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天时节我从南宁回到化州,住到鉴江河边上八楼一间小房,打开窗立刻看尽两江河汇合处,上面是星河湾大酒店,化卅市标志,夜里星光下,我很有感触,我知道罗江上游是博白,鉴江上游是陆川,是我客家人的母亲河,河水再往下流到吴川,化卅市有一条大河,风景更优,在县市有江河的县市化州人幸福象苏杭,有河有岸有人,有财有我们家人的故事,行走在以前父亲读书的一中都市,我嗅出鉴江河水的生活味道,仿佛品尝一杯故土色彩的浓茶。
同学艺峰在化州仕途奋发几十年,身轻如燕象一只乡土老鹰,他越活越有味道,他的一篇文学散文《故乡等你归来》让我拥有神州无数知己,我们中文班的一支笔陈兴,华养校長,先志,黄莹,化一中意耘老师,在这江岸有我的很多同学故人,她们是我思念的家园。
沿着北京桥底下的沿江岸边走向下游,半公里的江岸充满楼宇五六层高,树木在路边,江岸边有商店酒楼也有商务酒店,一间叫湖艳湾沿江酒店我入住在801,我睡在江边,面对鉴江河水,如面对一位老人,我尽情向他诉说我在外面谋生的故事,老人沉默,让我对着鉴江水,有什么心事看着江河水平静地流逝,逝者如斯夫,江河是大千世界,走回化州,走回了我一生的唐朝,此事古难全,多情应笑我。
夜色灯光下,江对面正是河西的私人住宅户,一栋连一栋建筑至江边,密密麻麻,很乱杂,真没有城市地区早規划,早年化卅城肯定没有统一设计院,最大的建筑是星河湾的五星酒店,她在两江汇合处,叫尖沙嘴的一块土地上,我面对她的地标建筑只想苦笑也。

化卅市公园在哪里?图书馆?我只能走进化卅第一中学,还好,一中充满万人学校的书生气息,故乡的教育是一流的水平,化一中有学养,规划完好,门口有风水,学校占地六百亩,有大树有大操场,更有大作为,最苦是高考的学子,我看见女儿读书的背影,我父亲的母校,我走进来了。父亲母校化一中,在另一章节,我有感悟。
再往江岸走穿过化州大桥,在铁路桥底,正在施工的施头车乱石飞沙,一车人一车拉来石头倒入入江边,化卅市的民生工程河提路在建,再往下走,是一块河边岸上居住人家,八十年代五羊集团的168户水工人家宅居楼,小车开不进,过路很窄,也好家家联系在一住处,好邻居好生活,我朝老人多的地方走去。
中间有一独立门口,在入门口写有字“水武馆”在楼宇中独立,我问过老人,有幸认识杨大哥,今年78岁四代同堂,子孙常回来住,他是老好人,年轻喜习武,壮实威武,他让我喝茶吃了一踠水上人家做社福饭,介绍水上居民宅组,大家赞助成立水上武馆几十年,社区人很团结,老人带青年晚上一齐练武,武馆经费由漁家后人老板赞助,他们每年四季都有活动,特别在春节有狮子出游,我喜欢这里民居的风俗,这里老人的传统故事。听懂了水上人的历史,我听见鉴江河的流水声音,声音在岁月中慢游,向东逝去……
在鉴江下游的滩涂地,我走进种菜的杨姐的菜地大地盘,老人六十多岁,种菜十年如一月,自力更生,乐在自食其菜,她硬在沙泥的岸边谋生生活,象葱花一样灿烂。
她夫妻俩用双手一锄头一锄头,每人一把铁钯,弄出四亩菜地,从江岸河提望下来,菜地中间用水泥建成小水塘,水色汤浓,这是淋菜用水,一个工余休息大厢木板房,下雨时急用,累了两夫妻喝上一口凉开水,小木屋是溶进她们的汗水味,我找地方坐下来,听主人讲,种菜收入每月有一千多,时令菜很多品种,也好卖,苦瓜,冬瓜,金瓜,黄瓜果,种满地,豆角叶最有市场人们最爱吃豆叶。红薯苗排老二,人们有了肉吃,只想原生态,种上两叶的春夏,笑脸淀放,杨姐很会笑,原来家乡豆叶是笑脸种出来的。大姐让我写橘州,当然我要写橘红的故事。
我往下走,在江湾处遇到打渔人小武,他在小船上放网抓渔为生,家在岸边农舍,今年39岁,两个孩子,在读书,妻子在打杂工,有老人。
在小船上用紫油机做动力,手拉扞调节船速,他是江中打渔夫。
他有八张壹米伍長三指网,三指代表网格,抓到是一斤以上大渔,鉴江河水上下游最多是江河红鲤渔,大头鱼,草渔,和罗非鱼。用四指河水長丝网,每月风雨不改,收入约有叁仠多,秋冬时节最旺,渔肥河水平静。
他每天早出六点开船来到江弯处下网,二小时后收网,早上九点结朿,中午去上游北京大桥在方一公里江岸上游,一天两来回,每天约有百十斤渔,夏日大雨天停工。

秋天无雨多鲤鱼,从一斤到几斤,鲤渔街上很便宜,传统多吃鲤鱼上火,每斤只卖五元,江河草渔最大也最贵卖到十五元斤,罗非渔也多,渔肉鲜美,清蒸一流,江水野生草鱼也好吃,二斤重刚好对应市场,味道鲜美,大水后水满江河,一渔难抓,从上游江河水冲来杂物多,网下很乱,小武去市场做菜滩佬,阳光下,皮肤好黑发亮是最好的年华,我看见秋冬季节,阳光下最知足的男人,他拥有一江秋水,他的幸福源于秋冬渔肥的鉴江河水,好人好心情故乡平安。
渔佬小武我敬畏你的谋生方式,他谋生武装的价值只一部破木小船,一台小拖机头价值二千多,几张渔网,几百元,可是他拥有一江秋水,一颗心单纯活在江河,一天劳碌,他晚上能让一家人坐下来,安乐品味他双手的劳作,他说就是大男人,一家支柱。
他告诉我,每年抓渔收入刚好够一家生活和孩子读书用,人乱想吹牛没用,每天到鉴江河里抓渔,他很知足很幸福。
每天晚上九点入睡,早起放网后回弄早歺,接着送小孩上学校,八点又回到江上收网,午晚把小孩接送,中午送渔给市场肥佬钟,一天一结帐,晚上卖五花肉煲黄瓜,给孩子弄饭吃,平民生活有味道。其实他生存很简单,网中有鱼便乐。
他告诉我,鉴江河水不污染就是他的梦想,鉴江养人也养渔,江河冇臭味,他有生活,江水污染,他失业。
有江水,就有他的人生。
我决定卖下他的一条大草鱼,让他笑口回家,常相忆。
我和小武己成知己,卖不了他的一天以船打到收获渔,我可以卖一条草渔,拿到大渔,我到处找人共醉,我打电话给艺峰,华养兄弟今晚出来,坐在江边打边炉,我们共品鉴江河渔的鲜渔艳。
行走化州,品一品故乡生活原汁原味,尝一尝家乡风味特产,我心里涌出一股热流,化州化州,我多情的土地,我真的爱您。
吾年己过半百,一生走过无数江河唯有站在鉴江岸边才有主人的感觉,这片十地有我的父辈身影,父亲从小在化州一中读书求学。
我荣幸读了几本诗书,行走了中华的山川河流,在珠江唯有空悲伤珠江水无情流逝我的青春,我在此打工上班,行走在广州街头空着心灵无助谋生好多岁月。
在黄埔江东方之珠我只是看客,一名匆匆走过的客人,我心在漂泊。
在南昌赣江我是罗家人,腾王阁上唱天歌,我也是罗家儿女。
我到过珉江,左右江,邕江,汉江,加陖江,重庆大长江。在空中目睹四方的大江大河。只有故乡的江水暖人心!

罗飞增,生于1966年,广东茂名市化州新安镇乌石头村人。原广东电台节目主持人,系九十年代第一批下海农民工,从事多项销售,著有谋生系列散文十八本。《世客城客家人的香格里拉》获广西区精品作品集。现担任广西威路视文化公司总顾问,文化策划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