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古寨与战争
古村共有三座土寨,其中两座山寨一座村寨,主要用于防范匪患。最早的山寨修筑在官帽山中间的主帽山山头上,村人称旧寨疙瘩,建寨年月不详,现地下经常出土遗迹,地上已无古寨遗存;后来又在官帽山东侧山头上建山寨一座,称东寨上,此寨东西北三面环崖和陡坡,南面依山,寨墙坚固,易守难攻,每遇匪祸村民都进寨躲避,从未出过意外,古寨现仍有寨墙遗存;古村的村寨绕村而建,东北西三面筑有寨墙,寨墙高两丈厚三尺,南面倚靠山岭,东、北、西分别筑有寨门,当年对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占据洛宁向西进犯时,曾在古村原上遭遇国民党军队一个连的阻击,国军在马家坟一带凭借有利地形,从早上天亮打到日头偏西,双方伤亡惨重,却抵御了日军大批军队未能越过防线,在掩护主力部队安全西撤后,沿小路向张家岭方向撤出战斗。国军的顽强抗日,赢得了乡亲们的称赞和支持,当时曾有不少村民帮助国军搬运弹药,其他人都隐藏在东寨上和南坡根的窑洞内,炮弹和子弹不停地落在村子里。战斗结束后,有些胆大的村民还到原上抢拾弹壳,成篮子地往村里运。后来日本鬼子进入村子,残忍地伤害了好几个乡亲,犯下了滔天罪行。

解放战争时期,洛宁新生的红色政权和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斗争十分激烈,各地经常处于反复争夺的“拉锯”状态。1948年农历11月的一天,洛河北反动匪首刘某率领一个团的地方民团武装越过洛河向古村联合农会发动突然袭击,企图摧毁联村农会组织。古村联村农会会员和民兵20多人在农会主席杨同群的带领下进入东山寨上进行抵抗。民团把寨子从日出围到傍晚,组织发动了三次进攻,农会会员们居险死守,机智勇敢,在敌人攻到寨墙下时把手榴弹捆在一起拉开导火索扔向敌群,其他人用土枪石块打击敌人,击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敌人死伤残重,农会无一伤亡。面对敌強我弱、弹药缺乏的不利局面,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牺性,保护农会干部,夜里农会会员在寨子东部沿东坡悄悄撤退,过涧河后转移到西磨头旗山岭上,摆脱了敌人的包围,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武装消灭基层红色政权的图谋。
在革命战争年代,古村青年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其中有三人在解放战争中英勇牺性,他们是:
革命烈士李廷芳,1946年在陈庚部队某部担任警卫连长,1947年随部渡过黄河南下,在一次战斗中壮烈牺性,年仅二十多岁。
革命烈士高英文,共产党地下党员,1947年担任洛南县县大队侦察员,当年农历11月在洛北县第四区长水镇河码头村侦察敌情时被一帮匪徒围攻,高撤至洛河滩时被杀害。
革命烈士尹来群,村农会民兵,1947年加入洛南县公安大队,后在洛北县罗岭附近剿匪战斗中光荣牺性。
他们的革命事迹和英名将永垂不朽!(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杨青显,网名朝花夕拾,机关退休干部,洛宁县作家协会会员。喜爱花卉盆景、篮球运动、文学和石艺,曾在《豫西报》、《洛阳日报》、《河南粮食报》等报刊发表文章。

