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解《论语》学而第一第一句
作者:刘绍发
2018-11-01 13:22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的解读:
一、什么叫学?"效也,后知后觉效先知先觉之行。非今人所称狭义的学习。
二丶学什么?学为人之道、处世辶理。非止书本知识。
三丶为什么学?为止于至善,为明心见性,为"克得一分人欲,复得一分天理"。非为扬名显世。
四丶何谓时?时机且时常。"劝民以时" ̄,时间,时节。
五丶何谓习?温习并践习。而非仅温习。1、《周易》习坎 ̄习,重也。2丶幼鸟练飞 ̄习,练习。
六丶为何悦?学而有得,明其中理。所以悦。
第一句,讲圣人的人生观,学并习,学以致用。统言为学习,与阳明先生"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意思一样。学而不习,即是知而不行,并非真学,真知。
七丶何谓朋?本为货币单位,十贝为一朋。后指同门同师之人。与友不同。
八丶为何乐?朋来共探讨研道,使学有所进,所以乐。
这一句,讲学习方法,学习之道。
九丶为何人不知己不愠,可称君子?君子学的目的,在修身明理,人知否,无所谓。
这一句,讲圣人学习目的。
总全句讲圣人治学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