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罗杨柳
教师之于国家社会的地位不可或缺、不言而喻,传道授业解惑之责重如泰山、念兹在兹。就我们大中华五千年而言,中国正统文化教育,三代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之说,宋明有“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此就文化内容而言;唐虞有禅让制,夏商周有世袭制,秦有累功授爵制,汉有察举制,魏晋有九品中正制,隋唐有科举制,宋元起八股,明清取四书,晚清民国废科举、兴学堂,建国后又罢学堂、开学校,此是就文化形式而言。若无教师承传文脉、宏扬风雅,文明之茂、博大之荫不复何谈。
当下,教育内容形式或有质之变,巨细皆变,然我专就教书两年之经验论之,失之偏颇处毋信之。在其位而谋其业,富有其心当旨爱读书、爱思考、有风格,学生久浸师风、久熏师德,若师高明,则大有裨益。观目前之风气,敬业乐教、勤勤恳恳是主流,而少人沉潜看书,若看书也是专业对口。当广博群书,当阅经典,用智慧开启性德、引领课堂。莘莘学子所处之机,确应光明。学习在我,功成在我,托词慵懒,虚掷光阴,何其悲也。遇难化不解之情,耐心为上,爱心为本,“朽木不可雕也”之人少矣。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天地鉴之,日月照之,霜露坠之。吾辈鉄肩担道义,国兴与废,不可不慎之。周文武周公,孔孟韩王,斯人已逝,来者可追。权贵当政者,当匡济教师尊严,维护师统,于有声无声处关切利益。
教师之生活,耳闻曰“单调”,两点一线,细思之,悠游快意之体悟在心在道在责,并调节生活无时不刻,早起傍晚散步快走锻炼体魄、亲近自然,周末抽空郊游、发展爱好,无事闲暇观书品茶,身心俱佳处当是身心放下看空时。以书为友,以教为乐,以艺为游,何不快哉!工作之烦扰,处之泰然,顺受逆受,荡胸层云,不带入生活。经常不开心之人必定是缺少智慧之人。工作与生活该分则分,不分则融为一体,时间去哪,弹指一挥间,为着奉献而奋斗、为着民族振兴而矢志不渝、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