写二十年。
沧桑有变人有老,草木易碎花易残。
热泪滴冰化水暖,冷言叙情透心寒。
暗贪长梦恨梦短,明弹小琴怨琴烦。
游罗汉堂有感
罗汉堂谁在掌火,看唐僧背都撑驼。
到西天祸患难躲,回路上又遇坎坷。
有功者无位怎妥,摆出来大家斟酌。
佛门中讲究因果,在座的几个符合。
熔炉
宏伟的熔炉
陶冶出晶莹的明珠
愿它照亮大地
才是我心灵的满足
种籽
每颗种籽
都怀着信念
只要有生活的机能
就想得萌芽的时间
阳光对它的温暖
春雨对它的浇灌
神州对它的培育
把鲜艳的硕果献给人间
韵文
咏萃竹
萃竹茂劲,四季长春;风流送耳,日月辉映。盐溪凑雀舌添香,桂水涌杜康提神。多少贤士羡慕你的青节,诗书美化你的一身;无数英雄佩服你的虚心,每场拉练见你阅兵。春风迎桃李,同座皆笑声;夏暑送池莲,与你俱乐荫;重九聚朝拜,笔乐待阳春。鸿雁南来长空鸣,重菊开笑为知音。每逢你都玉手摇摇,娟娟喜鬓,你不爱班门弄斧,也不怕赵巧动兵,千刀万劈不失节,不择贫贱一样亲。
注:县城西郊有酒家,1982年春,县内文人时常于此聚会,书法家曹斗禾赠其雅号“萃竹居”。陈懋璋亦曾作《萃竹居序》一文。
禹王宫迁建记
岁次癸未,月属孟秋,就渝东之宏业,故拆迁而复修。领精策妙绘之蓝图,凭苦研细作而获优。验建造结构,石木砖体皆吻美;审画栋雕梁,精工巧艺竟如秀。看正横三殿呈朴雅,观门迎碧水颠群丘。幸至三合犹存,屹立云绕风讴。乃昔今文化之产物,且留得后辈之考究。
嗟乎!为人人者,人人为之,爱人人者,人人爱之耶!忆夏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喻前喻后,贤德如此有几许,功在当代,利随千秋。
呜乎!砚不怀官坊早毁之影,墨确滴禹宫长流之痕。耀古人之善心,他人之心何也,垂古人之高德,他人之德何也。愿天下之人,不效名而效义。前有其古人,后有其来者,念夏禹之悠悠,创盛世之浩繁,而乐亦无穷乎。
注:此文是封传厚作品中的代表作,文字精炼、准确、流畅,引经据典自然大方,足见其古文功底。
禹王宫始建于何年无考,清同治年间本邑湖广籍士绅集资重建,故又名“湖广会馆”,各乡市皆有。一九四九年后,山门、戏楼、厢房、后殿均毁,正殿唯存,原址在县城东内街。2002年旧城改造,迁建至县城东郊三合水库,于2003年6月25日迁建竣工。复建后的禹王宫,由正殿、东西厢房、山门组成,正殿前有由垫江县人民政府所立,封传厚撰文的《禹王宫迁建记》石碑。
关于作者
封传厚,笔名陈德,重庆市垫江县黄沙人。曾系四川省楹联学会、四川省成都市诗词学会、四川省涪陵地区作家协会、四川省涪陵地区民间文艺家协会、重庆市新体诗歌联谊会名誉会长、垫江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垫江县诗词楹联学会名誉会长、棠荫诗社名誉社员等。封传厚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熏陶,对文学执著追求,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曾自费创办“农家书屋”。1990年垫江县文化局授予封传厚“文化之家”,2010年8月24日,封传厚的“石龙过江大院”在第三届重庆读书月“三评两命名”活动中被授予“书香大院”,为重庆市首批“书香大院”9个之一。封传厚先后创作对联、诗词、韵文、歌词数十万字,作品散见于各级报刊杂志,并多次获奖,代表作品有《禹王宫迁建记》、《瀛山记》、《綦江恋》等,出版有《新蕾》《秋声》《墨滴汇》《字句篇》《封传厚作品选编》。2018年10月30日20时27分去世,享年84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